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一把火燒了曹操二十年的努力!(3 / 3)

於是,曹操決心以黃蓋為突破口,擴大孫氏團隊內部派係的對立與分裂勢頭。他欣然接受了黃蓋的投降。黃蓋陳情說,由於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所以無法確定具體日期,他將相機行事。對於這一點,曹操也覺得合情合理,他高興地對送信人許諾,事後一定重重地封賞。

黃蓋的求降意味著外表固若金湯的孫劉陣營出現致命的裂痕,戰爭將隨之變得簡單。送信人走後,曹操興奮地一夜未眠。

忽然刮起一陣東南風

數日後已是十一月底,因為黃蓋的請降,曹操在長江北岸的烏林按兵不動,而周瑜的水師在南岸也悄無聲息。時為冬季,淩厲的西北風呼嘯吹過,曹操先後收到留守鄴城的荀攸和許縣的荀彧來信,都說北方已經下雪,天寒地凍,黃河的多處河麵已經結冰。

然而烏林這邊,卻在二十日之後出現回暖的氣象,尤其是白天,晴空萬裏無雲、江麵平靜無波,氣溫一點點回暖,感覺不是在入冬,倒是仿佛回春。有人提醒曹操,船隻首尾相連,行動不便,小心周瑜火攻。曹操大笑,我在西北他們在東南,縱火也得看風勢,想燒我的船,必須得是東南風。這冬季的天空,怎麼可能刮東風?

十一月二十二日酉時日落時分(17時至19時,正是現代人的晚餐時間),江麵微風乍起,曹操不曾注意的是:船頭的旗幟,正隨著風勢慢慢轉向西北方向。

大約在戌時黃昏時分(19時到21時之間),這時江麵已經漸漸為夜色所籠罩,萬物朦朧,旗艦上的大漢丞相曹操,忽然接到巡邏船隊的急報,說是黃蓋率船隊前來,似乎是如約倒戈。曹操心情激動,立刻登上船樓眺望,隻見東南江麵上數十艘快船插著青龍旗幟,快速接近本方水寨。果然是黃蓋船隊,遙遙可聽見船頭士兵的喊聲:“我們是來投降的!”

與此同時,一直警惕性頗高的程昱提醒曹操,江麵已經吹起了強勁的東南風,而且黃蓋的船隻吃水頗淺,似載有可疑之物,不宜讓他靠近本方水寨。曹操一聽,臉色亦是大變,他搞不懂,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這個地點吹起罕見的東南風?難道真的是天意弄人!

由不得曹操怨天尤人,黃蓋在距離曹操水寨約兩裏處,下令將二十艘載滿易燃物品的船隻全部點燃,頓時風助火勢,火船急速衝入曹操的水寨。

這便是曆史上所謂“周郎火燒赤壁”。若幹年後,晉人虞溥在《江表傳》中寫道:

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蓋舉火白諸校,使眾兵齊聲大叫曰:“降焉!”操軍人皆出營立觀。去北軍二裏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

正如此言,曹操的龐大艦隊此刻已經陷入一片火海。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岸上的陸軍營寨也很快著火,背後亦傳來敵人的喊殺聲,顯然這不是意外,而是孫氏的精心策劃,曹操的烏林大營登時崩潰。

曹孟德奮鬥數十年的統一大計,也隨著這一片大火,俱成灰燼!

最讓曹操不解的是這東南風究竟從何而來?若幹年後,他依然耿耿於懷,認為周公瑾這小子不過是一時走了狗屎運,這才僥幸成功!數百年後的唐代,對曆史一知半解的杜牧更寫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的詩句,可謂為曹操喊出了內心的不屑!待得曆經千年,曆史的麵目愈加模糊不清,勾欄瓦舍裏便附會出了這樣的演義:

孔明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來到壇前……孔明緩步登壇,觀瞻方位已定,焚香於爐,注水於盂,仰天暗祝。……將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旗幡轉動。瑜出帳看時,旗腳竟飄西北。霎時間東南風大起,……後人有詩曰:“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羅貫中《三國演義》

東南風究竟因何而起,眾說紛紜。一種比較靠譜的說法,是烏林、赤壁一帶,由於水域和陸地之間的溫度與氣壓差異而造成一種定期的“湖陸風”①。如果此說成立,那麼當時的情形也就很好理解了。熟悉這一帶水陸地形的周瑜當然知曉這一特殊氣象的存在,因此算好日期,預先做好準備,一旦東南風起,便是火攻之時。

所謂僥幸之中必有合理之處,周瑜的勝利,看似蹊蹺,其實卻是精心周密的策劃。世上大多奇人異事,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