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感情好,還得先把事情辦好(5)(1 / 2)

有兩句老話,在和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第一句是:知識改變命運;第二句是:書中自有顏如玉。

和砷不但才氣過人,而且長相俊朗,溫潤如玉,是官學之中的“校草”。他的智慧與容貌,引起了一位老人的關注--英廉。

英廉是刑部尚書兼直隸總督,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長兼任京津河北三省市的黨政軍一把手。他的兒子和兒媳婦都死得早,留下了一個孫女。英廉經常沒事兒來官學轉悠,有心找一個青年才俊,當自己的孫女婿。

才貌雙全的和砷,有如青蔥的春色,映入了英廉的眼簾。

和砷交了天大的好運。十八歲這年,英廉準備了豐厚的嫁資,親自主持了孫女與和砷的婚禮。和砷終於從一個一文不名的窮酸書生,一躍而成為上流社會的新寵!

十九歲這一年,新婚燕爾、情場得意的和砷,參加了科舉考試。但是很不幸的,情場得意,考場失意,和砷名落孫山。當時的人,做官有兩條路:一,參加科舉考試;二,憑借祖先的恩蔭入朝當個低級官員。前一條路比後一條路當然要有前途得多。

和砷名落孫山,沒有辦法,隻好先走第二條路,直接參加了工作。

和砷的第一份工作,是三等輕車都尉。三年之後,也就是和砷二十二歲這年,他當上了三等侍衛,也就是皇家儀仗隊成員。具體的工作,隻不過是給皇上抬抬轎子,舉舉旗杆,萬一有刺客就上去拿身子頂住,用自己的命換皇上的命,是個既勞累又危險係數高的職位。

三等侍衛,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接近皇上了,壞處是伴君如伴虎,一個不小心就要腦袋搬家。所以,絕大多數的侍衛們整日裏提心吊膽,謹言慎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和砷則不然。

是金子總要發光,和砷就在追求這樣一個發光的機會。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乾隆皇帝在頤和園玩賞春光,忽然有侍衛進來稟報:“雲南急奏呈本:緬甸要犯脫逃。”乾隆皺了皺眉頭,說:“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這句話出於《論語》,意思是:老虎從籠子裏跑出去了,是誰的過錯啊?

大家都知道,皇上是在自問自答,自言自語,當然誰也不敢接這個茬。更何況,絕大多數侍衛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懂乾隆說的是啥意思。反正槍打出頭鳥,咱們就靜靜聽皇上炫耀學問,掉書袋子吧。

但是偏偏和砷敢於站出來:“回皇上的話:典守者不能辭其責。”和砷這句話,引用的是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裏的話,意思是:看管的人不能推卸責任。

乾隆本來自個兒賣弄學問,也挺沒勁的。手下一群草包,都聽不懂,簡直是對牛彈琴。此刻,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應答自己的話,而且引的居然還是朱熹的話,以朱夫子對孔聖人,妙哉妙哉!

乾隆大喜之下,朝這個侍衛看去。這一看不打緊,前世的塵緣往事全都在心頭湧起:這和砷,居然長得如此像當年先皇的那個上吊自盡的妃子!

乾隆一時間心旌神蕩,不知如何是好。和砷見皇上愣住了,也不禁一陣頭皮發麻:我如此貿然作答,誰知道皇上會如何處置呢!

乾隆愣了一下,回過神來,問:“你一個侍衛,居然也懂《論語》?”和砷趕緊趁機回答:“奴才上過鹹安宮的官學。”

乾隆“哦”了一聲,心中暗想:我滿族的官員,能夠有如此文化修為者實在不多見。便又問:“你是哪年出生的?”

和砷如實回答。

乾隆再次如遭雷擊:和砷的生日,正好是先皇愛妃的二十周年忌日!難不成世上果然有這樣的巧事?看來也是她魂魄有靈,才附在這個青年身上來與我塵世相會啊!乾隆偷眼一看,和砷的頸項之上,赫然也有一顆朱砂痣!

從這天之後,和砷的官位開始噌噌猛升:

二十五歲,擢為禦前侍衛、正藍旗滿洲副都統,正二品;

二十六歲,授戶部侍郎,相當於民政部副部長,正二品;同年,為軍機大臣上行走,相當於國防部長;同年,總管內務府大臣;同年,調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同年,任國史館副總裁,賞一品頂戴;

三十歲,升戶部尚書、禦前大臣;

三十五歲,授文華殿大學士,相當於宰相。

從這份升官履曆簡表可以看出,和砷的官銜品級猶如坐火箭般直線上升。這固然由於乾隆對和砷的喜愛,也與和砷自身的能力分不開。

舉個例子來講,和砷創立了一項“議罪銀”的製度。啥意思呢?當時大臣犯罪,是經常的事情。但是通過“議罪銀”製度,你隻要上交一定數額的銀兩,皇上就可以替你好好“議一議”罪狀,一般“議”的結果,就是從輕發落。大臣們有的是銀子,受不起的是刑罰,當然很樂意上交銀兩來贖罪了。上交的“議罪銀”,都不入國庫,而是進皇上的私囊。和砷通過這樣一個斂財手段,博得了大臣和皇上兩頭的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