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困頓的時代(6)(3 / 3)

小泉還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互聯網這種新興傳媒業的發展,而不再隻是依靠電視傳媒對自己形象做宣傳。他很巧妙地捕捉到了大眾的心理,突出表現了首相的個性,將自己扮演成為了一個剛毅又平易近人的領導人。

結果,不隻是傳統的保守派,就連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和日本女性也都被他的個人魅力吸引了過來。這一屆內閣一直保持著相當高的支持率,內閣建立之初時為80%左右,之後一直維持在50%~60%的高支持率,從未跌破過40%。還沒有哪一屆內閣在整個任期內能夠保持如此高的支持率,這也正是小泉能夠維持長期政權的秘密。

重視輿論的領導人,必須有良好的榮姿和政治風格,這一點小泉與細川護熙十分相似,但是兩人的不同在於,細川有著貴族常有的任性,而小泉的性格中卻存在著毫不妥協的剛烈,這種剛烈甚至到了頑固的程度,這被很多媒體戲稱為小泉沒有長聽別人話的耳朵。這在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社會充滿了閉塞感的世紀之交,大眾對強力領導人的期待感增加,這成為了小泉獲得了支持的大好東風。

《朝日新聞》在小泉組閣後,就進行了輿論調查:

題目一:你認為小泉內閣是與國民感覺相近的政治家嗎?

答案是71%的人認為是,15%的人認為不是,差距很大。

題目二:小泉作為首相,是依靠實力還是依靠大眾人氣?

答案是56%靠大眾人氣,23%靠實力,兩種答案相差了竟然兩倍。

考慮到這些因素,所謂“小泉人氣”是國民對傳統型政治家不具備的新鮮形象以及用自己的語言明確表達想法的政治風格的期待與認同。所謂與國民感覺相近,是期待政治家能夠遵循國民的嚐試來運作政治。

根據各路媒體的調查,小泉內閣在成立之初的支持率達八成以上,比細川內閣的74%,田中內閣的62%,都要高出很多。這種可稱為異常的高支持率與小泉將田中真紀子等深受民眾歡迎的政治家攬入內閣不無關係。

這直接導致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隻要在野黨議員在國會上提出對首相和外相質疑的話,馬上就會有民眾打來抗議電話,指責在野黨欺負首相和外相,在野黨對此感到十分鬱悶。

小泉之所以像拿了免死金牌一樣敢於一條道跑到黑,跟這種民眾寵兒的狀態不無關係。

隨著小泉內閣的腳步,他的支持率也在發生著變化,從之初70%~80%的支持率一下子跌下來。在2001年,小泉解除了田中角榮的愛女田中真紀子外相的職務,隨著這位人氣王的離去,小泉內閣一下子跌到50%左右。

之後,內閣支持率上下搖擺不定,維持在40%~50%,但是支持率再沒有跌破這個底線。維持這個支持率的是小泉突然訪問及二次訪朝,以及改組內閣和黨內領導層常做出些讓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來,這樣不斷推出新節目,才使得“小泉劇場”可以長期上演。

但是,之前已經說過,小泉已經明確表示過,自己任期滿即卸任,當人們都在期待這位“怪人”會意想不到食言時,他卻履行了他的諾言,這就是又一個意想不到。

2005年9月,大選中自民黨獲得了大勝,覬覦小泉首相之位的政治家們一窩蜂地紮入了內閣,小泉的凝聚力驟然下降了,所以最後一年的小泉其實一直都是在平衡各黨派之間的關係。

直到2006年9月,小泉任期已滿,退出政壇,由安倍晉三接任了首相之位。

從1946年到2006年,正好60年,一個甲子。60年間,日本飽受了二戰後的摧殘,又艱難的起步,勵精圖治後的騰飛和近來的低迷。

對於曆史的態度,不應總是抱著敵視的態度去研究我們的對手,而是應該抱有客觀的態度,去研究他們的個性,隻有這樣,曆史,特別是現代史才可能對我們的國內外政策起到一定意義上的幫助。

隨著小泉劇場的謝幕,本書的寫作也就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