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登陸艇排水量在10—500噸,大小不等,艇上裝備機槍或小口徑艦炮,艇艏開有艙門,便於人員和車輛下船登陸。其航速都在20千米/小時以下,續航能力僅200—1000千米,而且在登陸作戰中登陸兵通常需要乘運輸船或軍艦至登陸戰附近的海域,再換乘登陸艇突擊上陸。20世紀70年代,美國和蘇聯等國相繼發展了具有獨特兩棲性和通過性的高速登陸工具——氣墊登陸艇,其航速為90—130千米/小時,並使登陸人員和車輛免去了渡水涉灘的過程。
登陸艦
登陸艦又稱坦克登陸艦,它的登陸作戰比登陸艇大為增強,其排水量在600—10000噸,可載坦克幾輛至幾十輛和士兵數百名。續航能力一般為200—6000千米,航速在20—40千米/小時,這就使登陸部隊可從出發地直抵登陸點灘頭,無需中途換乘,大大簡化和加快了登陸過程。世界上第一艘登陸艦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用油船改裝而成的。1940年,英國建造了首批LST1級大型登陸艦。此後一些國家也相繼建造了大量登陸艦。戰後,登陸艦不僅航速有所提高,而且還增設了直升機平台,裝備了防空導彈,采用了側台推進器和新型登陸裝置,使戰術技術性能有較大提高。
塢式登陸艦
塢式登陸艦又稱船塢式登陸運輸艦,它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和在太平洋島嶼實施登島作戰而研製的。艦內有一個或兩個巨大的塢室,在艦艉或艏部有一活動水閘,水閘打開,艉(艏)部分沉入海水中,裝載的登陸艇或兩棲車輛可從塢室駛出。現代塢式登陸艦的滿載排水量一般在萬噸左右,航速30—40千米/小時,可載10—22艘各類登陸艇或20—80輛兩棲車輛。有的還設有直升機平台,載運直升機數架,可實施機降登陸作戰等。
英國登陸艦
“無恐”級登陸艦
“無恐”級登陸艦技術檔案
艦長:158.5米
艦寬:24.4米
吃水:6.2米(船塢注水為9.8米)
滿載排水量:12120噸
人員編製:550人
動力裝置:2台鍋爐,2台12047千瓦蒸汽輪機
最高航速:21節
武器裝備:2座“海貓”四聯裝艦空導彈發射裝置,2座6
管20毫米MK—15“密集陣”近程火炮係統,2座
雙聯裝“厄利孔”艦炮
“無恐”級是英國建造的兩棲船塢登陸艦,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已有三十多年的軍齡,可謂是登陸艦艇中的長輩了。該級艦共建2艘,即“勇猛”號和“無恐”號,首艦“勇猛”號於1965年11月開始服役,並相繼在1984年和1990年進行了現代化改裝,直到20世紀末它才被英國海軍新訂購的“海神之子”級兩棲船塢攻擊艦取代。
構造情況
和坦克登陸艦相比,“無恐”級的適航性更強,航速和航程也比較大。它的船塢設在船艉,並設有塢門。船塢內可載4艘Mk—9型通用登陸艇,在上層建築兩側的吊艇架上可吊載4艘車輛人員登陸艇。登陸艇由艦尾門向塢艙注水浮出,當向船塢注水後,可打開塢門收放登陸艇。艦舯部設有坦克車輛艙,可載15輛主戰坦克、7輛3噸卡車、l輛20.25噸卡車。此外,“無恐”級艦的2個煙囪沿艦寬交錯排列,直升機升降平台有兩個降落點,在直升機甲板上最多可停放4架“海王”HC—4直升機。
防空武器
“無恐”級上安裝了一些用於自衛的防空武器,包括2座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6管20毫米MK—15“密集陣”近程火控係統,射速為3000發/分,射程為1.5千米。2座雙聯裝“厄利孔”30毫米艦炮,射速為650發/秒,對海航程為10千米,對空航程為3千米,彈重0.36千克;2座20毫米“厄利孔”火炮,射速為1000發/分,射程為2千米。此外,還有誘餌彈、箔條幹擾彈和紅外曳光彈發射裝置等欺騙幹擾設備。
電子裝備
