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航空母艦1(3 / 3)

和平演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和平時期,美國海軍在“列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上舉行了多次演習,這些演習為士兵提供了許多操作和使用航母的經驗。此外,美軍還經常讓兩艘姊妹艦互相“攻擊”,來檢驗航空母艦的應用理論。在1929年的第9次艦隊演習中,美軍將“薩拉托加”號與其他艦隊分開,讓其單獨攻擊由“列克星敦”號防守的巴拿馬運河。這次演習,證明了航空母艦在作戰上的靈活性,顯示出空中突襲可在短時間內扭轉整個戰局,導致了美軍海軍以航空母艦為艦隊核心的戰術的出現。

戰爭經曆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時,“列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因不在港內從而躲過一劫。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從“列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分別擊沉、擊傷日本海軍的“祥鳳”號和“翔鶴”號航空母艦,但“列克星敦”號也遭到了重創。盡管火勢曾一度得到控製,但“列克星敦”號最後還是因為航空汽油滲漏、蒸汽逐漸蔓延引起爆炸而被摧毀沉沒。

“薩拉托加”號沉沒

1942年1月,“薩拉托加”號被魚雷擊中後,在維修中拆除了203毫米口徑火炮,安裝了現代化的防空火力。1942年8月,“薩拉托加”號的艦載機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擊沉日本海軍“龍驤”號輕型航空母艦。次年,該艦被部署在西南太平洋為在東所羅門群島作戰的美軍提供空中掩護。1944年,“薩拉托加”號駛向印度洋與英國遠東艦隊彙合共同作戰。同年6月抵達珍珠港開始進行夜間飛行訓練和試驗,訓練夜間戰鬥機飛行隊。1945年,該艦先後參加了進攻硫磺島和衝繩島的戰役。太平洋戰爭期間,“薩拉托加”號曾遭到日本潛艇和神風自殺進攻隊飛機的攻擊,三次負傷,但仍堅持到戰爭結束。1946年,“薩拉托加”號在比基尼環礁的“十字路行動”核試驗中,由於原子彈的水下爆炸威力造成艦體大量進水而沉沒。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技術檔案

艦長:246.7米

艦寬:25.4米

吃水:6.6米

滿載排水量:25500噸

最高航速:33節

動力裝置:9座鍋爐,4座蒸汽輪機

武器裝備:8門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16門28毫米口徑高射炮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是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後、羅斯福新政實施期間,根據經濟複興法案撥款設計的。1934年,美國海軍利用《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的額度,計劃建造兩艘兩萬噸級的航空母艦,並根據一號艦“約克城”號命名為“約克城”級。1936年,日本退出海軍裁軍談判開始建造大型航空母艦,美國海軍因此在1938年通過海軍擴建法案又追加建造一艘“約克城”級改進型的航空母艦,因而,“約克城”級共有3艘。

結構特點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采用開放式機庫,擁有3部升降機,飛行甲板前裝有彈射器,緊急情況下艦載機可以通過設在機庫中的彈射器直接從機庫彈射起飛,後由於這一功能並不實用,所以被取消。該級艦的飛行甲板前後裝有兩組攔阻索,飛機可以在飛行甲板的任一端降落。和之前建造的“突擊者”號相比,“約克城”級增大了艦體和航速,同時加強了水平和水下防護。但是該級艦裝甲較弱,水線以下艦體對魚雷的防護能力存在許多缺陷。值得一提的是,從“約克城”級開始,美國航空母艦的島式上層建築和煙囪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美國航空母艦的基本形式。

生產與使用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共有3艘,分別為“約克城”號、“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其中,“約克城”號於1934年5月21日開工,1936年4月下水,1937年9月竣工。而“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的竣工時間分別為1938年和1941年。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曾作為美國海軍的中流砥柱,為美國海軍抗擊日本聯合艦隊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時也為美國打贏太平洋戰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遺憾的是,在3艘“約克城”級航母中,隻有“企業”號服役到戰爭結束,“約克城”號和“大黃蜂”號分別於1942在中途島和聖克魯斯海戰中戰沉。

戰火中的“約克城”號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迅速組成了以“約克城”號和“企業”號為核心的艦隊,開始率先攻擊日軍所占領的太平洋島嶼,大大振奮了美軍的士氣。在爆發於1942年5月的珊瑚島海戰中,從“約克城”號和“列克星敦”號上起飛的艦載俯衝轟炸機擊沉日本“祥鳳”號航空母艦,同時重創“翔鶴”號。遺憾的是“列克星敦”號在這次海戰中沉沒,“約克城”號也受到一定損傷。1942年6月,從珊瑚海海戰中受傷返回珍珠港的“約克城”號經過三天的搶修,與“企業”號、“大黃蜂”號埋伏在中途島東北海域,一舉擊沉日軍4艘航空母艦。而“約克城”號則先後被日軍的3顆炸彈和2枚魚雷命中,後美軍被迫棄艦,“約克城”號隨後被日本潛艇發射的2枚魚雷擊沉。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是美國海軍曆來所建數量最多的一級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中“埃塞克斯”級曾扮演了許多重要的角色,給美國海軍航空兵注入了機動性、持久力和攻擊力,使盟國海軍從日本海軍手中奪取了太平洋的製海權,從而確保了盟軍部隊直逼日本本土,最終擊敗日本。

