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運輸機(2 / 3)

安-32“斜坡”運輸機

安-32“斜坡”雙發中短程運輸機是安-26的發展型,它主要用於高溫、高原機場的運輸。機身類似於安-26,其發動機功率比安-26的大。與安-26不同的是,它的發動機位置調整到翼上,這是由於該機采用了大螺旋槳,並要考慮距地間隙的原因。安-32於1976年進行首次試飛,1982年,印度空軍向蘇聯訂購95架安-32代替C-119運輸機,但這些飛機安裝了印度生產的儀表和電子設備。

蘇聯安東諾夫 安-124“魯斯蘭”運輸機

安-124“魯斯蘭”運輸機

翼展:73.30米 機長:69.10米 機高:21.08米

最大起飛重量:405000千克 實用升限:11000 米

最大飛行速度:865千米/小時

最大商載航程:4500千米 最大燃油航程:16500千米

動力裝置:4台波羅什“進步”機器製造設計局的K-18T渦扇發動機

乘員:6名機組人員,可載客88 人

安-124運輸機是20世紀80年代蘇聯最大的戰略重型運輸機。該機是蘇聯原安東諾夫設計集團(烏克蘭共和國安東諾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設計的用以替代1974年已停產的安-22重型飛機而生產的,它在性能上優於目前美國最大的C-5運輸機,主要用於運輸坦克、導彈、橋梁等大型軍用設備。安-124的綽號“魯斯蘭”是俄羅斯民間故事中一位英雄的名字。

轟動一時

安-124的第一架原型機於1982年12月26日進行首次試飛,1985年載重171219千克的物資升到10750 米高度,打破了由C-5 創造的載重高度世界記錄。1986年,第5架安-124原型機參加了英國範登堡國際航展,引起了國際轟動,成為“世界最大的飛機”。1986年1月安-124開始服役,1987年全麵投產,截至1995年1月已製造了51架。此外,安-124還擁有過20多項國際航空聯合會承認的世界飛行記錄。

結構布局

安-124和C -5在外形上很相似,其粗大的機身呈梨形截麵,主翼為後掠下反式上單翼,翼下4 個短艙內裝有推力為23400千克的D-18T型渦扇發動機。機頭機尾均設全尺寸貨艙門,分別可向上或向左右打開,使車輛物資能從貫穿的貨艙中自由出入,機腹同樣緊

貼地麵,前三點起落架采用24個機輪,可全部改入機頭內及機身側麵鼓包中,機尾為常規形式,未采用T 形布局。

容積巨大

安-124運輸機的貨艙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甲板為座艙,可容納88名旅客、6名機組人員和1名貨物裝卸員;下層甲板貨艙容積為1013.76立方米,可載重150噸,約為美國C-17運輸機的2倍,C-5的1.25倍,蘇聯安-22的1.875 倍。貨艙前後艙門可用液壓裝置在7分鍾和3分鍾內全部打開,貨艙天花板上還裝有2個起重能力為10噸的吊車,地板上還另外備有牽引力3噸的絞盤車2 部。由於貨艙空間很大,安-124能夠運載普通飛機機身、化工廠塔件等大型貨物。

主要型別

安-124有多種改進型號。其中,安-124-100為商用型,1992年12月獲獨聯體型號合格證,最大起飛重量392000千克,最大商載120000千克;安-124-100M,與100型相似,樣機於1995年底完成,換裝了西方電子設備;安-124-102,換裝電子式飛行儀表係統,機組人員減至3人;安-124FR為滅火型,可裝200噸水,也可改裝成貨機。

舒適的環境

安-124大型運輸機的駕駛艙內裝備了各種電子導航設備,包括氣象雷達、導航/地圖雷達、衛星導航儀、4套慣性導航裝置、大型移動地圖顯示器及大型雷達屏。此外,還為空勤人員提供了舒適的遠程飛行生活條件,擁有廁所、洗澡間、廚房和兩個休息間。