“無恐”級上設有DLB誘餌裝備;4座馬可尼公司的6管“海蚊”130毫米固定式誘餌發射裝置;馬可尼公司的“教練”A電子支援係統,雷達預警等對抗設備。並安裝了普萊西公司的994型雷達,E/F波段,凱爾文·休斯公司的1006型雷達,I波段。
現代化改裝
“無恐”級的2艘艦都進行過現代化的改造,它們的桅杆高度都增加了3.66米。1990年11月,“無恐”號被安裝了2座“密集陣”20毫米炮裝置和新型誘餌發射裝置,完成了為期兩年的現代化改造。在繼1984—1985年的改造之後,“勇猛”號也在1993年12月做了和“無恐”號類似的現代化改造,被安裝上了“密集陣”係統和“海蚊”誘餌,但它仍被作為預備役艦。1994年以後,該級艦上的“海貓”GWS20係統也被折除了。
“海灣”級登陸艦
“海灣”級是英國在21世紀新設計的一種兩棲登陸艦,它與經過現代化改裝的“貝德維爾爵士”號船塢登陸艦一起構成了英國海軍船塢登陸艦群的主體,將在英國海軍於2010年前組建的“全球艦隊”中扮演重要角色。該級艦共有4艘,分別為“芒特灣”號、“拉格灣”、“萊姆灣”號和“加廷根灣”號。
建造背景
英國雖然是發展船塢登陸艦最早的國家,但是二戰以後,他們的船塢登陸艦的數量卻遠不及美國。進入21世紀後,已服役30餘年的“無恐級”也由於性能較差,而不能適應英國海軍在海上的行動要求。於是,英國在2000年初決定發展新型船塢登陸艦——“海灣”級,同年6月開始招標,最後斯萬·亨特船舶有限公司和BAE係統公司船舶分公司被選中。
亮點所在
與其前輩相比,“海灣”級的性能更加優越,不僅裝備更加優良,後勤支援能力更為強大,而且可以更好地執行“人道主義”救援和救災任務。在每艘艦上都設有一個船尾船塢,用來搭載MK—10登陸氣墊船,一個飛行甲板可搭載“默林”、“支奴幹”直升機以及V—22“魚鷹”傾轉翼機,還可攜帶多艘登陸艇。此外,艦上配備近程自衛防禦武器和誘餌彈。
更強的抵抗力
“海灣”級增強了風浪的抵抗能力,並提高了速度,這將使其能以15節的速度跟上兩棲特遣大隊,同時艦的舷側還附著Mexeflote型自行式浮動平台。動力定位將使船塢、Mexeflote型自行式浮動平台和自泊操作更安全。
“加廷根灣”號
“加廷根灣”號是BAE係統在格拉斯哥建造的,於2006年12月服役。這艘艦是英國4艘最新的“海灣”級登陸艦的第3艘,也是第一艘加裝武器來應對作戰威脅的登陸艦。2008年3月,英國海軍對“加廷根灣”號進行了改裝,在其上層建築上加裝了2台DS 30B加農炮和2架6管7.62毫米MK—44速射機槍,其主要用於防禦近岸襲擊,其次還可作為低空防禦的補充。改裝完的“加廷根灣”號,進行為期3周的海試。之後被運抵海灣,取代6700噸的登陸艦後勤保障艦“貝德維爾爵士”號。
造價問題
英國建造這4艘艦共花費了5.96億英鎊,比當初與工業界達成的3.32億英鎊的預算增加了80%。但是,造價師卻將預算的大幅增加歸咎於最初“不切實際”的報價。最終的花費才是更接近實際的該級艦艇的造價。
美國登陸艦
“奧斯汀”級登陸艦
兩棲船塢運輸艦是從船塢登陸艦發展而來的,同時具備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登陸兵運輸艦、登陸物資運輸艦等特點,使一艘艦起到多種艦隻的作用。美海軍共裝備了兩級兩棲船塢登陸艦:“羅利”級和“奧斯汀”級。“奧斯汀”級是“羅利”級的放大型,滿載排水量增加了18%。該級艦共建有11艘,1990年初開始進行延長服役期改裝,有8艘艦參加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大型,滿載排水量增加了18%。該級艦共建有11艘,1990年初開始進行延長服役期改裝,有8艘艦參加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
“特林頓”號
