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華南古國(1 / 2)

盤古國

國名:盤古

方位:今珠三角一帶

姓:?

建立:?

滅亡:?

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大家都知道了,這裏我們一起來理清盤古神話的源流。首先我們看到,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其實成書較晚,最早記載已經是三國時代吳人徐整的《三五曆記》了,說的是:“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他的另一本書《五運曆年記》又提出:“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膚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

這樣一來,盤古才定格為華夏的創世神,也就是說在三國之前,盤古還不是我們的始祖,那它到底是怎樣的存在呢?《後漢書·南蠻傳》說:“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賜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盤瓠。下令之後,盤瓠遂銜人頭造闕下。……乃吳將軍頭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經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盤瓠死後,因自相夫妻……其後滋蔓,號曰盤瓠。……今長沙、武陵蠻是也。”《後漢書》雖然成書比《三五曆記》、《五運曆年記》晚,但反映的史料卻是東漢,說的是長沙、武陵蠻的始祖盤瓠。而這個盤瓠卻是一條狗。

不少學者認為,盤古的原型就是盤瓠,盤瓠本來隻是南蠻部落的始祖神,但後來隨著南方逐漸被華夏化,南方神話也成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神話,這確實是非常精辟的宏論。南朝任昉《述異記》說:“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餘裏,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提到了嶺南一帶有盤古墓、盤古國。這應該也是苗蠻的支係聚集的一個部落,但是具體是什麼時候遷到南海的就不知道了。“南海”即現在的珠江三角洲一帶,現在廣州市有盤古王山、肇慶市有盤古山,據說以前瑤族人民在這裏過盤王節。不過,湖南長沙、江西贛州、河南泌陽、湖北荊州等地也都有盤古山,北京還有世界唯一以盤古命名的建築——盤古大觀,可以說盤古文化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了。

縛婁國、陽禺國、驩兜國

國名:縛婁(扶婁)

方位:今廣東博羅

姓:?

建立:?

滅亡:滅於秦始皇?

國名:陽禺

方位:今廣東陽山

姓:?

建立:?

滅亡:滅於秦始皇

國名:驩兜

方位:今廣東番禺

姓:?

建立:?

滅亡:滅於秦始皇

我們知道廣東的簡稱叫“粵”,“粵”在古代和“越”通用,表明這一帶在上古是越人的地盤。上古一般把長江以南的馬來種土著通稱為“百越”,為什麼叫越族呢?因為很久以前,他們的土著人發明了一種叫“戉”的扁平穿孔石斧,這種石斧大約在良渚文化時代,從生產工具升級成了一種用於斬殺的武器和代表權力的禮器(一般用玉製作)。進入青銅時代,這種石戉就被銅戉給替代了,所以也稱為鉞。說到鉞,相信大家就都很熟悉了,這是一種像斧卻比斧大的兵器,圓刃,可砍可劈,相當厲害。這種威武的形狀一方麵賦予它具備權力的象征,另一方麵它的沉重不靈敏又使得它逐漸弱化了兵器的功效,最後幹脆徹底退出戰爭舞台,成為皇帝儀仗隊的工具。皇帝對大臣賜予符節和斧鉞表示加重權力,就被稱為“假節鉞”。“戉”、“鉞”和“越”,實際上是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