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羌族的民間藝術——刺繡(2 / 2)

“挑花”最大的特點是雙麵成圖,且不見線頭與線尾連接的結頭疙瘩。用挑花繡出的圖案有盆景、尖菊、圓菊、蝴蝶、金爪、梅花等,其邊主要為狗牙邊、梅花邊、鋸子口、蜘蛛抱蛋等。挑花時,藝人不在布麵上打樣,全憑個人頭腦任意構圖,圖樣可大可小。

(二)刺繡

在刺繡類中,又可分為紮繡、鈕繡、勾繡、騎針繡、十字繡、堆貼繡、打籽繡等技法。在一件成品中,有的僅使用一種技法,但多數作品是集多種刺繡技法為一體。

紮繡圖樣鈕繡圖樣

1. 紮繡針法為扣針法,即一針長一針短,短針壓長針。要求先在織品上做線條樣圖,針隨線條圖樣走。該針法簡單易掌握,初學者均以此入門。紮繡主要繡花草和動物等。

2. 鈕繡往往用於繡品中的藤蔓等走細線的部位,因曲線突出,多使用鈕繡。其針法為壓線法。

3. 勾繡需要先在織品上做線樣,然後跟線走針。針法采用鎖針法,形同衣服扣眼鎖邊針法,每走一線,必須回轉成一個圈。這種繡法在羌族地區也十分流行。多為花、鳥圖案。

4. 騎針繡多與紮繡穿插使用,采用參針法。使用與紮繡顏色相近的色線,起過渡的作用,以突出同一圖案中不同部位的明暗色彩。

5. 十字繡這是刺繡中一個普遍使用的技法。要求針法交叉呈十字,不僅正麵平整,而且反麵成形也要美觀。在土布上施此針法,十字繡是其關鍵。

6. 堆貼繡將有色布按圖樣剪下,粘貼於衣、鞋等裝飾部位,然後再用扣繡針法沿粘邊加繡一遍。多為雲紋或動物圖案。

7. 打籽繡用線條繞成粒狀小圈,繡一針,形成一粒“籽”,多用於繡製花心。

四、羌族刺繡的圖案與色彩

羌族刺繡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曆史文化內涵,羌繡的圖案沉澱了這個民族古老悠久的曆史文化。羌繡多以黑色或白色粗布打底,用棉線繡出黑底白紋或白底黑紋的圖案輪廓,再用彩線將這些圖案繡出來。彩線的色彩強烈對比,但整體搭配效果卻十分協調。

(一)羌繡圖案

羌繡構圖多以幾何形狀為主,畫麵整齊勻稱。構圖分為正花、邊花、角花、補點花等幾個部分。正花為主圖案,構圖有“二龍戲珠”、“麒麟呈祥”、“鳳穿牡丹”、“獅子滾繡球”、“花團似錦”、“蝶戀花”、“喜鵲鬧梅”、“魚水和諧”、“四羊護寶”、“吉祥梅花”等幾十種。

邊花、角花是主圖案四邊的點綴,紋樣多為二邊連續圖案、三角形圖案以及各種花卉動物圖案。刺繡時,以正花主題挑選邊花和角花搭配圖案。補點花是填補空白處的小圖案,根據空白大小挑繡點綴圖案,有牙簽子、吊燈台、釣魚花等圖案。

羌繡圖案的題材大都是自然景物,如日月、山川、飛禽、走獸、花鳥、蟲魚,也有各種人物造型以及一些抽象圖案等。所繡內容多寓意吉祥如意以及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如牡丹象征幸福,瓜果、糧食象征豐收,鳥象征喜慶,獅、豬等動物象征歡樂,魚、龍象征吉祥等。羌繡的圖案千姿百態,細致入微,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二)羌繡色彩

羌族刺繡在色彩上的最大特點是色彩斑斕、鮮豔明快、絢麗奪目。無論是點綴服裝還是裝扮居室,都顯示了濃鬱的地方情調和精湛的手工技藝,因而由單純的服飾點綴升華為手工藝術品。

五、羌族刺繡的傳承價值

羌族刺繡作為羌族非物質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羌族文化的代表性藝術形式,凝聚了世代羌族人民的集體智慧。在曆經千年的傳承和發展後,濃縮了羌族曆史文化的精華。其技法原始古樸、構圖精巧奇妙、色彩綺麗純美、畫麵清麗明快、題材豐富多樣、圖案精致生動、寓意吉祥喜慶,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彰顯了鮮明的民族個性,成為中華文化瑰寶中的一朵奇葩。

羌族刺繡是羌族的民間工藝美術,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羌族刺繡植根於羌族古老的民間曆史文化之中,負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是羌族文化傳承的載體之一,是這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民族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及審美特征的最好見證。對羌族民間刺繡藝術進行保護和傳承 ,也是我們的一種曆史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