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為官之本:低調,還是低調(2)(2 / 3)

韓信成功的另一項要素,在於能屈能伸。他受胯下之辱而不以為意,原因就在於他對自己和對方都有正確的估量。隻有命不值錢的人,才會輕易與別人拚命。小不忍則亂大謀,韓信是有大謀之人,當然能夠忍耐小事;而那些因為雞毛蒜皮而憤然拔刀之人,必定是胸無大誌之人。

第三個成功要素,在於人脈。韓信在劉邦軍中,隨時準備積累人脈關係。他與夏侯嬰、蕭何,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倘若沒有這兩個人,他可能早就命喪刀下,或者一輩子籍籍無名了。良好的人脈關係,必須靠平時的鋪墊;而平時的苦心經營,在關鍵時刻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謹慎當頭,苦勞大於功勞

在仕途之上,才華橫溢而不拘細節者,往往不得好死,比如白起、韓信;而才能低下卻謹小慎微者,則往往能夠平步青雲,官場得意。由此可見,相比起才能來,領導更欣賞的還是下屬的忠心與敬業精神。萬石君一家子的成功,即是一個絕妙的典型。

從老爺子石奮到石慶,萬石君一家的家傳法寶就是謹慎二字。

但是,我要在這裏談的,不是謹慎,而是行為藝術。

謹慎,有一個重大缺陷:難以被人察覺。謹慎與張揚不同,一個人隻要張揚一次,就會被鑒定為“此人很張揚”;但一個人必須謹慎很長時間,才會被鑒定為“此人很謹慎”。如何改進這個缺陷?石慶給出了答案:

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者,略帶誇張的表演也。石慶數馬的經典橋段,一下子讓皇帝記住了這個籍籍無名的小子,從而留下了“此人非常之謹慎”的深刻印象。所以,石慶之成功,與其說靠謹慎,不如說靠演技。

萬石君本人,名叫石奮,原本隻不過是個秦朝的小官吏。一次偶然的機會,石奮遇到了劉邦。劉邦非常欣賞石奮的謙虛謹慎,就問:“小鬼,你家裏都有些什麼人啊?”石奮恭謹回答:“有個老娘,瞎了;有個姐姐,會彈琴。”劉邦乃是天下第一好色之人,一聽到石奮居然有個有藝術細胞的姐姐,很興奮:好啊,我就喜歡有音樂氣質的女性!於是對石奮說:“小鬼,跟我混吧,如何?”石奮當然求之不得,於是做了劉邦的秘書,負責接待工作。而石奮的姐姐,當然就做了劉邦的女秘書,俗稱“小蜜”。

石奮作為一名男秘書,既沒有機會像韓信一樣攻城略地,也沒有機會像張良一樣運籌帷幄,隻好勤勤懇懇做好接待工作。接待工作,需要接觸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所以瑣碎而棘手,很不好做。但是石奮小心謹慎,不曾出過岔子,而且還借此機會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際關係。

沒有岔子,也沒有功勞,隻憑借著多年辛勤工作的苦勞,石奮在漢文帝時代,終於升官做到了太中大夫的位置。當時,漢文帝正在為一件事情感到頭疼:太子該讀書了,要給太子選個老師。漢文帝想聽聽群眾的意見,沒想到朝野上下一致推選石奮,於是石奮又幹起了皇室家庭教師的工作,即太子太傅。

石奮為人方正刻板,小心謹慎到了近乎神經質的地步,當然將太子管教得服服帖帖,教養良好,漢文帝非常高興,然後駕崩了。

漢文帝駕崩,太子登上皇位,是為漢景帝。漢景帝受夠了這個魔鬼教師,即位之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石奮調任到地方上擔任諸侯國的國相:石老師,我再也不想看到您了!拜拜了您呐!

石奮的能力雖然不強,但教育手段可謂一流。除了景帝之外,他的四個兒子也受到了極其嚴格的家教,個個以謹小慎微著稱,堪稱四個翻版石奮。這四個兒子,都做到了省部級的高官,因為每個月有一百二十斛糧食做俸祿,所以當時稱為“二千石”。

漢景帝表彰石老師:“石老師一家子真了不起,五個人都是二千石,加起來都有一萬石啦!”於是尊稱石奮為“萬石君”。

一個家庭,進行怎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四個省部級高官呢?我們不妨來借鑒一下萬石君的經驗。兒子們剛做小官的時候,下班回家,老爺子一定穿著製服,恭恭敬敬在大門口迎接兒子。兒子們犯了錯誤,老爺子從來不責備;等到開飯的時間,老爺子不上桌,絕食,鬧小脾氣。直到兒子們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寫檢討,做道歉,央求家族裏的長輩前來說情,老爺子才肯動筷子。

石家的門風謹慎保守,舉世聞名。漢景帝死後,漢武帝即位,年紀輕輕要搞改革,任用了一批行事風風火火、大刀闊斧的儒生,得罪了不少權貴。竇太後勃然大怒,把這些冒失的改革派殺的殺、免的免,決定起用一些保守而謹慎的人當官,當然就相中了萬石君一家子。於是,老大石建被任命為郎中令,小兒子石慶被任命為內史--都是皇帝的貼身官員。

長子隨父,石建的謹慎也是青出於藍。他做郎中令的時候,年紀已經很大了,頭發花白,老爺子石奮還矯健地活著,毫無生命終止的跡象。石建每周放雙休日,都要親自登門拜訪老爺子,而且拜訪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偷偷給老爺子洗夜壺,並且反複叮囑家裏的用人,千萬不要告訴老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