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級航空母艦
“光輝”級航空母艦技術檔案
艦長:230.9米
艦寬:29.2米
吃水:7.3米
滿載排水量:23000—27000噸
人員編製:1392—1785人
動力裝置:6台鍋爐,3台蒸汽輪機
最高航速:30.5節
武器裝備:16門114.3毫米/45倍徑高炮,8座雙聯裝炮塔,
6座八聯裝炮,20門40毫米高炮
艦載機:36—72架飛機
“光輝”級航空母艦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設計的一級新型航空母艦,它與之前英國建造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有很大不同,其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裝甲防護甲板,可抵禦450千克炸彈的攻擊。這種獨特的飛行甲板設計為其提供了很強的生存能力,這一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證實。
不斷改進
“光輝”級最大的缺點是艦載機數量不足,與“皇家方舟”號擁有雙層兩座機庫不同,“光輝”級隻有一層機庫,艦載機一般隻有36架,曾遭到激烈的批評。不過這個缺陷並沒有想象的嚴重,後來設計者改進了飛機的搭載方法,增加了飛機的搭載量。“光輝”級中的“不撓”號在建造過程中對原來的設計做了改進,在原設計機庫下麵加了半層機庫,並消減了機庫的側壁裝甲,把機庫高度從4.88米減到4.27米。
“獨角獸”號航空母艦
“獨角獸”號航空母艦技術檔案
艦長:195米
艦寬:27.4米
吃水:5.8米
滿載排水量:20300噸
人員編製:1000名
動力裝置:4台海軍3缸鍋爐,2台渦輪機
最高航速:22節
艦載機:35架
武器設備:8門101.6千克高炮,4座雙聯裝炮塔;12門
0.9千克高炮,3座四聯裝炮塔;12門20毫米
高炮,2座雙聯裝炮塔,8座單聯裝炮塔
“獨角獸”號航空母艦最初是作為“光輝”級航空母艦的支援艦設計的,最後才更改為輕型艦隊航母和支援艦,它在某些方麵與“皇家方舟”號航母非常相似,也擁有高大的機庫。該艦於1939年6月26日開工,1940年11月20日下水,1943年3月12日完工。服役之初被用來作戰,後來由於航速過慢,於1944年被改為飛機供應艦,用於維修和保養飛機,1960年該艦被拆毀。
性能特點
“獨角獸”號的船體尺寸較小,有飛行甲板、彈射器和兩個機庫,其中一個機庫非常高,可以裝置當時的任何大型飛機;安裝有16門20毫米炮。服役之初被用來作戰,後來由於航速過慢,於1944年被改為飛機供應艦,1946年1月退役封存。1949年重新服役,作為遠東地區的飛機運輸艦。在朝鮮戰爭中主要用於運輸、維修和保障。1953年11月17日退役。1959年賣出,1960年拆毀。
“尊嚴”級航空母艦
“尊嚴”級航空母艦技術檔案
艦長:211.8米
艦寬:24.5米
吃水:7米
滿載排水量:20300噸
人員編製:1100名
動力裝置:31080千瓦蒸汽輪機
最高航速:24.5節
武器裝備:30座40毫米炮
艦載機:34架
“尊嚴”級航空母艦是“巨人”級的改良型,其主尺度、主機與“巨人”級相同,隻是排水量有所增加,載機量和火炮有所變化。從1943年4月—11月共有6艘“尊嚴”級開工建造,二戰結束後,其中的“大海獸”號停建,其餘5艘從1948年至1961年間完成,分別賣給或借給印度、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
各艦狀況
“尊嚴”號航空母艦於1955年建成,同年賣給澳大利亞,改名“墨爾本”號。1948年, “可怕”號賣給了澳大利亞,並改名為“悉尼”號,1948年還有一艘名為“莊嚴”號的被借給加拿大。“有力”號於1952年建成並賣給加拿大,改名“邦納文徹”號。此外,還有“大力士”號於1957年被賣給印度,改名為“維克蘭特”號,目前該艦仍在役。
“無敵”級航空母艦
“無敵”級航空母艦技術檔案
艦長:209.1米
艦寬:36米
吃水:8米
滿載排水量:20600噸
最高航速:28節
動力裝置:4台羅—羅公司的“奧林普斯”TM3B燃氣輪機
武器裝備:1座雙聯裝英國宇航公司的“海標槍”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3座美國20毫米6管MK—15“密集陣”速射炮(R07號艦),3座荷蘭電信/通用電氣公司的7管30毫米“守門員”速射炮(R05和R06艦),2門厄利孔/布馬克公司的20毫米GAM—B01速射炮
“無敵”級是一種輕型航空母艦,共生產了3艘,分別為“無敵”號、“皇家方舟”號和“卓越”號,其中後兩艘仍在服役,而首艦“無敵”號則為後備。該級艦是在英國海軍造船部的奧斯汀先生領導下設計研發的,設計方案於1970年完成。幾經修改,最終創造出了新型的輕型航母概念。
總體結構
“無敵”級的上層建築集中於右舷側,裏麵布置有飛行控製室、各種雷達天線、封閉式主桅和前後兩個煙囪。飛行甲板下麵設有7層甲板,中部設有機庫和4個機艙。機庫高占有三層甲板,高達7.6米,長度約為艦長的75%,可容納20架飛機,機庫兩端各有一架升降機。此外,該艦是英國海軍二戰以來成功設計的容積大,而排水量中等的軍艦,所以該艦吃水相對較淺,而幹舷高,這為適航性帶來了好處,但也影響到其他方麵的設計。如由於燃氣輪機的進、排氣道容積大和眾多的通信、雷達電子天線問題引起該艦的島形上層建築很長,這種窄而長的結構為內部通道和飛行甲板設計帶來許多問題。
“滑躍”跑道
“無敵”級的最大特點在於應用了“滑躍”跑道,這是英國皇家海軍中校道格拉斯·泰勒的獨創。所謂“滑躍”起飛是將飛行跑道前端約27米長的一段做成平緩曲麵,向艦艏上翹,“無敵”號和“卓越”號上的上翹角度為7度,“皇家方舟”號為12度。艦載機“海鷂”通過“滑躍”甲板起飛,在滑跑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可使飛機載重增加20%,在載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使滑跑距離減少60%。後來,這一起飛方式被各國輕型航母普遍采用。
