正文 第20章 感情好,還得先把事情辦好(3)(2 / 3)

除此之外,盧藏用還密切關注皇帝的行蹤。皇帝在長安城辦公,他就在終南山如火如荼地隱居;皇帝要是移駕洛陽城辦公,他也跟著跑到洛陽城附近的嵩山繼續熱火朝天地隱居。總之,他偶爾一副得道高人的樣子路過皇帝的禦駕,偶爾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飄過皇帝的眼前。

盧藏用這種隱居,醉翁之意很快就被人看了出來。大夥兒極其刻薄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作“隨駕隱士”--禦駕到哪兒,你就跟隨到哪兒。盧藏用臉皮極厚,心理素質極好,對此毫不在乎,依舊我行我素。

盧藏用如此煞費苦心,效果還是很明顯的。畢竟他選擇的隱居地點是終南山而不是喜馬拉雅山,有點兒小名氣很快就傳到了高層的耳中。吏部的官員發布聘書,征召盧藏用出仕,盧藏用絲毫不擺拒絕出仕的臭架子,屁顛屁顛就出來了。於是被任命為左拾遺。

左拾遺是個八品官兒,比縣太爺這樣的七品芝麻官還要低上一級。但是,左拾遺有前途,有機會經常在皇帝麵前露臉,是多少人眼巴巴盯著的肥缺。當年的候補盧藏用,演了一出隱居的好戲,就順利得到了這個炙手可熱的職位。

果然,要不了多久,盧藏用就一路青雲直上,攀爬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

當年與盧藏用交往的人中,有一位司馬承禎。此人是個真正的隱士,無心仕途,是個閑雲野鶴式的人物。這種正牌隱士,渾身仙氣,自然得到朝廷的熱捧,把他請進宮中,當國寶似的供養著。但是司馬承禎實在膩煩俗世煙火,打算重新歸隱。

盧藏用聽說司馬承禎又要歸隱,一副賤兮兮的嘴臉來勸說:“哎呀,您何必大老遠地跑到深山老林裏去隱居呢!您看這終南山,不就是個隱居的好地方嘛!”說罷,用手一指長安城外隱約可見的終南山,笑嘻嘻地看著司馬承禎,大有傳授仕途經驗之意。

司馬承禎這牛鼻子老道,絲毫不領盧藏用的情。他對此嗤之以鼻:“我沒看到能夠隱居的山,隻看到一條仕途捷徑。”

說完,司馬承禎揚長而去,把麵紅耳赤的盧藏用晾在當場。

盧藏用後來的仕途經曆也很不得意。吏部侍郎掌握用人大權,自然請托送禮之人絡繹不絕。盧藏用沒有鐵腕的手段,又沒有拒絕的勇氣,隻好來者不拒,把名聲搞得很臭。後來,他又淪落為太平公主的男寵,僅有的一點清名就此徹底搞臭了。

太平公主後來倒台,樹倒猢猻散。唐玄宗把盧藏用流放廣州,不久死去。

雖然盧藏用下場淒涼,但是不可否認,他的“終南捷徑”還是非常奏效,不愧為曆代仕宦史上的一個奇跡。

再反觀盧藏用之所以失敗的原因,要害在於出仕之後的所作所為。他在擔任吏部尚書之後,犯了三大錯誤:

第一,不懂得拒絕。

當下級,要懂得有所為;當領導,要懂得有所不為。盧藏用官居吏部侍郎,居然對跑官請托之人來者不拒,當然會出事。就算沒有太平公主之事,他也早晚要鋃鐺入獄。

第二,不懂得站隊。

盧藏用在當官之後,居然倒向了太平公主的懷抱,實在是不明智的選擇。盡管當時武則天在位,但畢竟李唐王朝樹大根深,勢力仍在,稍微有點眼力之人都知道究竟應該何去何從。盧藏用不僅依靠太平公主,還充當了她的男寵,將自己與她綁在一根稻草上,不能說不是愚蠢的選擇。

第三,不懂得收斂。

盧藏用盡管“終南捷徑”一招精妙無比,令人拍案叫絕,但他絕不應該在司馬承禎麵前有意炫耀。要知道,終南捷徑雖然巧妙,畢竟不是多麼光彩的事情,因為在中國古代這樣喜歡“誅心”的社會輿論環境下,動機的純潔與否,很可以成為事件性質的判別依據。但動機畢竟是個主觀的東西,盧藏用不說,就沒有鐵證可以證明。而盧藏用居然傻到在司馬承禎麵前暗示自己不光彩的晉身之階,那等於伸出臉去招打,豈有不丟人之理?於是白白招致司馬承禎的羞辱,留下千古笑柄,隻能說是活該。

冒牌隱士盧藏用的仕途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他畢竟留下了正反兩方麵的經驗和教訓,以及“終南捷徑”的經典案例,值得我們細細咀嚼。

一步上道,步步都能高升

同樣是踢足球,有的人可以成為舉世矚目的天皇巨星,有的人可以收獲無數的番茄雞蛋和板磚甚至於成為網絡調侃的主要對象,有的人則可以出將入相憑借球技在仕途之上大紅大紫。

最後這個人,就是高俅。不是《水滸傳》裏的虛構情節,而是宋史上的真人真事。

高俅,一個北宋底層的潑皮無賴,僅僅能踢兩腳好球,為什麼居然可以出將入相?還是那句老話:“功夫在球外。”

高俅此人除了踢球之外,還有多項優良素質:一,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既能從事簡單的文書工作,又可以附庸風雅;二,善於察言觀色,投上之所好;三,社交能力出眾,能夠迅速與所結交之人締結良好的關係;四,有魄力,該出腳時就出腳,一出腳就能大炫其技,絕不臨門疲軟掉鏈子。

以上,是我為高俅畫的像;至於曆史上真實的高俅究竟是何麵目,請看下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