烏克蘭安東諾夫 安-225“夢想”運輸機

安-225運輸機技術檔案

翼展:88.40米 機長:84.00米 機高:18.20米

最大起飛重量:600000千克

巡航速度:800—850千米/小時

最大商載:250000千克

航程:4500千米(帶200000千克,內部商載)

動力裝置:6台紮波羅什“進步”機器製造設計局的D-18T渦扇發動機

安東諾夫安-225不僅是蘇聯離陸重量超過600噸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一架運輸機。在2004年11月國際航空聯盟新製定的世界紀錄標準中,安-225還成為了遠程飛行的荷重紀錄保持者,它擁有多項離陸重量300噸以上等級機種的世界紀錄。

開發背景

1985年春季,應當時蘇聯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與其他火箭設備的運輸需求,安東諾夫設計局(現屬於烏克蘭)開始設計安-225。由於開發時間非常短,安-225的大部分概念都是來自蘇聯另外一架大型運輸機安-124。1988年12月21日原型機首飛,1989年5月12日安-225首次完成“暴風雪”號的背負飛行。

獨一無二

在安-225開發後不久,蘇聯的經濟已經惡化到不足以支持昂貴的太空計劃,因此“暴風雪”計劃在實際發射成功一次之後就被迫中止。而專門為了太空計劃設計建造的安-225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連正在建造中的二號機也在半途叫停,使得真正背負“暴風雪”號飛行了一次的一號機,成為碩果僅存的一架安-225實機。

安-124的改良

安-225以安-124為基礎,將飛機總重和載重能力都增加了50%,其最大商載可達250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達到600000千克,是世界載重量最大的民用飛機。它還將安-124的機身延長至84米,成為世界翼展最寬的飛機,即使後來登場的空中客車A-380(翼展79.8米)也未能勝過。此外,安-225還取消了後部裝貨斜板/艙門,並將安-124搭載的4台渦扇發動機增加到6台。

對稱式垂直尾翼

為了更加平穩地背負“暴風雪”號,避開在飛行過程中航天飛機後方所產生的氣流,安-225替換了安-124原本的單垂直尾翼設計,而用兩個位於水平尾翼末端的對稱式垂直尾翼取而代之。所有的翼麵都後掠,從正前方看上去機尾呈“H”形。

華麗起落架

安-225的起落架部分設計得很華麗。鼻輪部分由兩對複輪組成,而複輪部分則是前後七組,左右共兩排,總共有28個輪胎,全都是以油壓方式上下,其中前輪具有轉向作用以提升飛機在地麵滑行時的機動性。

貨倉設計

安-225貨艙內可裝載16個集裝箱,大型航空航天器部件和其他成套設備,或天然氣、石油、采礦、能源等行業的大型成套設備和部件。機背能負載超長尺寸的貨物,如直徑7-10米、長20米的精餾塔、俄羅斯的“能源”號航天器運載火箭和“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這樣既縮短了將大型器件從生產裝配廠整運至使用場地的運輸周期,又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駕駛室布局

安-225的駕駛艙內有6名空勤人員。駕駛員和副駕駛員座椅的高度可以調節轉動,以方便出入;2名飛行工程師麵朝左壁而坐;領航員和通信員在駕駛員背後麵朝後壁而坐。機翼中央段後底層貨艙上方為客艙,可載人60—70名。

機載設備

安-225的機載設備和安-124大致相似。它帶有自動飛行操縱係統和活動地圖顯示器,設有電子飛行顯示器,機頭內裝有前觀氣象雷達和下視地麵地圖/導航雷達,有慣性、羅蘭和歐米加導航設備。此外,安-225還附有電子係統出問題時可以緊急使用的機械式備援係統。

境遇悲慘

蘇聯解體後,安-225由安東諾夫所在的烏克蘭接管,但由於烏克蘭的經濟狀況不佳,無力操作安-225,因此一號機從1994年5月以後就被存放在工廠的一角,機上許多主要零件也被拆下作為安-124與安-70的備用零件,實際上等於是已經處於不能飛行的報廢狀態。

