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困頓的時代(6)(1 / 3)

小泉在2005年通常國會的施政方針演說中明確表示,將向國會提交郵政民營化法案。有關法案是由谘詢會議綜合歸納各方意見,以內閣決議的基本方針為基礎製定。但是,執政與執政黨之間的協調工作十分不順利。4月19日,領導層在深夜召開有關郵政問題的會議,強行決定將法案交由領導層決定。在27日召開的自民黨總務會議上,作為黨的決議,同意將法案提交國會審議。政府於同日向國會提交了郵政民營化相關法案,反對派雖然同意了將法案提交國會審議,但不等於同意了法案的內容,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繼續將如何修改內容進行折中。

之後,政府對法案內容進行了部分修改,再次提交自民黨總務會討論,結果法案沒能按慣例獲得全體一致,不得不采用表決方式來獲得自民黨的同意。反對派認為這種做法不符合黨運營的慣例,加以反對,並表示將在國會表決時不受黨決議的約束。

結果,郵政民營化相關法案於7月5日提交眾院表決,綿貫等37人投了反對票,14人棄權或缺席。自民黨內共有51人“造反”,超過了預計的人數。

法案僅以5票之差得以在眾院通過,連小泉也承認這是一場“緊張比賽”。8月8日,法案提交參院審議,結果是108票讚成,125票反對,法案在參院被否決。

小泉認為民營化法案被否決就等於內閣不信任案獲得通過,於是他召開臨時內閣會議,斷然決定解散眾議院。有4名閣僚對解散眾院表示難以接受,會議時斷時續,超過了兩個小時,非同尋常。最後,小泉果斷罷免了拒絕署名的農水相島村宜伸。

大選在9月11日舉行,小泉將這次大選上升為支持還是阻礙改革,表示本次解散眾院就是郵政解散,對郵政民營化是讚成還是反對,就此清楚地問信於民。

小泉對黨內造反的議員一概不予公認為自民黨推薦的候選人,而且還在這些人的選區擁立被稱為“刺客”的新候選人,試圖徹底肅清反對派。引起了人們關注的“小泉劇場”成為了選戰的話題,投票率比上一次大選增加了7.65%,達到67.51%。

結果自民黨取得了曆史性的大勝。自民黨有296人當選,其中包括83名被稱為“小泉之子”的新議員當選。加上參加聯合政權的公明黨的31人,執政黨占據了327個議席,占到眾院定員480名議員的三分之二,獲得了絕對多數。

這為郵政民營化的相關法案得以成立掃清了最後的障礙,在10月召開的特別國會上,郵政民營化相關法案得以最終成立。之前反對和棄權的自民黨議員,麵對小泉的強硬手腕,大多數被“招安”,成為了法案的支持者。

自此,自民黨內部的大清洗結束了,內部再也聽不到對小泉政治唱反調的聲音了。

總選舉大勝後,郵政民主化也走上了正軌,在這種情況下,小泉繼續發揚了他的“二杆子”精神,明確表示在2006年9月自民黨總裁任期結束後,他將主動隱退。作為最高領導人早早就表明自己的退任時期,表現出他要主動放棄權力的決心。這一點,迄今為止能夠做到的隻有小泉一人而已。

這種堅定和執著,是這位政界怪人立足於政界5年不倒的最大資本。

複蘇

當然,小泉不可能隻憑借民營化改革這一件事情挺了5年時間,在他的任期內,日本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小泉內閣成立之初,日本經濟降至冰點,但是小泉上台後,經濟有了複蘇的跡象,這得益於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大好形勢,由於本人是汽車行業的資深人士,就豐田汽車而言,一汽豐田和廣州豐田兩家企業就在中國市場內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占有率,而如很多電子產品更是在中國市場內蓬勃發展。

小泉內閣在金融業方麵也有改變,在此期間,日本的金融投資業非常活躍,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等方麵取得了進展。通過緩和規製等經濟結構改革,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激活了IT產業的發展。股價上漲,小泉上台時5%的高失業率也開始逐步下降。

在財政政策方麵,小泉繼續奉行抑製開支的緊縮政策,阻止了財政規模的擴大。小泉把年度預算控製在了80萬億日元的規模,這基本上是日本政府8年前的預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