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孫權、劉備、曹操齊刷刷把目光投向西方,看得人家劉璋雞皮疙瘩掉了一地、怪不好意思的。陰差陽錯,老實的劉璋把劉備這隻狐狸引進了西川。拳來腳去,劉備居然從曹操這頭老虎嘴裏拔下漢中這顆牙來,玄德公的信心頓時空前膨脹!
不讓孫權打益州
建安十五年,周瑜的猝死令孫權方寸大亂,倉促接班的魯肅也是了無頭緒。這是江東最糟糕的時期之一,魯肅雖然也有輔佐孫權建立大業的誌向,可是他的信心卻嚴重不足。他建議改變當前國策,把戰略重心從西進轉向被向,從進攻轉為防禦。
魯肅這份建議的具體內容是把整個荊州的防務交給劉備,孫權隻保留江夏、漢昌(湖南平江)一帶。孫劉聯盟的分工調整為:劉備負責荊州方向的防禦,孫權負責揚州方向的防禦。魯肅的這份建議,實質上是把荊州拱手讓給了劉備。周瑜時代劉備夢寐以求的入川和北伐通道,終於落入了劉備之手。曆史上所謂“借荊州”,就此正式成為事實。
魯肅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自信不足的表現,這種全麵收縮的政策,束縛住了江東擴張的手腳,也為後來的孫劉聯盟破裂埋下伏筆。若幹年後,孫權回憶起魯肅在這一時期的表現,大搖其頭:“魯子敬勸我將荊州借給劉備,實在是一大遺憾!”
魯肅的收縮,也令許多有識之士對孫權的將來失望。素有“鳳雛”之稱的龐統就在此時改易門庭,從江東跳槽來到荊州。劉備雖然知道龐統就是“鳳雛”,卻有意讓他到基層鍛煉鍛煉,於是讓龐統去耒陽縣見習。龐統覺得劉備有小覷之意,心裏很不痛快。到耒陽縣上任以後,也不十分用心。結果自然是治績不佳,免職下崗。
下崗的龐統得到了朋友們的幫助。頭一個就是魯肅,這位老兄不好好幹自己的本職工作,卻有空給劉備寫信推薦龐統說:“龐士元非百裏才也,隻有把他放在更重要的職位上,才能施展他的才能!”第二個為龐統說好話的是諸葛亮,劉備同時聽到兩個重要人物的推薦,這才認真接見龐統,提拔他做自己的辦公室主任(治中從事)。
這邊龐統漸入佳境,那裏魯肅卻始終找不到狀態,孫權看了幹著急,隻好越過魯肅,親自處理軍務。他不同意魯肅停止西征的主張,隻是把西征調整為聯合劉備共取西川。孫權的態度很誠懇,他派特使抵達公安,向劉備表達了聯合西征的意願。理由是曹操有意西征漢中張魯,一旦張魯降曹,曹操必然南下西川。假如曹操得到益州,荊州就危險了。所以如今之計,唯有先下手為強,兩家聯合起來,直搗成都、北上漢中。
劉備知道孫權西征不是說著玩的,他趕緊召開緊急會議和部下商討此事。一個叫殷觀的主簿分析得非常清楚,他告訴劉備,兩家聯合西征,一旦進展不順利,吃不下益州,反而被孫權控製了荊州,吃虧的是劉備。
劉備認為殷觀說得很好,但是他也不能生硬地拒絕孫權,所以他讓殷觀拿出一個兩全其美的可行性方案來。殷觀提出的點子是:劉備表麵上支持孫權西征,實際上卻以“新據諸郡,未可興動”為理由按兵不動。劉備不動,孫權也不可能越過劉備打劉璋。這樣一來,孫權西征計劃便成空談。
劉備按計行事,他給孫權寫了一封信,勸孫權慎重西進。一是因為益州的劉璋雖然不強,但是西川地形險要,劉璋自守綽綽有餘;二是曹操正在磨刀霍霍,一旦孫權攻打益州不利,曹軍便會乘虛襲擊江東。
孫權這時才覺察到魯肅“借荊州”的惡劣後果,他氣得不行,周瑜不在了,他找來堂哥孫瑜,讓他強行扣關西進。劉備見孫權動真格的,依舊不肯相讓。他派關羽屯守江陵,張飛屯守秭歸,諸葛亮居中調度,劉備親自進兵孱陵,拉開一副火拚的架勢。孫瑜不是周瑜,一看這場麵有些傻眼,劉備乘勢勸孫瑜退兵:“我和劉璋同為漢室宗親,希望孫將軍能看在劉備的薄麵上,放劉璋一馬!”見孫瑜還有些猶豫,劉備更進一步,賭咒發誓說:“如果你一定要西征益州,我就披頭散發、入山林隱居,絕不失信於天下!”
