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另一方麵,沒有在經濟高速發展中獲得好處的人們開始轉向公明黨和共產黨,產生了在野黨多元化現象。這在客觀上破壞了在野黨之間的同盟關係,使得在野黨呈現多元化。
而佐藤榮作也在暗中做了一係列拉攏的工作,比如他一直秘密(老路子)通過創價學會的池田大作和公明黨創建關係,又把民社黨拉攏了過來。這讓在野黨一直都呈現一盤散沙的局麵,再沒有能力與自民黨一較高下。
佐藤內閣克服了經濟蕭條,實現了5年內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也變得富裕起來,這緩解了民眾對政府的不滿。這和佐藤重用田中角榮和福田赳夫這兩個掌握經濟方向的親信有關係。
所有人都知道,佐藤的繼承人就是他們兩個人中的一個,所以這兩個人辦事都格外賣力。田中角榮是佐藤內閣的藏相,是池田內閣留任的。他在1965年5月解決了這樣一件事:當時山一證券的經營危機表麵化的時候,通過日本興業銀行提供了無限期、無擔保的日銀特別融資,避免了金融危機的爆發。而田中之後擔任藏相的福田赳夫在同年11月製定了補充預算案,作為克服經濟蕭條的對策。福田更是通過發行了兩次公債,使得經濟於同年底開始好轉。
可以說,佐藤內閣是一個囊括了各方麵人才的派閥集團,佐藤榮作積極地團結內閣中的每一個成員,讓他們在工作中沒有嫌隙,卻又能形成良好的競爭。強大的內部凝聚力,成功維持了佐藤內閣的持續力和上升力,這是佐藤榮作這棵政壇常青樹成功的關鍵。
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民眾對於過長的政權已經厭倦,在完成了衝繩島的收複後,佐藤的時代也就宣告結束了,時代已經不再需要他了。
1972年6月17日,佐藤榮作宣布總辭職,沒有逼迫,沒有征兆,他隻是覺得自己該功成身退了。再攀高峰固然是一種勇氣,但急流勇退何嚐不是一種智慧呢?
佐藤退休後過著愜意的生活,1974年他被頒發了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其奉行了“不製造、不擁有、不運入”核武器的非核三原則並簽署了《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
人生至此,已無他求!
隻過了半年,也就是1975年5月,佐藤榮作因為腦膜下出血而突然倒下,他再也沒有恢複意識,於6月3日去世,終年74歲。
跟擅長經濟的池田勇人不同,佐藤榮作跟擅長政治,佐藤有著強烈的國家意識和維護“公”的秩序誌向。在他的時代裏,他收回了衝繩,也實現了與韓國的邦交正常化。可以說佐藤內閣逐個解決了池田內閣留下的諸多問題,使得日本經濟可以持續告訴的發展,為日本成為真正的經濟大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共12年的池田和佐藤內閣時代是自民黨的黃金時代,也是日本戰後的騰飛期。
來自天堂,還是地獄
佐藤榮作長期執政,並奉行官僚“秘密主義”,這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泄密等問題,但是卻在政治上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閉塞感,再加上佐藤榮作老氣橫秋的個人形象,日本國民非常希望日本能夠出現一位有決斷和實幹精神的,可以為人民做點實事的充滿活力的年輕領導人。
54歲的田中角榮無疑是日本民眾呼聲最高的首相人選。
說起田中角榮來,一些長輩們不應該太陌生,因為正是由於他的努力,才最終實現了日中邦交的正常化。
和很多日本首相出身名門不同,田中角榮的前半生可謂是困苦不堪,和普通的民眾一樣,田中角榮經曆了貧困、疾病、勞作和兵役,但這些經曆卻也讓他知道了民眾們到底需要什麼?
1918年5月4日,田中出生於日本新潟縣刈羽郡二田村一戶農民家中,雖說是農家,但是他的父親當時還捎帶著經營牛馬生意,家庭條件還算可以。
田中角榮有兩個姐姐和四個妹妹,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所以家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特別是田中母親,對他要求極為嚴格。
但是,田中從小體弱多病,還多少有些口吃,口吃致使他性格非常內向。為了不讓母親擔心,他天天練習唱歌,久而久之,口吃的毛病算是治好了。
而田中的記憶力非常強,學習也很刻苦,但是他很心疼母親日夜勞作供自己上學。所以,在小學畢業後,田中沒有進中學學習,而是在家鄉的建築工地找了份幫工的工作,後來他又派到了縣裏的土木工程派遣所工作過一段時間。
1934年,16歲的田中角榮在多年曆練後,終於來到了東京,這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而當時他的身份依舊是一個打工者,在中國叫農民工。
因為田中角榮出生的越後地區的稻米產業相當繁榮。由於其三分之一的時間被大雪覆蓋,所以有雪國之稱。正是由於稻米產量非常高能夠達到自給自足,又有很長時間的雪期,所以越後地區有大量的閑散人員。從江戶時代開始,越後就有大量的人員向東京輸送。隨著明治維新後,政府奉行著“東京中心主義”,更多的越後走出了家門,湧入了城市東京。田中角榮正是隨著這股大潮湧入了城市,希望謀求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