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飛入雲霄(5)(2 / 2)

不過,三木卻堅持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日本必須走的是修正資本主義,這當然是為了緩和田中暴露出來的政治與金錢危機。但是站在自民黨的立場上,對金權政治體製和資本主義作過分抨擊,這本身就不太合事宜,再加上他並沒有跟黨內人士進行協商,致使黨內大部分人對三木的政策頗為抵觸。

由於三木內閣是椎名悅三郎一手扶持起來的,因此椎名對內閣的人事安排指手畫腳,而且暗示三木內閣隻是自民黨為了度過危機而組建的臨時政權。

三木武夫當然不想讓自己隻作為曆史的一名過客,他不想自己的內閣隻是一個臨時的避難所。所以,三木與椎名間的矛盾越來越表麵化。兩個人的矛盾在未來的一起事件中爆發了出來。

洛克希德事件

三木武夫是一個理想型的政治家,修正資本主義的支持者,但是他的這一套似乎跟那些政壇的老狐狸們格格不入。

椎名和三木的矛盾源於反壟斷法的修正案,而兩個人真正的決裂是在1976年2月爆發出的洛克希德事件。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了獲得日本政府的飛機訂單,通過右翼分子兒玉譽士夫、小佐野賢治以及綜合商社丸紅公司的介紹,向日本政府高官提供高額的政治捐款,田中角榮也名列其中,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軒然大波。

輿論要求查明真相的呼聲越來越高,國會也做出了決議,要求美國提供相應的資料。三木武夫並沒有考慮這件事牽扯自民黨內部的甚多,而是順從民意直接給美國總統福特寫信,要求美國予以合作。三木的決心很大,他提出了淨化政界,消滅金權政治的理念。他和法相稻葉修緊密配合,擺出了要徹底查明事件的架勢。

椎名此時開始借題發揮,他批判三木“沒有惻隱之心”,“欺人太甚”,結果轟轟烈烈的倒閣運動開始了。自民黨內部害怕被搜查的田中派(田中角榮),同情田中的大平派(大平正芳),瞄準三木後任的福田派(福田赳夫)都從各自立場出發,支持了這場倒閣運動。

雙方劍拔弩張,自民黨內部的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但是在5月,所有的新聞界還是站在首相一邊的,認為倒閣派一直在掩蓋事實真相,倒閣運動一度受挫。

6月,東京地方監察廳逮捕了丸紅公司的相關人員。7月,以收受5億日元違反外彙管理法嫌疑逮捕了田中角榮,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被捕。田中角榮在8月份遭到了起訴。

“前首相”犯罪不僅震動了政界,而且動搖了整個日本社會。而這一事件就像是催化劑一樣,迅速使得本已歸於平靜的日本政壇,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失去田中的“金脈”,自民黨大部分議員的競選將會缺乏資金,他們立即組織起了有效的反擊,推翻三木內閣的運動再次被啟動了。

8月,這些議員組成了一個“確立舉黨體製聯絡協議會”,提出解散眾議員進行大選,隨後277名自民黨黨員參加了這個協會,他們展開了第二次意圖推翻三木內閣運動。

隨後,福田、大平、保利先後與三木舉行會晤,要求他辭職。但是,頑強的三木在洛克希德事件中賭上了他的政治生命,不到最後一刻他是不會認輸的,他繼續與反對派周旋著。

到了12月,三木任期屆滿,要進行總選舉來決定他的去留。三木本想以解決洛克希德事件為資本進行選舉,試圖借助輿論支持重建體製。但是總選舉的結果非常嚴峻,在關鍵時刻,自民黨元老河野洋平等人宣布退黨,建立新自由俱樂部,自民黨更是在選舉中慘敗,議席更是跌至了半數以下的249席,加上後來幾位議員追加入黨的也隻有261席。就在參院之後,眾議院也形成了朝野政黨勢均力敵的局麵,三木本想通過輿論支持彌補其在黨內基礎薄弱的現實,但是他失敗了,在政治鬥爭中,沒有憐憫,隻有成功和失敗。

三木在萬般無奈之下為自己的選舉失敗而辭去了黨總裁的職務,他也就沒有機會再連任首相了。

簡單地總結一下三木武夫:他有著明確的政治理念,他一生追尋著“政治大義”,所謂大義,不僅是清廉的形象,更是力量的源泉。他希望通過反壟斷法案遏製金元政治,但是他違反了一個定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統治權就是由金錢決定的。所以他的下台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但是,三木武夫的另類執政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特別是他政權的後半期,他在重大的壓力下依舊執著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恢複民眾對於政治的信任,就連前首相田中角榮都被捕了,這說明三木是個有決心的人。

這樣有理想的首相是值得人們尊重的!

保守派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