重見天日

1999年安東諾夫公司將旗下擁有的安-124機隊出租給西方國家作為超大型貨物的運輸用途,這種包機性質的經營方式獲得了大大的成功。於是安東諾夫將目光又轉回曾經一度中斷的安-225身上,在經過1年左右的改裝與機身強化之後,安-225換上了最先進的西方航天設備,於2001年上半年起開始重新飛翔於天空中,並於當年6月在法國的巴黎航空展中再次亮相,現在偶爾還會擔負跨越大西洋航線的貨運飛行任務。

發展趨勢

目前,安東諾夫正在積極進行二號原型機的建造,並且討論進一步大量生產作為超大型民用運輸機的可行性。而原本23400千克推力的俄製發動機也可能換成推力更大的勞斯萊斯Trent892型(41414千克推力)或普·惠PW4098型(44453千克推力)渦輪發動機。

美國道格拉斯C-47“空中列車”運輸機

C-47運輸機技術檔案

翼展:28.96米 機長:19.65米 機高:5.16米

最大起飛重量:11794千克 實用升限:7300米

最大飛行速度:354千米/小時 航程:2400千米

動力裝置:2台R-1830-92型發動機 乘員:3人

美國C-47“空中列車”運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全金屬結構軍用運輸機,它是由美國道格拉斯公司根據DC-3型客機改裝而成的一種雙發動機活塞式運輸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C-47裝備於美國陸軍航空隊,主要用於空運物資、兵員、空投傘兵,並以良好的飛行優勢,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力運輸機。

生產使用概況

1935年12月,C-47型運輸機的原型機首次試飛,1940年開始交付部隊使用。該機後來還有多個型別問世,前後共生產了10123架。C-47型運輸機執行過各種運輸任務,比如運送物資、撤出傷員、空投補給、運送戰利品等,還有一些C-47型運輸機成為貴賓運輸機,艾森豪威爾將軍和蒙哥馬利將軍還將它作為私人專機使用。

設計特點

C-47型運輸機的外形美觀大方,機體是全金屬結構,起落架采用可收放後三點式,流線型的機頭後麵是一個大機艙,機翼為懸臂式下單翼,2台發動機安裝於兩側內翼前緣。機身左側是大型貨門,右側為傘兵空投使用的機門。機上安裝有夜航係統和防冰裝置。

頑強的生存力

C-47型運輸機的生存能力很強,它可在嚴重損壞的情況下,較安全地實施機腹迫降。在一次飛行中,一架日本戰鬥機對它進行自殺式攻擊,撞向C-47型運輸機,結果對方墜毀,而C-47在機艙頂部被撞開一個大洞的情況下,堅持飛回了基地。

光輝戰績

C-47型運輸機在服役期間,曾立下了赫赫戰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最顯著的功績是及時支援了空中突擊行動。1943年7月,同盟國軍隊利用它在意大利的西西裏空降了約4000名傘兵和滑翔機部隊,支援了盟軍的入侵。1944年6月,1000架C-47型運輸機在60個小時內空投了6萬名傘兵和他們的裝備。還有許多C-47型運輸機,被用於飛印度到中國的“駝峰航線”,總共運輸物資達59萬噸,為中國人民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不同尋常的嚐試

1943年6月,一架英國空軍使用的C-47型運輸機,拖著一架運輸滑翔機成功飛越大西洋,這是為了提高跨越大西洋運輸能力的一次嚐試。後來,盟軍還利用它在空降區往基地拖運滑翔機。

“駝峰航線”上的艱辛

“駝峰航線”西起印度汀江,東至中國昆明,途經喜馬拉雅山南麓及橫斷大山,海拔平均為5000至6000米,整條航線上終日是狂風、驟雨、暴雪、濃霧肆虐的複雜氣候。在C-47型運輸機承載3噸多貨物後,它們隻能飛到4000至6000米高度,飛行途中不僅要與惡劣的天氣做鬥爭,還要警惕日本戰機的偷襲,所以這條航線上幾乎每天都有飛機墜毀,幾百架C-47型運輸機在“駝峰航線”上永遠地離開了人們的視線。

