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音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
B-52H轟炸機技術檔案
翼展:56.39米 機長:49.05米 機高:12.40米
最大飛行速度:1014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6770米 航程:16100千米 乘員:6人
武器裝備: 8枚AGM-86B導彈、20枚空射巡航導彈、12枚斯拉姆導彈、6枚AGM-142A空-地導彈、12枚JDAM製導炸彈等
美國B-52戰略轟炸機,是美國波音公司於20世紀40到50年代為美國空軍研製的一種亞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由於該機的最高升限可達到地球的同溫層,所以“同溫層堡壘”的綽號也隨之而來,這也曾是那個時代美國的驕傲。
整體概況
B-52轟炸機的設計方案於1948年提出,1955年開始陸續裝備美國空軍,是美國“三位一體”戰略力量的主要機種之一。該機型自20世紀50年代啟用至今,經過了多次改進和升級,先後發展出了A到H等8種型號,截止1962年停止生產,各種型號共生產了744架。
B-52轟炸機在20世紀後半期曾大出風頭,參加了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等幾次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最多時候有600餘架各型B-52在美國空軍服役。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早期型號已先後退役。目前美國空軍主要裝備的是B-52H,僅有95架,該機是B-52的最後一種改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到現在平均機齡已達35年左右,絕對算是寶刀不老。
研製曆程
B-52的發展計劃要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當時,美軍要求研製一種新型戰略轟炸機,並要求新飛機至少有10000千米以上的續航能力、能在12000米以上的高空作戰並能達到1000千米/小時左右的高亞音速。因為當時蘇聯飛行速度最快的米格-17戰鬥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已經達到了這個量級。在這樣的技術要求下,科研人員經過不懈努力,設計出了完全滿足設計和使用要求、可執行常規轟炸和核轟炸任務的B-52轟炸機。同時B-52還具有令其他飛機望塵莫及的超遠程續航能力和令人談之色變的超大載彈量。
曆經越南
越南戰爭期間,B-52是美軍進行大麵積轟炸的主要工具,曾對越南南北方目標以及老撾、柬埔寨等地區進行過12.6萬多架次的轟炸。轟炸的目標既包括北方的鐵路係統和“胡誌明小道”運輸線,也包括遍布南越的遊擊隊目標,充分體現出該機全麵的攻擊能力。當時的駐越美軍司令曾說:“我們的火力主體,乃是B-52投下的噸位驚人的炸彈。”的確,在整個越戰中,B-52一共投下了300多萬噸炸彈,幾乎占到美軍總投彈量的1/2,但它的出動次數卻還不及總數的1/10。與驚人的作戰效率相比,B-52的戰損率卻非常低。據統計,在整個戰爭期間,共有17架B-52被敵方導彈或戰鬥機擊落。
“地毯”式轟炸
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共派出68架B-52轟炸機參加對伊拉克的“地毯”式轟炸,攻擊的主要目標是總統官邸、通信指揮機構和地-空導彈發射場。在此期間,B-52共執行過1624次任務,投下了2.57萬噸炸彈,占海灣戰爭中美軍總投彈量的21%。戰場上的B-52猶如一隻張開血盆大口的野獸,時而盤旋、時而俯衝,毫不停歇地將倉中的各種炸彈,一股腦地向下拋撒。數以萬計的炸彈,不僅殺傷了伊拉克軍隊的大量有生力量,而且伴隨爆炸發出的震天動地的巨大響聲,也對敵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威懾,大大削弱了伊軍的士氣和戰鬥力。
