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醫生看來,能過做丞相的私人醫生,實在是名利雙收的大好事。後世的許多所謂中華名醫,就是專門給國家元首或巨富服務的,老百姓是享受不到他們的治療的。但是華佗有自己做人的原則,更有一種他所信仰的醫道。他認為自己應當為更多的人救死扶傷,而不是如金絲雀般養在籠中為達官貴人服務。
華佗行走江湖這麼多年,也久聞曹操的厲害,他不敢直接拒絕曹操,而是采取了委婉的抗拒。華佗先是以回家取藥方為借口,請假回鄉。接著托辭夫人臥病在床,滯留不歸。
華佗的消極對抗終於導致悲劇的發生。曹操派人到譙縣調查,很快查出真相,將華佗打下大牢,判處死刑。雖然荀彧出麵為華佗說情,也無濟於事。一代神醫,救得了別人,救不了自己。
華佗在獄中曾將一卷醫書交付給監獄看守,可惜看守膽怯,不敢接受。華佗大悲,一把火將醫書化為灰燼。後人說,這一卷醫書,便是記載華佗平生所得精妙醫術的《青囊書》。
華佗的死,差不多是在赤壁之戰前後,此後曹操幾次偏頭痛發作,都無人可醫。曹操心中後悔,嘴巴還挺硬:“華佗能愈吾疾,然不為吾根治,想以此要挾,吾不殺他,病亦難愈。”
然而很快讓曹操更後悔的悲劇發生了,華佗被殺的當年(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最聰明的兒子曹衝患病,一眾醫生,無人能治。這時曹操終於明白自己的愚蠢,而今他必須為此付出何等高昂的代價!
誰奪走了曹操的倉舒兒
曹衝,字倉舒,是曹操之妾環夫人所生。環是個很冷僻的姓氏,曹操的部下、那位沒能接到曹操老爹曹嵩的泰山太守應劭曾經寫過一本《風俗通》,其中在姓氏篇中考證說:“環氏出於春秋時的楚國,楚國的皇宮禁衛官官名叫環尹,後人就以官為姓。”曹操不知從哪裏找到這位冷僻姓氏的美人,與他生下三個兒子,其他兩個兒子資質都一般,唯有這個曹衝極聰明。
民間傳說當時孫權曾送給曹操一頭大象,但不知重量,又該如何稱量,結果曹衝想出一個法子,用浮力原理得出了大象的重量。這個故事有些奇特,有人說純屬虛構,故事原型來自印度佛經。的確,若幹年後中土有個和尚翻譯來一本《雜寶藏經》,其中有很相似的稱象故事。但印度人能稱象,中國人為何就不能稱象?其實更早以前的戰國年代,已經有燕國人利用浮力稱量大野豬的事例。況且,大象雖然少見,當時大漢帝國的交州、益州境內,卻生活著不少野象。
如果說曹衝僅僅是有些小聰明,也就如此而已。曹衝之深入人心,更在於他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來活人性命。曾經有一個倉庫管理員,因為所管理的馬鞍被老鼠咬壞,擔心被曹操責罵,甚至性命難保,惶惶不可終日。曹衝聽說這件事,便拿刀子刺破自己的衣裳,偽裝成老鼠啃咬的模樣,然後愁容滿麵地去見父親曹操。曹操自然詫異,詢問其中緣故。曹衝說:“世人都說鼠齧衣者,其主不吉。如今我的衣裳被老鼠齧咬,所以很是憂慮。”曹操自然勸慰:“這是胡說,無所謂的事!”一會那名倉庫管理員進來,報告說馬鞍被老鼠齧咬,曹操大笑:“我兒的衣服都被鼠輩咬了,何況是馬鞍呢!”毫無責怪之意。
世上聰明人太多,聰明而又有一顆善良之心的人卻不多,曹衝可以說是其中一個。曹操對這個兒子也是讚賞有加,甚至有日後把大業傳給曹衝的打算。可惜天不與壽,曹衝生於建安元年,活到十三歲便患上未知的疾病。命運就是如此離奇,曹操剛剛殺了聰明而善良的華佗,如今,同樣聰明而善良的曹衝因華佗的死而不得救治,撒手離去。一年之內,曹操身邊死了兩個聰明人。
難怪這一年曹操的心情空前低落,殺華佗,頭痛從此無人醫治,接著便是赤壁大敗、統一大業永成泡影,最後是曹衝的死。沉浸在悲傷中的曹操相信起了鬼神之說,他聽說司空掾邴原有個女兒也在此時夭折,年歲與曹衝相當。曹操便打起了“冥婚”的主意,讓曹衝與邴原的女兒合葬,以免在黃泉路上孤單。但這件事沒辦成,原因是邴原認為不合禮儀,而曹操也自知荒唐,或許,他實在是太喜歡倉舒這個兒子了。
此時,看見父親因為弟弟的死如此悲傷,曹丕上來安慰。沒想到老爹曹操卻說:“倉舒的死,對於我來說,的確是莫大的不幸。可是對於爾等兄弟來說,卻是一件幸事啊!”
