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2 / 2)

紅三軍軍團長彭德懷和參謀長鄧萍接到任務後,率隊來到婁山關腳下,並開始部署:既要攻克婁山關,又要把敵人一舉殲滅。很快,槍炮聲大作,婁山關戰役打響了。巍巍聳立的婁山關瞬間被硝煙所籠罩。

經曆過無數次戰火洗禮的鄧萍,始終堅持戰鬥在一線,與戰士們共進退。他不顧個人安危,在一片槍林彈雨中鼓勵戰士們:“同誌們!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敵人!遵義就在眼前!”在鄧萍的鼓舞下,紅三軍團的戰士們士氣高漲,奮勇殺敵,於當晚順利攻克了婁山關。

次日清晨,紅三軍團沿著遵桐公路挺近遵義。途中,紅三軍團相繼在董公寺、高坪、大橋突破黔軍的層層封鎖。27日,在臨近遵義城的石子匍等地,接連擊潰黔軍第一、五、八團,迫使黔軍殘部躲進遵義城內。

為徹底消滅敵人殘部,連日征戰的紅三軍團向遵義城發起攻擊。鄧萍率隊直逼遵義城,並高喊著:“同誌們!衝啊!到遵義活捉王家烈!”衝鋒的紅三軍團很快占領了遵義城邊的村落,為了盡快了解前方的地形情況,鄧萍隻身躲進一個小土墩的草叢裏。這時,紅十一團政委張愛萍也來到此處與鄧萍會合。

鄧萍舉起望遠鏡觀察地形,發現一條小路後,對身邊的張愛萍說:“組織一個營的兵力先行過河,沿著坡路可以靠近城牆。”張愛萍提議:“同時派出偵察兵到新、老城之間的橋上查看一番,一來起到警戒作用,二來可以掌握有利時機。”

鄧萍說:“好!讓偵察排即刻出發,告訴他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偵察兵們很快到達了指定地點,並找來木板等遮擋物,組成了簡單的掩體。

此時,鄧萍繼續部署:“首先要鉗製住守城的敵人,盡量拖延時間,等咱們的主力部隊趕到後,晚上再發動總攻。一定要在天亮之前攻下遵義城……”這時,城牆上的敵人突然開槍掃射,子彈一下子擊中了鄧萍的頭部,鮮血不住地向外冒。張愛萍立刻抱住受傷的鄧萍,不斷地呼喚他的名字。但是,一切都已經太遲了。年僅27歲的鄧萍犧牲了。

從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開始,鄧萍就與彭德懷並肩戰鬥。年輕的鄧萍,在彭德懷眼中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才,曾曆任紅五軍參謀長、紅三軍團隨營學校校長、紅五軍軍長、紅三軍團參謀長等職務。追憶起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戰友,彭德懷對鄧萍作了如是評價:

“從平江起義到井岡山鬥爭,從江西蘇區轉戰到長征途中,直到他犧牲前,我們一直在一起工作,相互配合得很好。鄧萍對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忠心耿耿,作戰指揮沉著果斷,英勇頑強,是一個很有才幹的優秀軍事指揮。”

鄧萍,這位紅軍的優秀指揮員,年輕的幹將,在革命的道路上灑下熱血,長眠於遵義這塊革命聖地。新中國成立後,為紀念在遵義犧牲的鄧萍及其他紅軍烈士,遵義市人民政府在種滿青鬆翠柏、綠水環繞的鳳凰山上修建了遵義紅軍革命烈士陵園。“青山埋忠骨”——鄧萍的遺骸被遷葬於此,並修建了鄧萍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