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神及行神崇拜的發展,導致秦漢時期祖道風習的盛行。
《史記·五宗世家》記載,臨江王劉榮因罪被漢景帝征召,臨行,“祖於江陵北門,既已上車,軸折車廢”。江陵父老私歎曰:“吾王不反(返)矣!”劉榮後來果然自殺,葬於藍田。張守節《正義》引《荊州圖副》雲:“自此後北門存而不啟,蓋為榮不以道終也。”《漢書·劉屈氂傳》:“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出擊匈奴,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漢宣帝時,太博疏廣與其兄子疏受一同“歸老故鄉”,“公卿大夫故人邑於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漢書·疏廣傳》)。《淮南子·主術》:“堯、舜、禹、湯、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麵焉。”“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禍。”追念先古聖王不行祀行祖道之禮,以批評當時祖道等禮儀之隆重與殷勤。
甚至偏遠至河西邊塞基層守備軍人之中,也流行祖道風習。居延漢簡可見如下簡例:
侯史褒予萬歲候長祖道錢出錢十付第十八候長祖道錢
道錢出錢十付第廿三候長祖道錢
道錢出錢十
出錢 (1049,14514)
“祖道”,已經成為漢代民間最為引人注目的交通禮俗。參見許誌剛:《祖道考》,載《世界宗教研究》,1984(1)。
東漢著名文士蔡邕曾作用於祖道時祝誦的文字《祖餞祝》,其中寫道;
今歲淑月,日吉時良。爽應孔嘉,君當遷行。神龜吉兆,林氣煌煌。著卦利貞,天見三光。鸞鳴雍雍,四牡彭彭。君既升輿,道路開張。風伯雨師,灑道中央。陽遂求福,蚩尤辟兵。倉龍夾轂,白虎扶行。朱雀道引,玄武作侶。勾陳居中,厭伏四方。往臨邦國,長樂無疆。
通過祝文的內容,可以知道當時的祖道儀式,主要是為了祈祝行旅的安全。“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禍”,正是旅行者在交通實踐中最基本的願望。
《潛夫論·巫列》說到“小人之所望畏”的“士公、飛屍、咎魅、北君、銜聚、當路、直符七神”。其中“當路”神,當有主宰行旅吉凶的威力。而《抱樸子·登涉》說:“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虎也;稱當路君者,狼也。”《老子·德經》有“陸行不遇兕虎”語。包括山行虎狼毒蟲之凶害在內的交通風險,也是行忌規則之繁密與行神崇拜之狂熱的基本因素之一。《後漢書·儒林列傳·劉昆》:“崤,黽驛道多虎災,行旅不通。”虎患之嚴重,甚至曾經阻斷最重要的交通幹道。參見王子今:《秦漢虎患考》,見《華學》第1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漢代驛道虎災——兼質疑幾種舊題“田獵”圖像的命名》,載《中國曆史文物》,2004(6),收入《崤函古道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年8月。
據孫星衍校刊本《抱樸子·登涉》,抱樸子曰:“山無大小,皆有神靈”,“入山而無術,必有患害”,包括疾病傷刺,光影異聲,大木摧折,岩石墜落,猛獸犯人等,都嚴重威脅交通安全。而“入山之大忌,正月午,二月亥,三月申,四月醜,五月戌,六月卯,七月子,八月巳,九月寅,十月未,十一月辰,十二月酉”,又恰恰與睡虎地《日書》甲種“行”題下“大行遠行”的忌日基本相同。隻是《日書》僅限於各月上旬。與秦漢多種交通禁忌所表現出的曆史延續性同樣,秦漢祀行與祖道禮俗對於後世也曾保持長久的曆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