2005年,印度海軍從美國海軍手中接過排水量為17000噸的“奧斯汀”級中的“特林頓”號兩棲船塢運輸艦。該艦很快就成了印度海軍的第二大戰艦,使印度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發生了質變,作戰範圍延伸至太平洋和波斯灣。此次采購是印度於2005年和美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來,第一次從美國購買軍品,價格奇低,隻花費了4200萬美元。
“安克雷奇”級登陸艦
“安克雷奇”級登陸艦技術檔案
艦長:168.6米
艦寬:25.6米
吃水:6米
滿載排水量:13700噸
最高航速:22節
動力裝置:2台18000千瓦蒸汽輪機
武器裝備:2座Mk—15“密集陣”近防武器係統,2座Mk—38 型76毫米艦炮,6挺12.7毫米機槍
“安克雷奇”級是美國在吸取了二戰中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後於20世紀60年代末建造的一種船塢登陸艦。它的主要使命是承擔遠程登陸作戰中大型登陸艦的運輸。共建造5艘,分別為“安克雷奇”號、“波特蘭”號、“彭薩科拉”號、“弗農山”號、“費希爾堡”號,其中有4艘參加過1991年的海灣戰爭。
性能優越
“安克雷奇”級登陸艦的性能非常優越。塢艙從艦艏1/5船長處開始,一直延伸到艦艉。船塢兩側5米寬的塢牆為舷艙,用來設置住艙、貯藏艙和壓載艙等。船塢之上設有能夠拆裝的直升機起降平台。塢艙用來裝載車輛時,可架設臨時中間甲板,其載重可達200噸。有2台起重機,位置前後錯開,起重能力為50噸。由於吊臂長和甲板寬差不多,所以2台起重機能覆蓋大部分的裝載甲板。此外,該級艦還具有強大的輸送能力,可運載一個陸戰營的人員和武器裝備,包括50輛履帶登陸車。
“新港”級登陸艦
“新港”級登陸艦技術檔案
艦長:159.2米
艦寬:21.2米
吃水:5.3米
滿載排水量:8450噸
最高航速:20節
動力裝置:6台12210千瓦的ARCO16—251型柴油機;艏助推器
武器裝備:2座雙聯裝MK—33型76毫米炮;1座MK—15型6管20毫米“密集陣”近程武器係統
“新港”級是美國海軍在二戰後建造的速度最快、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中型坦克登陸艦。該級艦計劃建造20艘,於1969—1972年陸續服役。1991年,14艘該級艦參加了海灣戰爭;1997年,台灣當局向美海軍租借了2艘“新港”級裝備海軍陸戰隊。“新港”級除了在艦型上有很大創新外,還設置有優良的登陸裝置等。
建造背景
為了使坦克等裝備在敵岸直接搶灘登陸,美國傳統的坦克登陸艦的吃水都設計得比較淺,加上艦艏的線形很鈍,使得航速難以提高。因此,美國海軍在1950年左右,提出了“發展20節登陸戰艦艇”的計劃,要求提高所有登陸戰艦的航速,使整個登陸編隊的航渡速度達到20節,“新港”級就是應這一要求而誕生的。
新穎的艦型
“新港”級改變了傳統坦克登陸艦的長方形艦體,在航速方麵有重大突破。它的艦艇長寬比增大到16.6,使船體呈流線型;采用了尖艏、長懸臂吊跳板結構,取代了美國艦艇多年以來沿用的鈍艏型,使船體特別是艏部水線附近線型瘦削,從而大大減少了船體阻力,使航速達到20節。
優良的登陸裝置
該級艦的坦克出口從坦克甲板提到上甲板,首跳板可直接從上甲板通過門形支架外伸,使登陸跳板長度達到34米,超越障礙能力大幅度提高,大大改善了艦艇登灘性能,降低了對登陸地形的要求。與此同時,改用全艦貫通式,艦艉增設尾門並設跳板,車輛可停車進出,4個浮橋隨艦載行,相互銜接可外伸80米。坦克可不受海灘地勢的限製,在距離海岸80米的地方,便可經浮橋登灘或退灘,這降低了受海灘地勢限製的範圍,使其登、退速度加快。
優越的性能
“新港”級的上層建築未按傳統方式設在艦艉,而置於中間偏前,擴大了駕駛室和指揮室的視野,使登陸作業時的指揮和艦艇操作更為便捷。它還增設了2個定速反轉變距螺旋槳,使艦艇在登陸時能準確選定艦位,以艦艉為軸進行轉向,從而大大改善了艦艇的機動性能。
更強的作戰能力
