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議中的國內大貸款
外國銀行團與中國政府之間的貸款談判陷入了僵局。這筆借款為中國政府解決當前困難所急需。昨天,財政總長熊希齡在一次會議上向銀行團通告,參議院原先同意銀行團監督其所貸款項,現在又重新審視此事,要求修改關於監督的條款。今天,銀行團回複,拒絕修改原先已得到同意的條款。
各英文報紙就貸款協議攻擊英國銀行及其聯盟的銀行與英國政府,認為他們“要通過金融脅迫手段摧毀中國的自由、繁榮和獨立”。這些言論又在中國國內報紙上刊登,引起了反英的情緒,可能導致麻煩和排外運動。銀行團根本不願意把錢借給中國,很勉強地墊了款。自中華民國建立,銀行團共計墊出610萬兩。當前,中國人竭力要求借一個大貸款。在昨天的會議上,外國銀行家的領袖熙禮爾(Hillier)先生對財政總長表達了所有外國人對中國重建信譽表示關切的希望,即中國人的努力能夠成功,人民普遍相信現任政府會自籌資金,這樣政府就不受外國資金的控製。在中國國內所有報紙轉載的一條電報中,熊希齡否認外國政府或外國銀行強迫中國接受貸款的提法。他引用美國駐華公使的話,敦促中國發展經濟,不向外國借款,朱爾典爵士對他說:“中國人既然反對外國貸款,為什麼不自行籌款而免於向外國借款呢?”
一些英文報紙斷言,英國銀行及其夥伴在英國政府的讚同之下,強行向中國貸沉重的款項。這一說法完全失實,損害了我們的好名聲。
1912年6月21日,星期五(4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