劉備這是在耍無賴,但是現在的局麵,孫權還不能和劉備翻臉,隻能撤兵。雖然如此,孫劉兩家的親密關係,已經因此蒙上陰影。
劉備不讓孫權打益州,當然不是真心保護劉璋,他是想獨吞益州。建安十六年,一位益州官員秘密訪問了荊州,此人姓法名正,一個流落在西川的陝西人,職務是益州的軍議校尉。他擔負雙重使命而來,第一重使命,是受劉璋的委托,來與劉備建立荊州、益州兩州之間的友誼;第二重使命,則是受好友張鬆的啟發,與劉備建立“私交性友誼”。
法正在益州,不是一個很受重視的人物,劉璋本人對他印象一般,同僚之間關係更是糟糕。備受排擠、鬱鬱不得誌的法正,一直以來都在尋求人生的突破。法正起初寄希望於曹操。赤壁之戰那年,他的好朋友、益州別駕張鬆曾經以劉璋使者的身份前往朝廷麵見曹操。可是當時的曹操正處於事業中期的倦怠期(詳見上一章),對相貌醜陋的張鬆不屑一顧。張鬆的自尊心嚴重受傷,回來告訴法正:
“曹孟德不是厚道之人!”
既然曹操不可靠,隻能另覓方向。張鬆最後把目標鎖定於劉備,這次法正秘密訪問荊州,很大程度上就是看看劉備究竟是何許人也,值不值得張鬆、法正以身相許!
法正抵達荊州之時,龐統已經取得劉備的信任,當上了軍師,與諸葛亮一起輔佐劉備。龐統、孔明都主張劉備西征益州,正所謂“郎有情妾有意”,這一龍一鳳與法正一拍即合,感情融洽。待到法正使命完成,踏上回蜀路途,他已經以“劉備的人”自居了。
一到成都,法正便告訴張鬆:“劉玄德這個人很不錯!”於是,法正把張鬆發展為自己的下線,兩人一起對劉璋做工作,勸他請劉備入川,幫忙打張魯、抗曹操。
劉璋是個老實人,他絲毫沒有察覺法正、張鬆的背叛,反而以為真的找到了一個救苦救難的大救星。他決定邀請劉備入川。但劉璋糊塗,他的底下人不糊塗。秘書(主簿)黃權、從事王累都強烈反對,從荊州輾轉逃亡入境的名人劉巴也很明白地告訴劉璋:“劉備不是一般人,放他入境,必然成為您的禍害!”
對於這些反對意見,劉璋吃錯藥似地一概不聽。王累把自己倒掛在州政府大門上勸諫,劉璋居然也無動於衷。諷刺的是,從前法正忠心不二的時候,劉璋對此人不屑一顧。現在法正變心了,劉璋卻隻信法正一人,他再次派法正去荊州,給劉備送禮,邀請他入川助陣。
法正第二次訪問荊州,明白無疑地做了叛徒,他告訴劉備:益州是天府之國、富饒險阻,而劉璋懦弱、又有張鬆做內應,可輕鬆奪取。一句話,法正把益州給賣了!