研製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已有5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戰列艦仍被視為海上力量的中堅,航空母艦的作用仍然處於爭論之中。此後,隨著歐洲戰事的爆發和日美之間矛盾的激化,美國深感加強航空母艦建造的必要性。1940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艦隊擴大法案”和“兩洋海軍法案”,計劃於1940年和1941年共建造13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但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隻有5艘開工。珍珠港事件導致了美軍戰略思想的徹底改變,使美國人意識到加強航空母艦建造的必要性。在此情況下,美國政府和國會做出加速建造航母的決定,“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設計與建造

“埃塞克斯”級以“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為設計藍本,從1940年開始共經曆了6次改進。該級艦吸取了先前各級航空母艦的優點,在飛行甲板前部和中後部設有升降機,另在甲板左側舷有一部可直接折疊的升降機,使其可通過巴拿馬運河。艦艏和艦艉各設有一組攔阻索,能阻攔降落重量達5.4噸的艦載機。與“約克城”級相比,“埃塞克斯”級的防護和火力都有所加強。主要包括,艦體分割更多的水密艙室,這種結構使該級艦中的某些艦隻在戰爭中雖屢遭重創,但沒有一艘被擊沉。此外,該艦還裝有大量的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大大增強了對空打擊能力。美國曾打算建造32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實際建成24艘。

戰功赫赫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建成後相繼投入了太平洋戰爭,從1942年12月到1944年1月間共有8艘新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編入美國太平洋艦隊,它們組成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與“企業”號、“薩拉托加”號及“獨立”級航空母艦一起向日本艦隊發起了進攻。在1944年6月的馬裏亞納海戰和同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搭載的艦載機先後擊沉了日本的“飛鷹”號、“千代田”號、“千歲”號、“瑞鳳”號、“瑞鶴”號航空母艦和“武藏”號戰列艦。1945年,從“埃塞克斯”級上起飛的艦載機擊沉了日本的“海鷹”號航母和“榛名”號、“伊勢”號、“日向”號、“大和”號戰列艦。同時,還擊沉了若幹其他艦隻。戰爭中,“埃塞克斯”號雖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但沒有一艘沉沒。

“獨立”級航空母艦

“獨立”級航空母艦技術檔案

艦長:189.64米

艦寬:33.74米

吃水:7.38米

滿載排水量:14980噸

動力裝置:4台蒸汽輪機,4座鍋爐

最高航速:31.5節 艦載機:45架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海軍急需航空母艦對付強大的日本聯合艦隊,當時美國國會通過了軍備重建的計劃,但考慮到計劃中重建的航空母艦要到1944年以後才會服役,在這段時間內如果其他航空母艦全部損傷,短時間內將無法替補。因此,美國海軍提議將當時正在生產的巡洋艦的設計進行修改,使這些船隻可以快速轉換為航空母艦,但是在提案尚未有結果前,緊接著就爆發了珍珠港事變,促使美軍決定將9艘“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改建為“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在提案尚未有結果前,緊接著就爆發了珍珠港事變,促使美軍決定將9艘“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改建為“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

結構特點

“獨立”級航空母艦由輕型巡洋艦改裝而來,為了增設艦島,艦體中央寬度增加了1.5米,原先預定裝載戰鬥機、俯衝轟炸機、魚雷轟炸機各9架,後來修改編製為戰鬥機22架,魚雷轟炸機9架。由於該艦的建造時間匆忙,導致飛行甲板狹小,耐海性受到一定程度忽略,飛機的裝載量也受到了一定限製。1942年,9艘輕型巡洋艦艦體被改建,並在兩年內全數服役並投入美國太平洋艦隊,正好趕上菲律賓海海戰的發生。在這次海戰中,“獨立”級為美軍提供了40%的戰鬥機,36%的魚雷轟炸機,對美軍艦隊的防衛和進攻提供了很大幫助。

“卡薩布蘭卡”級航空母艦

“卡薩布蘭卡”級航空母艦技術檔案

艦長:156.2米

艦寬:32.9米

吃水:6.9米

艦載機:28架

滿載排水量:10200噸

人員編製:860人

動力裝置:蒸汽輪機

最高航速:19節

武器裝備:127毫米單管炮1座(後拆除改為8座40毫米),

20毫米炮24座

“卡薩布蘭卡”級是美國最著名的一級航空母艦,它不但在建造數量上遠超其他幾級,在戰爭中的表現也相當優秀,不過由於航速和裝甲等方麵的限製,“卡薩布蘭卡”級護航母艦一般不直接參加戰鬥,而是擔負對岸轟炸和支援任務。在1944年的萊特灣大海戰中,6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母艦不幸遭遇日本最強大的水麵艦隊——第一機動艦隊,從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在這次戰鬥中,由於美軍英勇奮戰,給日本艦隊造成了重創,同時美軍自身也損失了兩艘護航母艦。

建造背景

1942年,美國根據當時已確定的太平洋海軍作戰樣式,提出建造大量護航母艦的計劃。同年,美軍凱澤造船公司向美國政府提出用S4型專門海軍艦體批量建造護航航空母艦的計劃。出於應急需要,美國政府立即同意由凱澤公司獨家建造50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而且要求該公司在12個月內全部動工建造。由於設計方案是按照批量生產,從而使造船廠能夠采用流水線作業。此外,在艦上設備、機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麵也都實行了高度標準化,這才確保50艘“卡薩布蘭卡”級航空母艦在1944年全部建成並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