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1 / 3)

此對於極複雜之西南民族,就當時所有之智識範圍內,以極簡潔之筆法,將其脈絡提清,表示其位置所在與夫社會組織之大別及其形勢之強弱。以下方雜敘各部落之叛服等事,故不複以淩亂為病。惜後世各史之記事,能如此者絕希。例如晉代之五胡十六國,唐代之藩鎮,皆史跡中之最糾紛者,吾儕無論讀正史、讀《通鑒》,皆苦其頭緒不清。其實此類事,若用《西南夷列傳》之敘述法,未嚐不可使之一目了然。但舊史或用紀傳體或用編年體,以事隸人或以事隸年,其勢不能於人與年之外而別有所提絜,是故使學者如墮煙霧也。

自《史記》創立十表,開著作家無量法門。鄭樵《圖譜略》益推闡其價值。《史記》惟表年代、世次而已,後人乃漸以應用於各方麵。如顧棟高之《春秋大事表》,將全部《左傳》事跡,重新組織一過,而悉以表體行之,其便於學者滋多矣。即如五胡十六國之事,試一讀齊召南之《曆代帝王年表》,已覺眉目略清,若更為下列之兩表,則形勢若指諸掌矣。今錄舉以為例:

上第一表為東人所編中國史籍所通有,我不過略加增修而已;第二表則我所自造。吾生平讀書最喜造表,頃著述中之《中國佛教史》,已造之表已二十餘。我造表所用之勞費,恒倍蓰什伯於著書。竊謂凡遇複雜之史跡,以表馭之,什九皆可就範也。

天下古今,從無同鑄一型的史跡,讀史者於同中觀異,異中觀同,則往往得新理解焉。此《春秋》之教所以貴“比事”也。同中觀異者,例如周末之戰國與唐末之藩鎮,其四分五裂,日尋幹戈也同,其仍戴一守府之天子,多曆年所也同。然而有大不同者:戰國蛻自封建,各有曆史深厚之國家組織,其統治者確為當時之優秀階級,各國各為充實的內部發展,其性質與近世歐洲列國近,故於曆史上文化,貢獻甚大。藩鎮則蛻自蕃將降賊,統治者全屬下流階級,酷肖現代千夫所指之軍閥,故對於文化隻有破壞,更無貢獻。例如中世之五胡與近世之元清,雖同為外族蹂躪中夏,然而五胡之酋皆久已雜居內地,半同化於吾族,彼輩蓋皆以一身或一家族——規模較大之家族,乘時倡亂,而裹脅中國多數莠民以張其勢,其性質與陳涉、吳廣輩相去無幾,其中尤有受中國教育極深之人如劉淵、苻堅等,其佐命者或為中國傑出之才士如張方、王猛等,故雖雲擾鼎沸,而於中國社會根本精神,不生大變動,其惡影響所及,不過等於累朝季葉之擾亂或稍加甚而已。元、清等不然,彼等本為中國以外的一部落,漸次擴大,南向與中國為敵國者多年,最後乃一舉而滅之,其性質純然為外來征服的,與五胡之內亂割據的絕異。且五胡時代,中原雖淪,而江南無恙,吾族文化嫡係迄未中斷。元、清不然,全中國隸彼統治之下百年或二三百年,彼熟知吾人恥憤之深,而力謀所以固位之術,故其摧殘吾國民性也至陰險而狠毒,而吾族又更無與彼對立之統治機關,得以息肩而自庇,故元氣所傷實多,而先民美質,日就凋落。又元、清兩代,其相同之點既如前述,然亦自有其相異之點。蒙古人始終不肯同化於中國人,又不願利用中國人以統治中國,故元代政治之好壞,中國人幾乎不能負責任。因此其控馭之術,不甚巧妙,其統治力不能持久,然因此之故,彼雖見擯出塞,猶能保持其特性,至今不滅。滿洲人初時亦力求不同化,然而不能自持,其固有之民族性逐漸澌滅,至亡時殆一無複存。彼輩利用中國人統治中國之政策,始終一貫,其操術較巧妙,故其享祚較長久。然政權一墜,種性隨淪,今後世界上應更無複滿洲人矣。異中觀同者,例如北魏、女真皆僅割據中原,滿洲則統一全國,此其所異也;然皆入據後逐漸同化,馴至盡喪其民族以融入我族,此其所同也。而彼三族者皆同出東胡,吾儕因可以得一假說,謂東胡民族之被同化性,較他民族為多也。又如元代劇曲最發達,清代考證學最發達,兩者之方向,可謂絕異。然其對於政治問題之冷淡則同,較諸漢、唐、宋、明四代之士風截然矣。吾儕因此可得一假說,謂在異族統治之下,人民必憚談政治也。又如儒教、佛教,千餘年間軋轢不絕,其教理亦確多根本不同之處。然考其學發達之順序,則儒家當漢初,專務抱殘守缺,傳經典之文句而已;後漢以降,經師成一家言者漸多;六朝、隋唐,則義疏解釋講授之風甚盛;入宋以後,便力求刊落糟粕,建設一種內觀的新哲學。