今非昔比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型防空係統及航空裝備不斷湧現,特別是進入六七十年代以後,超音速戰鬥機、空-空和地-空導彈、空中預警機、地麵預警雷達迅速發展,給B-52這樣的大型轟炸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其原先引以為傲的優點成了致命的缺點。由於體型龐大,又沒有隱身技術,近100平方米的雷達反射麵,使敵方可以輕易地在四五百千米之外就發現它們,攻擊行動變得沒有絲毫的突然性。飛行高度和速度也成為B-52的軟肋,因為以它的速度和高度,很容易被現代防空武器擊中,甚至那些與防空雷達配合使用的高射炮,如果密集射擊也會對它們造成致命的打擊。因此,B-52在美軍戰略轟炸機中的主力地位,逐漸被攻擊和突防能力更為出色的新型轟炸機所取代。
老樹新春
高新技術的發展使B-52迅速落伍,但並沒有使它退出曆史舞台。相對於新一代轟炸機而言,B-52仍保持著航程遠、載重量大和價格便宜等優勢。為了提升作戰能力,延長服役時間,美國軍方在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空射巡航導彈AGM-86B被用來裝備B-52。這種導彈體積小、重量輕而且達到亞音速速度,可使用相當於20萬噸TNT的核彈頭或454千克高爆炸藥的常規彈頭,具有攻擊力大、便於攜帶等特點。由於采用了慣性製導,地形匹配和末端景象匹配修正技術,同時可利用衛星全球定位係統進行補充修正,因此該導彈的命中誤差隻有幾米。使用了新技術和新武器的B-52,不但防區外攻擊的能力得到增強,而且作戰能力和突防效果也有了顯著提高。這不僅使該機的服役周期一再延長,而且也影響到一些新型轟炸機的研製計劃和采購數量。相信B-52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仍將在美軍戰略轟炸方麵扮演重要的角色。
美國洛克希德“哈德遜”轟炸機
“哈德遜”MKⅠ轟炸機技術檔案
翼展:19.96米 機長:13.51米 機高:3.61米
最大起飛重量:7938千克
最大飛行速度:396千米/小時(1980米高)
實用升限:7620米 航程:3154千米
動力裝置:2台820千瓦的賴特GR-1820-G星型活塞發動機
武器裝備:4挺7.62毫米機槍,外加635千克炸彈或深水炸彈
“哈德遜”轟炸機是由20世紀30年代洛克希德14型“超級埃裏特拉”民用運輸機改進而來的,它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製造的第一架服役於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1943年,英國海軍空軍第280中隊最早使用了該機向北海投送機載救生艇。雖然“哈德遜”飛機操縱平衡,很受歡迎,但是在作戰中從未發揮其性能。盡管如此,它還是在盟軍作戰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不同之處
“哈德遜”飛機的原型機於1938年12月10日首次試飛,截至1943年5月停產,共生產了2941架。它的機身和“超級埃裏特拉”客機相似,不同的是它配備了更強大的發動機、機槍和機內炸彈艙。在駕駛員前麵的機身上部裝有2挺前射固定機槍,在後部的背炮塔內也裝備了2挺7.62毫米機槍,這兩挺機槍火力非常猛,而且炮塔具有很好的視野。此外,“哈德遜”飛機的機身下部有1個大型的炸彈艙,可攜帶635千克的進攻武器或救生艇。在執行反潛巡邏任務時,“哈德遜”飛機還可以裝備8枚火箭和簡易雷達。
使用狀況
“哈德遜”飛機在英國取得成功之後,美國陸軍航空兵在A-28和A-29攻擊機中運用了該型飛機,並將其作為AT-8高級教練機。美國海軍則將它用作巡邏轟炸機,命名為PBO。1942年3月15日,美國海軍“哈德遜”飛機擊沉了2艘德國潛艇,這是“哈德遜”取得的第一次成功。同年7月7日,又擊沉了德國一架U-701潛艇。
美國道格拉斯A-20“浩劫”轟炸機
A-20G轟炸機技術檔案
翼展:18.69米 機長:14.63米 機高:5.36米
滿載重量:12338千克 航程:1755千米 實用升限:7650米
最大飛行速度:546千米/小時(在1240米高)
動力裝置:2台1193千瓦賴特R-2800-23“雙極旋風”星型活塞發動機
武器裝備:9挺12.7毫米機槍,外加1814千克炸彈
A-20“浩劫”是美國道格拉斯飛機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研製的一種中型轟炸機,該機裝備部隊不久就迎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及使用最多的轟炸機之一。戰爭期間,除執行常規轟炸任務外,A-20還常被用來對付地麵堅固目標和海上船隻。除了裝備美國空軍外,法、英等國空軍也裝備了大量的A-20轟炸機。截止1944年9月停產,道格拉斯公司一共生產了7098架A-20,再加上其他工廠仿製的380 架,總產量達到7478架,位居美國各類轟炸機前列。
