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從士兵到館長——孔憲權(1 / 2)

長征中,紅軍在遵義停留的時間最長,並在此書寫下不朽的傳奇。建國後,遵義縣城內修建了遵義會議紀念館,為人們展示並介紹了紅軍在遵義發生的故事。這座紀念館的首位館長正是當年因傷留在遵義的紅軍戰士——孔憲權。

孔憲權,原名孔權,1911年2月出生在湖南瀏陽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加入當地農民武裝,1930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五次參與了紅軍反“圍剿”的戰鬥,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當過紅一方麵軍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的傳令排長,長征途中任紅三軍團四師司令部偵察參謀。

在孔憲權參與的戰鬥中,1930年12月30日在江西永豐縣的龍岡之戰令他最為驕傲。當時,紅軍不但擊潰了國民黨的精銳之師第十八師,還活捉了師長張輝瓚,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重大勝利。1931年春,毛澤東為龍岡之戰寫下詩句: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在戰場上奮不顧身的孔憲權不僅獲得過榮譽,也受到過懲罰。由於孔憲權喜歡喝酒,一次因為醉酒而延誤了傳達命令而降職。“彭德懷馬上把我叫去,罵得我狗血淋頭,當即撤了我的傳令排長。”提起犯下的錯誤,孔憲權從不隱瞞。戰爭年代他以此為戒,到了晚年,還是喜歡每天喝上兩口。

1935年初,為了徹底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毛澤東和中革軍委下令離開貴州,調轉槍頭,準備利用有利時機回師遵義,給敵人來個措手不及。2月26日,中革軍委下令攻克婁山關,並把任務交由紅三軍團。時任紅三軍團十二團作戰參謀的孔憲權先是帶領偵察員抓獲了守關的敵人,獲取了重要的地方情報。隨後,孔憲權率領突擊隊攻打敵人位於婁山關南麵的指揮所——黑神廟。當孔憲權率隊趕到黑神廟附近時,不料敵人的援軍也到了。眼見紅軍戰士人數較少,敵人叫囂著發起了攻擊。

這時,孔憲權對戰士們說:“大家不要害怕,我們到敵人挖好的戰壕裏躲避一下,看準時機再進攻。”於是,大家紛紛跳進戰壕裏,砍倒了幾棵大樹作為掩護。紅軍利用地形優勢,迅速組織射擊,一連擊中了十幾名敵人。不多時,紅軍戰士們的彈藥將盡,他們奮起躍出戰壕,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孔憲權一邊開槍掩護戰士們衝鋒,一邊指揮著戰鬥。

突然,孔憲權感到自己左腿失去了知覺,一下子跌倒在地。頃刻間,鮮紅的血從孔憲權的左腿胯骨處不停地流出。原來,孔憲權的左腿胯骨被敵人一連擊中6槍,擊穿了12個槍眼。此時,敵人從對麵衝了過來。孔憲權猛地翻滾到旁邊的泥水中,忍著劇痛,朝著敵人不斷射擊。

孔憲權血流不止,臉色開始發白,但是他還堅持著不浪費一顆子彈,使勁全身力氣瞄準敵人。整整八十發子彈最後隻剩三顆子彈的時候,二營營長鄧克明終於率隊趕到,救了孔憲權。

後來,孔憲權被立即送往婁山關附近的衛生所進行搶救。當時,他已失血過多,身體變得冰涼,全身不住地打著哆嗦。醫生見狀,搖了搖頭說:“他的胯骨已經被擊碎了,傷勢非常嚴重,需要盡快做手術。但我們這裏的醫療條件有限,無法醫治,隻能暫時幫他止痛了。”當晚,醫生為孔憲權的傷口做了簡單的消毒,逐漸恢複知覺的孔憲權憑借頑強的意誌熬過了漫長的黑夜。

第二天清晨,孔憲權被緊急送到遵義縣城裏的天主教堂內,即紅軍傷員臨時救治處。在那裏,孔憲權接受了手術。由於藥品稀缺,醫生隻得用“鴉片水”為孔憲權麻醉,取出了被擊碎的骨頭。手術成功後,孔憲權脫離了生命危險。當天晚上,昏迷不醒躺在病床上的孔憲權還在不時地喊著:“衝啊!殺啊!殺!……”

當時,紅軍總政治部對傷病員的安置規定是:“團以上幹部,抬著隨部隊進退;營以下傷病員就地安置;團以上傷病員實在無力隨部隊進退的,留300塊大洋、一名衛生員、一名通訊員,就地找群眾掩護。”由於孔憲權在戰場上表現突出,所以被允許跟隨部隊繼續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