佛家亦然,輸入初期,專務翻譯,所譯率皆短篇經典;六朝、隋唐,則大部經論,陸續譯成,佛徒多各專一經以名家如毗曇宗,俱舍宗,成實宗,三論宗,法華宗,涅槃宗,地論宗,攝論宗等,皆專宗一經或一論,而注疏解釋講授之風亦極盛;其後則漸漸自創新宗如天台、賢首、慈恩諸宗;入宋以後,則不立文字之禪宗獨盛,而他宗殆皆廢。兩家學術之發展並不相謀,然而所曆方向,乃恰如兩平行線,千餘年間相與駢進。吾儕必比而觀之,然後所謂時代精神者乃得見。凡此皆異中觀同之例也。

說明事實之原因結果,為史家諸種職責中之最重要者。近世治斯學之人多能言之。雖然,茲事未易言也。宇宙之因果律往往為複的而非單的,為曲的而非直的,為隔的伏的而非連的顯的,故得其真也甚難。自然界之現象且有然,而曆史現象其尤甚也。嚴格論之,若欲以因果律絕對的適用於曆史,或竟為不可能的而且有害的亦未可知。何則?曆史為人類心力所造成,而人類心力之動乃極自由而不可方物,心力既非物理的或數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則其所產生之曆史,自亦與之同一性質。今必強懸此律以馭曆史,其道將有時而窮,故曰不可能,不可能而強應用之,將反失曆史之真相,故曰有害也。然則吾儕竟不談因果可乎?曰,斷斷不可。不談因果,則無量數繁賾變幻之史跡,不能尋出一係統,而整理之術窮;不談因果,則無以為鑒往知來之資,而史學之目的消滅。故吾儕常須以炯眼觀察因果關係,但其所適用之因果律,與自然科學之因果律不能同視耳。

請言自然科學與曆史之別:

其一,自然科學的事項常為反複的、完成的,曆史事項反是,常為一度的、不完成的。——自然科學常在必然的法則支配之下,繅演再繅演,同樣條件必產同樣結果,且其性質皆屬於可以還元。其研究對象之原子、分子或生殖質,皆屬完成的、決定的。曆史不然,如吾前文所屢言,天下從無同鑄一型的史跡,凡史跡皆莊子所謂“新發於硎”,未有繅演乎其舊者也。不惟極活躍之西洋史,節節翻新,即極凝滯之中國史,前後亦未嚐相襲。不寧惟是,每一段史跡殆皆在前進之半途中,作若行若止之態,常將其未竟之緒之一部分貽諸方來,欲求如自然科學之截然表示一已完成之定形定態以供人研究者,殆不可得。故自然科學可以有萬人公認之純客觀的因果律,而曆史蓋難言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