美國格魯曼C-2A“灰狗”運輸機

C-2A運輸機技術檔案

翼展:24.57米 機長:17.27米 機高:4.85米

最大起飛重量:26081千克 實用升限:10210米

最大飛行速度:574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1930千米

動力裝置:2台艾利森公司的T56-A-425渦輪螺槳發動機

乘員:3人

C-2A“灰狗”運輸機是美國格魯曼飛機公司為了取代由活塞引擎推動的C-1型艦載運輸機,在E-2A“鷹眼”飛機的基礎上發展的一種雙引擎運輸機,它的許多部件和E-2可以通用,並具有相似的全天候能力。

結構布局

C-2A的機翼為全金屬結構,中段是3梁盒式結構,機械加工蒙皮。外段機翼沿安裝在後梁上的斜軸向後折,折起動作由一個雙向液壓動作筒完成。它保留了E-2A原有的機翼及動力裝置,但擁有一個經過擴大的機身,在機尾設有裝卸坡道。前2架由E-2改裝而成的原型機(美國軍方編號“YC-2A”)於1964年試飛成功,並於次年起正式投產,1973年進行了延壽翻修。

新舊交接

1984年,美國海軍再度撥款采購了39架結構相同、全新生產的C-2A及C-2A(R)來替換1964年生產的C-2A。新機型外觀與原有的C-2很相似,但包括許多重要的改良。如對機體進行改良的C-2A,對機體與航空電子係統進行了改良的C-2A(R)。所有舊的C-2A在1987年被淘汰,最後一批新機型於1990年交付美國軍方使用。

載重能力強

C-2A的動力裝置為2台艾利森公司的T56-A-425渦輪螺槳發動機,可提供有效載荷高達4545千克。機艙隨時可以容納貨物,乘客或兩者兼載。更配置了能夠運載傷者,充任醫療護送任務的設備。並能於短短幾小時內,直接由岸上基地,緊急載運需要優先處理的貨物至航空母艦之上。此外,C-2與CVS-10和CVA-19航空母艦上的升降機和甲板機庫相匹配,可用彈射裝置起飛,也可攔阻降落。

輝煌的曆史

1985年11月至1987年2月之間,由7架改裝後的C-2A及C-2A(R)組成的“VR-24”運輸機中隊,在短短的15個月時間之內,為美軍投遞了909噸郵件,並搭乘了14000名乘客,以支援歐洲和地中海戰場。此外,C-2A(R)型運輸機在沙漠之盾行動、沙漠風暴行動和伊拉克戰爭期間,在為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提供重要的物資支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延壽計劃

C-2A(R)型運輸機的原默認壽命為10000飛行小時(或15000次航空母艦上著陸)。但由於2000年以來,美國的海外軍事行動過於頻繁,使大部分的C-2A(R)機體正迅速接近其默認的著陸上限,所以美國開始正在進行名為“SLEP”的延壽計劃,將全數36架C-2A(R)的服役年限延長至2027年。“SLEP計劃”不但增加了C-2A(R)型的服役壽命,至15000飛行小時(或36000次航空母艦上著陸),而且還強化了主機翼的結構,進行航行係統的升級,並加裝額外的飛行事故防撞錄音係統以及近地警告係統。首架升級後的C-2A(R)已於2005年9月12日開始服役,第二架C-2A(R)的升級工程於2008年中期完成。預計其餘34架飛機的升級工程,如無意外,將於2013年前完成。

美國洛克希德C-130“大力神”運輸機

C-130運輸機技術檔案

翼展:40.41米 機長:29.79米 機高:11.66米

最大起飛重量:70310千克 乘員:5人

巡航速度:620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7876千米(最大燃油)

動力裝置:4台T56-A-15渦輪螺旋槳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