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祝融之後己姓除了昆吾、顧、溫三國,還有個分支叫飂國。飂國在哪裏不清楚,有種說法就是河南唐河一帶的蓼國。飂國的始封君叫飂叔安,帝舜時代飂國有個小夥子很喜歡龍,能夠了解龍的嗜好並按照需要喂養它們,於是有很多龍都跑到他家了。於是他就把這些龍馴服飼養好進貢給帝舜,帝舜非常高興就賜這小夥子姓董,董可能是和小夥子居住地盛產的一種植物有關。小夥子就被稱為董父,並且被帝舜分封在潁水附近的鬷川。到了夏朝後,鬷國國君不再養龍,逐漸被祁姓的禦龍氏所取代。豢龍氏後來可能改成了關龍氏,夏桀時代勸諫夏桀而被殺的賢臣關龍逢可能就是豢龍的後代,關龍逢後代可能又姓關,春秋初年鄭國也有勸諫鄭武公而被殺的賢臣關其思,關二爺大概就是他的後人了。
養龍的老本行雖然不做了,不過國君還得做,而且鬷國國君還是夏朝的忠臣。夏桀在鳴條之戰戰敗後,本人逃到了鬷國。鬷國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因為收留了夏桀結果被商湯又順勢伐滅了,商湯把鬷國的寶器全部帶走,而夏桀最後逃到了南巢。鬷國滅亡後,遺民往東遷徙到山東定陶一帶,可能分為三支所以又叫三鬷。周朝建立後鬷氏有一支在魯國為官,鬷氏女子鬷聲姬嫁給齊靈公,生下太子光,後來即位為齊莊公,因此鬷氏有族人鬷蔑進入齊國為官,但齊莊公被大夫崔杼弑殺後,鬷蔑作為齊莊公親信也連帶遭殃。在魯國的鬷氏後來則成為叔孫氏的家臣,魯昭公攻打季氏的時候,叔孫氏宗主叔孫婼正好出走觀風,叔孫氏司馬鬷戾自己指揮部隊援助季氏,打敗了昭公。
鬷國後人留下了鬷姓、關姓,可能也有一部分董姓。不過董姓更多應該是周代辛國國君辛有之後,晉國的董狐、董安出於這一支。
豕韋國
國名:豕韋(韋)
方位:今河南滑縣
姓:彭
建立:遠古時期
滅亡:滅於商武乙
說到豕韋,熟悉隋唐史和民族史的朋友都很容易想起“室韋”。“室韋”是隋唐時期大興安嶺到小興安嶺之間一些部落的統稱,和契丹、蒙古等部落血緣較近。確實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室韋”即“豕韋”,是豕韋族北上所建立;也有說韋氏也是豕韋後代,包括西南一些民族如壯族的韋姓。如果是真的,那豕韋雖然在史書中被一筆帶過,但卻不折不扣地影響了世界曆史,中國版圖南北也都是豕韋人。《舊唐書·室韋傳》說:“(室韋人)生活畜宜犬豕,豢養而噉之,其皮用以為韋。”這就是“室韋”的得名由來,“豕韋”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即豬皮;聯係到彭族造鼓,或許真有點關係。
我們在講述彭國的曆史時提到,彭姓分化為大彭、豕韋、諸稽三國。在夏朝末年,豕韋被商湯認為是伐夏的心腹大患。《詩經·商頌》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豕韋、顧國、昆吾是夏朝的三大強國,商朝先征服了豕韋等四國,才順利滅掉夏桀。豕韋和兄弟國大彭、諸稽都投靠了商,其中豕韋和大彭還被封為“方伯”,也就是諸侯之長。河亶甲五年,彭國和豕韋大敗入侵班方的姺人,姺人認輸,朝見商王。但商王武丁對彭姓三國頗為猜忌,並於武丁四十三年和武丁五十年分別伐滅了大彭和豕韋。
豕韋國的人民從此分散各地。武丁滅豕韋後,又封夏族的禦龍氏到豕韋,於是又有了個新的豕韋國(該豕韋國曆史詳見“杜國”)。豕韋國雖然沒了,但名號的影響卻非同小可,據傅斯年先生考證,衛國的“衛”和殷商的“殷”兩個字,還有衣服的“衣”字可能都來源於“韋”的通假,古人以皮為衣,倒也有些道理。
西虢國
國名:西虢(虢、郭)
方位:今陝西寶雞,後今河南三門峽到山西平陸
姓:姬
建立:西周初年文王之弟建立
滅亡:前655年亡於晉獻公
主要人物:虢仲、虢叔、虢宣公(虢季子白)、虢公長父、虢文公、虢石父(虢公鼓)、虢公翰、虢公忌父、虢公林父、虢公醜、舟之僑、祝應、宗區、史嚚
虢季子白盤的前世今生
我們知道,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有三個姐姐,分別被唐玄宗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其中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的封號國家我們都知道,戰國七雄有韓國和秦國嘛,然而這個虢國又是什麼東西呢?河南的朋友可能知道有個品牌叫“虢國羊肉湯”,大家也知道三十六計裏麵有個“假道伐虢”。此虢國正是彼虢國,乃是西周時期在陝西寶雞、後期遷到河南三門峽一帶的一個諸侯國。虢國的名氣雖然不大,但在被滅之前卻是非常強的一個國家,現在我們就來講講這個國家的故事。首先我們說說“虢”這個少見的字,這個字除了作為國名和姓氏外,作形容詞是表示威猛的意思,所謂“虢猛之將”形容的就是猛將兄。我們從“虢”這個字來看,也是從“虎”,“虢”據說原義就是老虎抓下的痕跡,虢地人以虎為崇拜對象,非常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