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角榮在東京坐過各種各樣的工作,他當過建築公司學徒工、保險公司見習生,還在百貨公司當過櫃員。但就是在這些辛苦的工作的同時,他也也不忘堅持在夜校學習。田中自學的理論很簡單,他認為任何的學問基礎都在於背誦,所以他做了一件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把漢和字典和英和辭典全部記下來。這樣彪悍的學習方式,雖然有點傻乎乎的感覺,但也足以讓人佩服。
在1937年春,田中角榮終於憑借自己的努力,終於在東京的神田錦町創立了“共榮建築事務所”,撐起了自己的事業,當時他隻有19歲。
田中的事務所雖然很小,但是他那時很快樂,在繁忙的事業中一天天地度過自己的日子,在此期間,他得到了理研集團的老板大河內敏的知遇之恩,逐漸拓寬了人際關係,事業處於上升期。
本想著自己的事業將會一帆風順,大展宏圖的時候,另一場噩夢開始了。1939年春,21歲的田中被征召入伍,並派往中國東北,成為了日本關東軍的一員。起初,由於他為人低調,很多人都欺負他,經常遭到上司的無端毆打。
後來,情況才發生了改觀,他作為騎兵,勤務兵在工作中踏實,且效率很高,辦事能力受到了軍官們的認可,所以被派去管理糧庫,故沒有參加前線的戰鬥。後來,田中的人生又發生了轉折,他身患肺炎,當時非常嚴重的傳染病而被送回了日本。當時,他的肺炎極其嚴重,一度昏迷,被宣告進入了危險期。不過,後來他還是漸漸地好轉了,並恢複了身體。
1942年,田中正式脫離了軍隊,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實業活動中去,1943年創建了名為“田中土建工業”的企業。
痛苦而曲折的經曆就像是地獄一樣,在折磨著田中,但當你走過這段地獄般的歲月時,當你回頭望去,那裏也是天堂,因為他帶給了你常人無法理解的閱曆和經驗,還有那對優質生活無比向往的衝勁!
苦難的人生到底是地獄,還是天堂?這永遠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命題!
平民政治家的起點
田中角榮是戰後首相中最特別的一個。他做人的方式、行動模式、金錢觀、人際關係都與通常意義上的政治家們有很大的差異,這都源於他是一介平民出身。
他很少用抽象的方式設計自己的未來道路,在他的視野中,更多的是具有實際形體且理性的思維方式。比如,他非常熟悉數字統計和事務性工作,喜歡將事物換算成貨幣價值加以判斷。他喜歡照顧別人,關心弱者,對於政治的思考都是自上而下的。對於人際關係方麵,他喜歡聆聽,且善於把握對方的情緒,具備平民一般的憨厚和親和力。
田中的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隻有從“社會大學”這所特殊的學校中才有可能被造就出來。
田中角榮並不是具備當政治家的先天條件,但是時勢造英雄。1945年後,日本國內大部分戰前的政治家被定義為了戰犯,退出了政壇。而此時,高度真空的日本政界,成了很多人的機會。
田中角榮是接受了擔任田中土建工業顧問的進步黨議員大麻唯男的建議進入政界的。當時,大麻向青年創業家田中提出了需要提供政治資金的要求,田中答應了。
1946年4月,大麻勸說田中角榮參加選舉,當時田中並沒有從政的願望,但是禁不起大麻在旁邊反複勸說,本著試試看的田中角榮作為進步黨候選人參選了戰後第一次的大選(議員選舉),這一次他幾乎就成功了,但還是以微弱的劣勢落選了。
這樣的成績,使得田中角榮開始信心爆棚,就像是差了幾分沒有考上大學的高中生一樣,田中準備再“複讀”一年。他馬上組織了強有力的後援組織“越山會”,他不再把競選托付給別人籌劃,而是自己跑遍了整個選區,他甚至讓他的田中土建工業近100多名職員,到各地去散發傳單,幫助他宣傳,這種做法開了政治家依靠企業組織選票進行選舉的先河。而且,田中角榮也從進步黨移師到民主黨的陣營中來,因為他認為這樣競選勝出的機會要更大一些,這些都說明田中角榮對於競選勢在必得。
在1947年4月新憲法實施前的戰後第二次選舉中田中角榮卷土重來,他在新潟縣三區以五名定員中的第三名當選眾議員,那時他隻有28歲。
實事求是地說,田中不是懷著明確的政治抱負去參選的,對於他來說競選更像是一場遊戲。
但是,政治家這個角色顯然來得太快了,田中角榮甚至還沒有思考過,政治家是幹什麼的,他就已經是政治家了。當時片山聯合政府提出了將煤礦國有化的臨時法案,田中當時思想極其簡單,他認為這樣會損害煤礦主的利益,所以堅決反對。結果是,他根本沒有弄清楚規則,民主黨是執政黨,公然以議員的身份反對自己的政黨搞出來的法案,豈不是大烏龍?不久,田中便被勒令退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