曹丕也很聰明,他聽得懂父親話中意思,一時極為尷尬,事後更是沮喪,原來我等兄弟在父親心目中的地位,與倉舒如此懸殊!若幹年後,已經當上皇帝的曹丕回憶起此事,依然是無限感慨:“要是我弟弟曹衝在,我怎麼會有今天?”
曹衝的死,更讓當時另一個少年天才倒了黴。此人叫周不疑,本來曹操打算留他做儲備人才,將來輔佐曹衝成就大業。可是現在曹衝死了,而曹操的兒子中,無論曹丕、曹植,都沒有足夠的能力駕馭周不疑。曹操一咬牙、一狠心,派出刺客殺了周不疑。曹丕與周不疑關係不錯,想阻止這件事,結果被老爹臭罵了一頓。
“憑你也能用得了周不疑麼?”
曹丕再次深受打擊。
的確,曹操太喜歡曹衝了,可是捫心自問:“誰奪走了你的倉舒兒?”麵對這個問題,曹操又該頭痛不止了!
荀彧與曹操:越相知、越遙遠
曹衝死後四年,是為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2年),又是一個血雨腥風的年頭,曹操先是殺了馬騰,馬騰的家屬除了在西涼造反的馬超,百餘口人,不分老幼,悉數被殺,一時血濺刑場、慘不忍睹。
到了冬季,有情報說孫權正在濡須水修建水軍船塢,曹操又一次東征孫權,大軍推進到他的老家譙縣,曹操突然停止前進,給朝廷寫了一封奏章,說是要荀彧來前線勞軍。
曹操這個要求很是莫名其妙,一直以來荀彧都擔任大本營的留守職責,與曹操一個在前線東征西討、一個在後方統籌調度,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況且當時荀彧的職務是大漢帝國國務院辦公廳主任(尚書令),許縣有大量公務需要荀彧處理。曹操在此時叫荀彧丟下公務,跑到前線勞軍,這算個什麼事?
雖然朝臣們都覺得奇怪,但是也不好說什麼。荀彧也接受了這個安排,把手頭事務略作安頓,便急匆匆趕赴譙縣。
不久,從譙縣來了消息說,曹操已經把荀彧留在軍中,擔任此次東征孫權的參謀總長。眾人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曹操是打算讓荀彧為他參謀軍機。可是沒過幾天又來消息說,荀彧並沒有隨軍南下,他留在壽春縣,據說是病了。
荀彧身體一直很好,這麼些年來日理萬機,為漢室、為曹操勞心勞力,都沒有倒下過。可是這一次一去前線便病倒了。朝臣們不由議論紛紛,一是覺得有些離奇,二是有一種不祥之兆。有人甚至提起了當年的郭嘉。
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消息終於到來,荀彧死了,而且是自殺!
說來也奇怪,原本在許縣士大夫中熱鬧的議論,一旦落實了荀彧的死訊,登時鴉雀無聲。答案很簡單,荀彧沒有自殺的理由,必然是有人逼迫他自殺。而普天之下,隻有一個人有能力這麼做。此人便是曹操!
代替荀彧職務的人,是荀彧的侄兒荀攸。這個人本來就沉穩謹慎,如今更奉承沉默是金。荀彧是怎麼死的?唯有曹操最清楚。
荀彧曾經是曹操心目中最可信賴的人,二人之間的關係,非尋常人可比。在曹操眼中,荀彧是得力的屬下,亦是交心的老友,直到逼死荀彧那一刻,曹操仍然確信這一點。曹操依然記得荀彧初來時的情景,那時荀彧隻有二十九歲,而曹操也才三十七歲,論地盤,不過一個郡而已。荀彧舍棄強大的袁紹,看好弱小的曹操一定會勝出,這樣的判斷,令曹操激動不已。
“文若,你是我的張子房!”張子房就是張良,劉邦賴以取得天下的漢初三傑之一。曹操與荀彧初次見麵便以張良相比,可見投緣程度。
兩年後,曹操為報父仇,東征徐州,留下荀彧留守。結果陳宮叛亂,整個兗州,隻剩下荀彧等鎮守的三座城池。曹操才得以有家可歸。當曹操與呂布僵持,而東方又傳來陶謙的死訊,曹操一度打算放棄兗州去攻打徐州,幸好被荀彧勸阻,才做出正確抉擇,留在兗州專心對付呂布。曹操打算迎納漢獻帝,但是疑阻重重,也是多虧荀彧雄辯力爭,終於堅定決心,完成了“挾天子”這件至關緊要的大事。曹操帳下人才緊缺,又是荀彧毫無保留地推薦了荀攸、戲子才、郭嘉和鍾繇,前三人為曹操參謀軍機,後一人為曹操安定關中。最嚴重的危機數官渡之時,當時眾人都對強大的袁紹心懷畏懼,隻有荀彧等少數人不為強敵所動。當曹操動搖之時,荀彧更強調我方優勢,為曹操打氣,也使曹營人心凝聚。平定河北之後,曹操打算南下攻打劉表,荀彧為他謀劃輕騎突襲、掩其不備之策。曹操照辦,結果荊州果然嚇破膽,束手投降。
算起來,隻有赤壁一戰,荀彧完全沒有參與,結果曹操就大敗而歸。這一切,曹操豈能不記得?
