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極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是我國為對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而在南極洲設立的常年性科學考察站。中國南極考察隊員在長城站全年開展氣象學、電離層、高層大氣物理學、地磁和地震等項目的常規觀測。
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的大陸。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氣候十分惡劣。與南極洲東部相比,喬治王島氣候相對溫和,空氣濕度大、多雪,島上有象海豹、威德爾海豹和豹斑海豹的繁育棲息地,阿德雷企鵝、帽帶企鵝和金圖企鵝常在島上出沒,地衣和苔蘚隨處可見,因此,不少國家都派出考察人員在此開展生物、地質、氣象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我國也計劃在這裏建立自己的科研基地。
1984年12月27日,我國南極考察總指揮陳德鴻、南極洲考察隊隊長郭琨、副隊長董兆乾和有關工作人員登上了南極洲的喬治島。他們是我國南極考察隊的第一批登島人員。為試選中國南極長城站站址,他們於下午1時乘直升機離開停泊在喬治島民防灣的“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到喬治島上空察看地形。他們先後到達島上的十多個地方。這天晚上7點40分鍾,我國另一批南極考察隊員乘“長城二號”登陸艇登上喬治島,進行建站選址的一些具體工作。
選址工作完成後,長城站的修建工作正式開始了。奠基典禮是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的。全體考察隊員穿著紅色和藍色的羽絨考察服,戴著印有"中國"字樣的紅色帽子,整齊地站立在五星紅旗下,心情無比激動。當南極考察隊總指揮陳德鴻等同誌把從祖國帶來的奠基石豎立在南極洲的土地上時,全場一陣歡騰。
經過努力,1985年2月20日,我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中國南極長城站勝利建成了,這標誌著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座南極考察站是我國南極健兒在短短的26天內經過頑強拚搏、晝夜奮戰建設起來的。加上從兩艘萬噸輪卸下500噸建站物資和器材的時間,也僅僅用了45天。
當天,南極喬治島銀裝素裹,中國長城站的橘紅色主體建築物上彩旗飄揚,南大洋考察隊、“向陽紅”10號考察船船員和參加長城站建設的其他人員分別乘著小艇和直升機來到了長城站。落成典禮開始的時候,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全場一片歡騰。五星紅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徐徐升起,飄揚在南極洲上空。長城站的落成,結束了我國南極考察初期的帳篷時代,考察隊員們再也不用住在簡陋的充氣帳篷裏忍受風雪之苦了。
長城站自建站以來,經過多次擴建,現在已經初具規模,有各種建築25座,建築總麵積達4200平方米。其中包括辦公樓、宿舍樓、醫務文體樓、氣象樓、通訊樓和科研樓等7座主體房屋,還有多棟科學用房,如固體潮觀測室、地震觀測室、地磁絕對值觀測室、高空大氣物理觀測室、衛星多普勒觀測室、地磁探測室等,以及其他用房,如車庫、工具庫、木工間,冷藏室和蔬菜庫等,給研究人員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在長城站裏,科研人員不僅可以從事氣象觀測、固體潮觀測、衛星多普勒觀測、地震觀測、地磁絕對值觀測、高空大氣物理觀測等,還可在生物實驗室、無線電波傳播實驗室、地質實驗室、地貌和第四紀地質實驗室、地球物理實驗室和微機房裏進行綜合研究、實驗、分析和數據處理。
科海拾貝
中國極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設項目之一的南極衛星網絡通訊係統已在2009年1月1日建成使用。該係統利用衛星將信號從南極傳輸到上海電信衛星地麵站,通過專線聯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進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網絡係統,成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遠程用戶,組成了一個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為核心的廣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