劉備得了便宜還賣乖,假惺惺地對龐統說,他不想攻打益州,因為劉璋與他同為漢室宗親,欺負自家人,會被天下人嗤笑。龐統說,你不去取,劉璋也守不住,與其被曹操拿走,還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這麼一說,劉備覺得益州真是個熟透的果實,不去摘取,簡直就是罪過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赤壁大戰後的數年間,曹操、孫權、劉備幾乎同時把目光投向西方。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正式西進討伐漢中的張魯。結果關中的馬超、韓遂懷疑曹操名為討伐漢中,實為掃蕩關中。於是關中十路軍閥一時齊反。曹操隻能把矛頭轉向關中軍閥。秋天,曹操在潼關、渭水一線與馬超等十路聯軍連番大戰。戰事一直持續到當年冬天才分出勝負,馬超等大敗,逃回涼州。
關中的戰火令劉璋心慌,他更急切地歡迎劉備入川。於是在建安十六年(211年)年底,劉備終於踏上了入川的路途。
不要怪我狠,是你太天真
建安十六年(211年)年底,劉備把自己的團隊分成兩組,一組留在荊州,一組隨他入川。留在荊州的這組由諸葛亮負責,組員包括關羽、張飛和趙雲;入川這一組則包括黃忠、魏延等,龐統為隨軍軍師。
劉備這一次入川,打著援璋抗魯(援助劉璋抗張魯)的旗號,儼然正義之師,昂首闊步進入巴蜀,而東道主劉璋也真的以為劉備是天上掉下來的大救星,殷勤招待的程度,到了“賓至如歸”的地步。據說前後饋贈劉備及其部下的財物禮品累金額多達一個億(漢代貨幣:五銖錢,一貫千錢),劉璋這次可真是慷慨大方、盡了東道主的責任。這年冬天,益、荊兩州人最關注的,莫過於劉璋與劉備兩大首腦人物的會晤。這個會晤的地點,不在劉璋的首府成都,而在距成都90公裏處的涪城(今四川第二大城市綿陽)。其時劉璋帶了三萬人的龐大陣容,穿著巴蜀最精良絢麗的盔甲,駕著豪華馬車,浩浩蕩蕩地來到涪城,一睹仰慕已久的當代抗曹大英雄劉玄德的風采。
這時的劉璋滿心歡喜、興致盎然,他不知道此去涪城,實在是深入萬險,生命危在旦夕。劉璋萬萬沒有想到,他前腳剛出成都北門,他的別駕張鬆已經通過法正告知劉備:“會麵之時,正是動手的最佳時機!”;劉備的軍師龐統磨刀霍霍,正等他把脖子伸出來:“殺了劉璋,將軍便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坐定一個州!”
張鬆、法正、龐統都想要劉璋的命,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劉璋最大的弱點就是心無戒備、太容易相信人,宴會之上,賓主歡飲,氣氛和諧,劉璋更會放鬆警惕,身邊警衛,寥寥無幾。如在宴會上埋伏刺客,刺殺劉璋,成功率一定很高。而在劉璋死後,劉備便可以宣稱刺客乃是張魯所派,劉璋臨終之前,把益州交給劉備打理雲雲!
龐統為自己的神機妙算而感動得落淚,他認為任何野心家都不會拒絕這個完美計劃!可惜劉備卻是一個例外,他一反常態、倔強地抗拒眾人的意見。
“這樣做太倉促了!”
劉備的想法是先在益州站穩腳跟特別是取得人心支持之後再對劉璋攤牌。雖然最終的結果一樣,但是達成目的的過程卻不同。龐統的手法太粗暴,屬於霸王硬上弓,雖然可以馬上得到,後遺症卻很嚴重。劉備卻想用一種溫柔的手段來個溫水煮青蛙,雖然晚一點得到,卻能把抗拒降到最低!
最後當然還是老板說了算,龐統隻能暫緩下手,劉備謙卑而親切地與劉璋會晤,互相吹捧,劉璋推舉劉備代理全國最高軍事長官(行大司馬)、兼任司隸校尉;劉備則推舉劉璋做代理鎮西大將軍、兼任益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