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6章 秦漢人的交通心理與交通習尚(十)(2 / 2)

《史記·五宗世家》說臨江閔王劉榮故事:“榮行,祖於江陵北門。”司馬貞《索隱》:“祖者行神,行而祭之。”“崔浩雲:‘黃帝之子累祖,好遠遊而死於道,因以為行神。’”《風俗通義·祀典》:

謹按《禮傳》:“共工之子曰脩,好遠遊,舟車所至,足跡所達,靡不窮覽,故祀以為祖神。”祖者,徂也。《詩》雲:“韓侯出祖,清酒百壺。”《左氏傳》:“襄公將適楚,夢周公祖而遣之。”是其事也。《詩》雲:“吉日庚午。”漢家火行,盛於午,故以午祖也。

“行神”或“祖神”,《路史·後紀》以為“條”,《宋書·曆誌》引《四民月令》以為黃帝之子累祖,《禮記·曾子問》孔穎達疏又謂“其神曰纍”。

對於行神神話原型的不同記述,體現早期鬼神觀念較為淩亂錯雜而缺乏係統性的特點,同時又說明民間行神崇拜非正統化,非殿堂化的傾向。

睡虎地秦簡《日書》中可以看到明確的關於“祠行”擇日的內容。如《日書》甲種:

祠行良日,庚申是天昌,不出三歲必有大得。(七九正貳)

以“三歲”為期,推想當是遠行。又《日書》乙種:

祠行日,甲申,丙申,戊(三七貳)

申,壬申,乙亥,吉。龍,戊,己。(三八貳)

又“行祠”題下可見:

祠常行,甲辰、甲申、庚申、壬辰、壬申,吉●毋以丙、丁、戊。壬 (一四四)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注釋:“常行,疑即道路之神行。”又有題為“行行祠”者:

行行祠:行祠,東行南〔南行〕,祠道左;西北行,祠道右。其(號)曰大常行,合三土皇,耐為四席。席叕(餟)。其後亦席,三叕(餟)。其祝(一四五)

曰:“毋(無)王事,唯福是司,勉飲食,多投福。”(一四六)

詳細記述了通行的儀式規程。《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其祀行”鄭玄注可以作為補充:

行在廟門外之西,為壤,厚二寸,廣五尺,輪四尺,祀行之禮,北麵設主於上,乃製腎及脾為俎,奠於主南,又設盛於俎東,祭肉、腎一、脾再,其他皆如祀門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