結構特點
A-20是一種雙發多座中型轟炸機,共有4名機組成員。該機在設計之初,就著眼於兼顧常規轟炸和對地、對海攻擊的雙重任務。為了增強俯衝攻擊能力,A-20的機頭部位或集中安裝多門可對地掃射的機炮,或安裝上透明玻璃,以方便射手瞄準投彈。此外,該機還具有很強的改造性,其改進型有七八種之多。根據任務需要,各國空軍還對A-20的發動機、油箱、炸彈倉、機槍機炮等部位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升級,使飛機的攻擊力、防護力以及航程都有了較大提高。
遠征歐洲
當A-20的前期試生產型DB-7試飛成功後,法國立即進行了大量訂購,後來還曾出售給英國,英國空軍將其塗成黑色,更名為“浩劫Ι”,專門用於夜間攻擊。此後,隨著戰事的進一步擴大,英國空軍又采購了781架裝備7挺機槍及防彈油箱的A-20A型轟炸機,並改稱“波士頓Ⅲ”,這些戰機在對德作戰中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美國道格拉斯A-26“侵略者”轟炸機
A-26C轟炸機技術檔案
翼展:21.34米 機長:15.62米 機高:5.56米
最大起飛重量:15876千克 實用升限:6735米
最大飛行速度:600千米/小時 航程:2253千米
動力裝置:2台1419千瓦的惠普R-2800-79“雙胡蜂”星型
發動機
武器裝備:6挺12.7毫米機槍,外加1814千克炸彈
A-26“侵略者”轟炸機是為了取代A-20“浩劫”飛機而製造的,在結構上與“浩劫”飛機非常相似。該機共生產了2452架,由於出現的晚,幾乎錯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原計劃用來擔負轟炸機、夜間戰鬥機和對地攻擊飛機等職責,但訂購量產飛機時卻用於擔負空對地的職責。
幾種型號
A-26的原型機XA-26 41-1950於1942年7月10日首次升空,它的外層塗有草綠色的漆層,並安裝有較大的螺旋槳轂蓋。A-26A夜間戰鬥機原計劃在機鼻內安裝一部雷達,並在機腹的馱包內安裝4門20毫米航炮,但該型後被取消。A-26B是首次在戰鬥中出現的機型,機鼻處安裝有6挺12.7毫米機槍,遙控的背部炮塔和機腹炮塔內還各有2挺12.7毫米機槍。此外,機翼下方和機身下方的馱包內還有10挺機槍。A-26C的速度得到了提高,比A-20“浩劫”飛機快了100千米/小時,但與同時代的B-26“劫掠者”的速度相比仍然很慢。
使用情況
1944年9月,駐英國大鄧莫的第533轟炸機中隊使用了18架A-26,共出動了11567架次,投放了18054噸炸彈,其中有一架擊毀了一架Me-262噴氣式戰鬥機。在太平洋地區,美國陸軍航空隊使用A-26對衝繩島、台灣和日本本土的目標進行了攻擊。1945年8月9日,第二枚原子彈投放在日本長崎的時候,A-26飛機也都在長崎附近進行積極的作戰。
美國道格拉斯TBD“蹂躪者”轟炸機
TBD轟炸機技術檔案
翼展:15.24米 機長:10.67米 機高:4.60米
最大飛行速度:321.87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6000米 乘員:3人
武器裝備:7.62和12.7毫米口徑的布朗寧M2機槍、MK13空投魚雷等
TBD“蹂躪者”轟炸機是道格拉斯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一種艦載魚雷轟炸機。該機是美國海軍使用的第一種全金屬單翼魚雷機,也是第一種裝備了液壓機翼折疊裝置的海軍飛機,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魚雷轟炸機。
研發背景
1934年,美國海軍已經擁有3艘航空母艦,另外的4艘也即將建成。為了給這些航母裝備一種先進的艦載機,海軍向各大航空企業提出了招標要求。最終道格拉斯公司的方案得到了海軍的認可。當編號為TBD-1的試驗機順利通過驗收測試後,立即批量生產。首批出廠的18架TBD被用來裝備“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
結構特點
作為一種航母專用的魚雷轟炸機,TBD在設計上也有許多精巧之處。它的翼展長達15.24米,所以必須將外翼折疊起來。與眾不同的是,該機首次采用了液壓機翼折疊係統,比傳統的人工操作更加方便。另外,TBD還裝備了一種讓美國人頗感自豪的“諾頓”MK.XV-3轟炸瞄準具,從而大大提高了水平轟炸時的命中精度。