不斷改進
1982年,“無敵”號航空母艦參加了爆發於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馬島之戰,暴露出預警能力不足的缺陷。戰後,皇家海軍為每艘航母配備了3架“海王”AEW預警直升機,每架直升機配備一部“搜水”雷達,當飛行高度為1500米時,飛行半徑為160米。“無敵”號還加裝了3座美製“密集陣”6管20毫米近防係統,但仍感覺近防能力不足。在此後的大改裝中又加裝了3座荷蘭的“守門員”7管30毫米近防炮,並裝上了“海蚊”誘餌發射係統和新型的966對海警戒雷達和2016艦殼聲納。1994年2月,“卓越”號完成了相同的改進。1997年,“皇家方舟”號在進行新一輪的改裝時,又將“滑躍”跑道上翹角提高到13度。
美國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技術檔案
艦長:165米
艦寬:20米
吃水:5.8米
滿載排水量:14700噸
人員編製:410名
動力裝置:3台鍋爐,2台電動機
最高航速:15.5節
艦載機:33架
武器裝備:4門127毫米口徑火炮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其對航空母艦的關注幾乎與英國海軍同步。不過與英國相比,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的出世要稍晚,是由一艘“木星”號運煤船改裝而來的。1919年6月,這一工程在諾福克工廠開始,“木星”號被重新命名為“蘭利”號,三年後出現於美國海軍現役,從而掀開了美國航空母艦的曆史。1936年,“蘭利”號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1942年2月27日,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蘭利”號在爪哇島執行運送戰鬥機任務時被日本海軍擊沉。
結構特點
與英國皇家海軍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一樣,“蘭利”號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空母艦。艦體最上方上長163米、寬19.5米的全通式飛行甲板,艦橋則位於飛行甲板的右舷前部下方,艦體左舷裝有兩個可收放的鉸鏈式煙囪。飛行甲板由13個單柱絎架支撐著,中部裝有一部飛機升降機,下麵為4個由煤艙改裝成的敞開式機庫。此外,在飛行甲板下麵貫通艏艉的軌道上有2台移動式吊車,把飛機從機庫吊到升降機上,再由升降機提到飛行甲板。飛行甲板和飛機庫房頂之間的空間用來進行飛機機務作業。
不斷的試驗
1922年10月17日,美軍上尉弗吉爾·葛瑞芬駕駛1架沃特VE—7—SF戰鬥機,第一次從“蘭利”號上起飛。26日,美國海軍在“蘭利”號上第一次進行了戰鬥機著艦試驗。同年11月,又利用壓縮空氣彈射器進行了艦載機飛行試驗,兩次試驗都取得了成功。1923年,“蘭利”號被安排到各地進行航空展示,並在航行中進行各種作戰係統的試驗。1924年,“蘭利”被編入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的作戰序列,服役期間,“蘭利”號為美國海軍提供了許多合格的海軍飛行員。
經曆戰火
1936年,由於美國海軍建造的航空母艦數量的增多,“蘭利”號在馬爾島造船廠被改裝為水上飛機供應艦,此次改裝將前半部分飛行甲板拆除。1937年4月改裝完畢,改編號為AV—3,在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服役於美國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攻菲律賓時,“蘭利”號撤退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此後“蘭利”號被用作飛機運輸艦,負責向戰區運送飛機。1942年2月27日在運送P-40戰鬥機支援東南亞盟軍作戰時,在爪哇海遭日本海軍岸基飛機攻擊,被命中數彈失去動力,後被美國自行擊沉,這也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列克星敦”級航空母艦
“列克星敦”級航空母艦技術檔案
艦長:270.8米
艦寬:32.3米
吃水:7.35米
滿載排水量:43400噸
最高航速:34節
艦載機:90架
動力裝置:16台重油鍋爐,蒸汽輪機—電動機主機
武器裝備:16門203毫米口徑火炮,12門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後加裝28毫米高射炮4座,太平洋戰爭期間加裝40
毫米高射炮,拆除203毫米口徑火炮
“列克星敦”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一種大型航空母艦,在其服役期間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該級艦共建2艘,分別為“列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按照1922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美國將停建的“列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中速度最快的“列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改建成航空母艦。該級艦采用了封閉式艦艏,單層機庫,擁有2部升降機,全通式飛行甲板長271米,島式艦橋與巨大而扁平的煙囪設在右舷。采用蒸汽輪機—電動機主機的電氣推進動力係統。4座雙聯裝203毫米口徑火炮分別裝在上層建築前後,用來打擊水麵目標。兩艘艦均於1927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