為提高艦艇載量,保證連續作戰能力,“海灣”級增設有2個直徑為152.4毫米的定速反轉變距螺旋槳。艦上裝備有火炮、直升機和近防武器係統,形成遠、中、近防衛體係,具有防空、反艦和火力支援等多種能力。
“惠德貝島”級登陸艦
“惠德貝島”級登陸艦技術檔案
艦長:185.8米
艦寬:25.6米
最高航速:22節
吃水:6.3米
滿載排水量:15726噸
動力裝置:4台科爾特公司的SEMT—皮爾斯蒂克27706千瓦
柴油機
武器裝備:2座MK—15六管20毫米“密集陣”近程武器係
統;2門MK—68 20毫米炮;2門MK—38 25毫米
艦炮;8挺12.7毫米機槍
“惠德貝島”級是美國建造的船塢登陸艦,在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主要任務是配合兩棲攻擊艦實施大規模快速登陸。該級艦由洛克希德造船公司建造,共建成8艘,分別為“惠德貝島”號、“日耳曼城”號、“麥克亨利堡”號、“岡斯頓廳”號、“康斯托克”號、“托爾圖加”號和“拉什摩爾”號,其中前4艘參加過海灣戰爭。首艦於1985年2月服役,最後一艘於1992年5月服役。由於每艘高達5億美元,所以被美軍士兵戲稱為“海上五星飯店”。
建造背景
為了替代20世紀50年代服役的“杜馬斯頓”級船塢登陸艦,並裝備當時正在研製的新型氣墊登陸艇,1978年,美國海軍在“五年計劃”中宣布了建造“惠德貝島”級艦的計劃。該級艦以“安克雷奇”級為基礎,排水量和主尺度都有所增加,在兩棲戰艦中屬中型艦,既能較好地滿足中小規模登陸作戰的裝載要求,又能使艦的造價降低。
均衡裝載
“惠德貝島”級的上層建築布置在艦的舯前部,上層建築後部有寬敞的甲板,艦內有較大的裝載空間,總體布置體現了“均衡裝載”的設計思想。除了能夠裝載登陸部隊、坦克、直升機或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外,該級艦還具有較大的塢艙,可容納4艘氣墊登陸艇或21艘機械化登陸艇,突出了“以裝載登陸艇為主、其他裝備兼顧”的設計理念。
多功能的塢艙
“惠德貝島”級可將船塢分為幹(前)、濕(後)兩部分,有三方麵的功用。第一,可使整個塢艙進水,以滿足裝載較多通用登陸艇、機械化登陸艇等常規登陸艇的需要;第二,可使整個塢艙不進水,以滿足裝載較多坦克、車輛和氣墊登陸艇的需要;第三,也可在塢艙中間擋上擋水板將其隔成幹塢和濕塢兩部分,以同時滿足坦克和車輛在幹塢登陸以及常規登陸艇在濕塢登陸的雙重需要。
一艦兩型
為了增加載貨能力,美國海軍計劃建造5艘該級艦的改進型“哈泊斯費裏”級,這兩型艦有90%是相同的,隻是改進型在滿載排水量和裝載能力上略大些,部分艦體結構作了少量調整。“惠德貝島”級上的登陸艇裝載量比改進型多一倍,而改進型的其他裝備較多些。兩艦裝載不同,所體現的功能也不同,以便於靈活使用。
“聖安東尼奧”級登陸艦
“聖安東尼奧”級登陸艦技術檔案
艦長:208.4米
艦寬:31.9米
吃水: 7.0米
滿載排水量:25300噸
最高航速:21節
人員編製:362人
動力裝置:4台29600千瓦柴油機
武器裝備:2座MK—41型垂直發射係統,發射“海麻雀”改進型導彈或2座通用動力公司的RAM對空導
彈發射 裝置;3座MK—15“密集陣”火炮
“聖安東尼奧”級是美海軍建造的一級多功能兩棲戰艦,不僅具有裝載和運輸部隊、登陸艇、直升機、重型車輛和物資的能力,而且醫療設施齊全,可以作為傷員接收船使用。其主要是利用艦上運載的氣墊登陸艇,尤其是直升機去控製和支援登陸部隊。該級艦計劃建造12艘,首艦“聖安東尼奧”號是美國最新的兩棲艦艇,其代表了當前世界同類型艦艇的最高工藝水平,於2008年隨“硫磺島”號加入美國的遠征攻擊群。此外,該級艦中的“新奧爾良”號和“梅薩維德”號也已經服役並在進行單元階段訓練。預計,在未來的幾年至少還會有6艘該級別的運輸塢艦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