勇敢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TBD參加了太平洋戰場上的多次戰鬥,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由於在防護力和機動性等方麵還不盡如人意,所以自身損失也不小。中途島海戰是TBD轟炸機參加的最後一次大戰,戰鬥中TBD雖然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但仍然配合其他戰機猛烈攻擊日軍艦隊,最終取得了擊沉擊傷敵方4艘航母的重大勝利。
美國道格拉斯SBD“無畏”轟炸機
SBD“無畏”型飛機是道格拉斯公司在諾斯洛普的BT飛機的基礎上開發的一種艦上俯衝轟炸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主要活躍在太平洋戰場上。它與格魯門的F4F“野貓”戰鬥機以及TBD“蹂躪者”魚雷轟炸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時美國三大主力艦載機。
動力增強
SBD采用了金屬蒙皮技術和穿孔式空氣煞車襟翼,增加了許多俯衝時的機身穩定性。它不像德國的容克斯JU 87和日本的99式艦載俯衝轟炸機必須額外加裝維持穩定的副翼。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雖然SBD擁有很高的性能,但是裝甲卻相對薄弱,成為三菱“零式”戰鬥機的標靶。於是,1941年服役的SBD-3改換了746千瓦的R-1820-52“旋風”發動機、自封式油箱與防彈裝甲以及更大的炸彈掛載重量,但動力還是顯得不足。直至SBD-5又換裝了895千瓦改型的“旋風”發動機及更大的炸彈掛載量,問題才得到解決。
載彈量
與競爭者D3A1和“賊鷗”MK Ⅱ飛機相比,SBD“無畏”轟炸機的載彈量是非常大的。除機身下方中線位置上有1枚單獨的726千克炸彈,機翼下方還可以攜帶295千克炸彈。這主要是因為它有一個具有高承受能力的中線支架,可以使SBD“無畏”轟炸機攜帶真正具有摧毀艦船能力的炸彈。其攜帶的小型機翼炸彈為它增加了額外的火力,尤其是在對地麵目標進行攻擊時更為顯著。
較大的航程
SBD“無畏”轟炸機采用的蜂窩結構機翼和強有力的機身結構,使其具有堅固的身軀。在擔負轟炸任務時航程為730千米,擔負偵察任務時航程可達到1244千米。 正是憑借著較大的航程和有效的攻擊方式以及多樣的功能,SBD“無畏”轟炸不僅成為二戰前和戰爭中美國海軍裏攻擊距離最遠的武器,而且是美國艦載機打擊力量的核心。
常用戰術
在執行轟炸任務時,SBD中隊通常會編成3個小隊,各6架飛機,每個小隊再進一步分為2個三機編隊,組成雙層“人”字隊形飛向目標。一旦遭到敵方戰鬥機的攔截,各小隊的6架飛機可以在小隊長的指揮下集中火力反擊,以增強自衛能力。一旦找到目標,全中隊的“無畏”即迅速編成一路縱隊,魚貫而下,把炸彈丟在敵艦上。
不菲的戰績
SBD“無畏”轟炸機在珊瑚海海戰與中途島海戰中創下了空前的戰績,特別是擊沉了日本引以為榮的海上主力“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四艘航空母艦。1944年以後,隨著後繼機種SB2C“地獄俯衝者”的服役,SBD“無畏”轟炸機慢慢退居第二線。 而1944年SBD也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行列,在北海對抗德軍的U型潛艇,同時SBD也以A-24之名加入美國陸軍航空隊,在地中海戰場上打擊德國與意大利的裝甲部隊。
美國柯蒂斯SB2C“地獄俯衝者”轟炸機
SB2C轟炸機技術檔案
翼展:15.2米 機長:11.2米
機高:4.5米 乘員:2人
最大平飛速度:473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7600米
武器裝備:2座20毫米機炮,2挺
12.7毫米機槍及各種
炸彈
柯蒂斯SB2C“地獄俯衝者”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種特別設計的俯衝轟炸機,它也是曆史上最重的俯衝轟炸機。本來研製SB2C的目的在於取代道格拉斯SBD“無畏”轟炸機,但遺憾的是SB2C的仕途並不順利,雖然它的性能明顯超越了日本的同型飛機,但在美國眾多先進戰機中它一直默默無聞,因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