可是曹操對荀彧也確實不薄。平定河北之後,他把女兒安陽公主嫁給荀彧的兒子,結為親家。荀彧本人也是加官晉爵,早在建安八年,已經冊封為萬歲亭侯,要知道當時曹操自己也隻是個侯爵。建安十二年,再將荀彧的封邑翻一番,從一千戶增加到兩千戶。同年三月,曹操一度打算讓荀彧做三公,與自己同處一個級別。隻是荀彧堅決拒絕,這才作罷。
曹操堅信自己從未虧待過荀彧,而荀彧也從未對自己有過二心。然而為什麼荀彧會莫名其妙地死去呢?
大概有一件事,曹操對荀彧是有些不滿的。
這件事需從一個叫樊普的官員說起,此人能耐不大,身份卻很特殊,是國舅伏完的妻弟。那日此人將一封書信獻給曹操,說是極其重要。曹操拆開一看,居然是伏皇後寫給國舅伏完的書信,信中述說曹操殺了董承,早晚危害皇帝,皇帝急需忠臣效力鋤奸雲雲。
信是真的,事情也是真的。建安五年董承連接劉備企圖發動政變,被曹操發覺,誅殺董承,牽連到在宮中的董貴人。當時董貴人身懷龍種,伏皇後以此為借口向曹操求情,結果被一口拒絕。
誠然,因為董貴人的慘死,伏皇後也起了兔死狐悲之心。
曹操從樊普手中得了這封信並不急於公布,隻是暗中做準備而已。他不是傻子,知道這時候還不宜與皇帝撕破臉皮。但是曹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荀彧居然也知道此事,卻沒有及時相告。
那時曹操已經搬到鄴城居住,平白無故地,荀彧從許縣寫信提了個建議,讓曹操送女兒入宮當皇後。
曹操看得一頭霧水,隻好把荀彧從許縣叫來密談。
“文若,你到底是什麼意思?當今聖上不是有皇後麼?”
荀彧說:“伏皇後沒有兒子,性格又凶暴!”
曹操更驚訝了,你怎麼對伏皇後意見這麼大?
這時,荀彧說出一件事,原來伏完曾將那封信的內容向荀彧透露。
曹操大吃一驚,立刻質問荀彧,你怎麼不早說啊?
荀彧慌了神,說他似乎從前已經跟曹操說過此事。
曹操不是好糊弄的,這麼大的事,如果荀彧的確講過,他怎麼會不記得?
荀彧隻好解釋,大概因為當時正值官渡危局,所以沒有及時相告。
曹操不肯放過:“那麼,官渡事後何不相告?”
荀彧啞口無言,隻好低頭認錯,請求曹操的原諒。
空盒子:揮之不散的是荀彧的餘香!
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曹操再也沒有提,荀彧也以為自己得到了原諒。其實曹操沒有忘,曹操也隱約猜出了幾分荀彧之所以隱瞞此事的道理,那就是保護漢獻帝。以荀彧的判斷力,必然能覺察出伏皇後這封信,一旦泄露,必然引起軒然大波。受害者不僅是伏皇後,還有漢獻帝與曹操之間本來就不甚和諧的關係必然更加尷尬。荀彧隱瞞此信,接著又勸曹操換皇後,顯然是希望通過這種手法,神不知鬼不覺地排除宮中隱患,保護漢獻帝,當然也保護了漢獻帝與曹操之間的微妙平衡。
從某個角度說,荀彧實際上依然是為了曹操的利益著想,因為曹操同樣也需要與宮廷的和睦,哪怕隻是表麵的。但是曹操仍然很不舒服,他覺得荀彧是在耍小聰明,說得難聽點,是在玩火。荀彧從內心深處,依然有著濃厚的漢室情結。荀彧希望曹操做漢室忠臣,而不是王莽、董卓第二!
其實曹操頗能體諒荀彧的心情。建安十五年的冬天,曹操曾經寫下《讓縣自明本誌令》,闡述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時也是對自己前半生的一個小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曹操人生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青澀而勇敢的青年期,那時他剛被推舉當孝廉,滿腦子建功立業,打算做一個響當當的“能臣”。結果在濟南國掀起反貪風暴,可惜當時國家政治腐敗,曹操空懷廉政決心,最終落得個辭官回鄉的下場。那以後曹操曾經打算隱居二十年之後再過問世事,這是極其消極的想法,是對國家的失望。可是天不遂願,不久又被征召擔任軍職。這時的曹操便進入第二個人生階段,是為壯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