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再來介紹一下當代潮州人富豪李嘉誠。許多來到潮州的團友都會問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是不是潮州人。其實李嘉誠先生就出生在古城潮州一戶貧窮人家,父親是教師,在他13歲時因家境所迫,跟隨父母輾轉到香港謀生。三年後,父親因積勞成疾去世,16歲的李嘉誠因此挑起家庭的重擔,他做過鍾表店學徒、推銷員、高級職員等。年輕的李嘉誠先生有著十分遠大的誌向,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他卻工作十六小時,就這樣,經過長年累月孜孜不倦的努力,終於成就了一番事業,成為我們潮汕人的楷模、傑出的華人代表。他雖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卻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提升,五十歲才學英語,七十歲才學電腦,他的這種奮鬥精神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因為他是白手起家,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奇跡,成為華人首富,所以我們稱他為“李超人”。十年“文革”之後,李嘉誠先生首次回鄉,目睹當時家鄉的落後狀況,並聯想到自己的成長經曆(當年他父親就因為貧窮、缺醫少藥去世的,而缺少教育更是國家民族的貧困之根,他曾經講過:“最基本的做人方法才是成功的基礎”),於是,他在1981年斥巨資建起了汕頭醫學院,後經不斷完善成為今天的綜合性大學——汕頭大學,並在市區設立兩所醫院——汕大第一附屬醫院及第二附屬醫院,既服務本地百姓又為醫學院學生提供了一個實習的平台,且這兩所醫院的收入全部投入汕大的再建設。至目前為止,汕大第一、第二附屬醫院已成為潮汕地區設備最精良、技術最先進、服務最好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李嘉誠先生在潮州還做了許許多多福利事業。
(三)送團詞
尊敬的團友,歡樂的時光總是那麼快,現在已經到了旅程的尾聲,雖然心中有萬般不舍,但還是不得不說再見了。感謝團友們(大家)幾天來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給予我很多幫助。回想一下,在這次旅遊過程中,我還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可大家不但理解我,而且十分支持我的工作,我在大家身上也學到很多東西,讓我很感動。也許我不是最好的導遊,但大家卻是我遇見過的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過這難忘的幾天,是我導遊生涯中最大的收獲。
在這幾天裏,我們遊覽了潮州古城區的精華景點,如……等等,品嚐了地地道道的潮州美食,有的團友還認識了……,了解了……,學到了……,也購買了不少潮州的工藝品、土特產,可以說是收獲頗豐吧,相信在各位的一生中,從此將增添一段新的記憶,那就是潮州。其實潮州的旅遊資源遠不止這些,它有眾多優美的自然景觀、古老的文化藝術和新辟的景點景區,如終年不涸的鳳凰山天池、石雕的藝術殿堂從熙公祠、潮州的民居典範龍湖古寨、展現中華文化的淡浮院……本次由於時間關係,我們的遊覽僅限於古城區,希望以後大家能再到潮州來做客,讓記憶中的潮州更豐盈美麗,同時也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在潮州你們有一個永遠的家——××旅行社,不要忘記在這個家有我這個與大家有緣而又可以信賴的朋友。今後,如果大家故地重遊,可以提前打聲招呼,我們一定熱情接待。
最後,祝願各位在今後的人生旅途中萬事如意、前程似錦!
二、廣濟橋亭台樓閣楹聯淺析
1.廣濟橋(西一墩西向)
廣川利涉開新運傑閣重樓見舊儀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饒宗頤撰書
淺釋:廣闊的韓江上修築了廣濟橋,便利了兩岸的交往,開啟了新的運程。今日重修,橋上的亭榭樓閣重煥當年風貌。
2.奇觀(西一墩東向)
舟鎖長橋,乾坤浮一線閣銜遠嶺,日月跳千秋
——陳放撰,權希軍書
淺釋:浮舟連鎖東西兩座引橋形成一座長橋,在廣闊的天地間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樓閣銜接著遠處的山嶺,不覺日月如梭,屈指廣濟橋的曆史已跨越千年。
韓愈《秋懷》之九有句:“憂愁化晷景(影),日月跳雙丸”,此聯由此化出。
3.淩霄(西三墩西向)
一塔雲邊作筆三峰橋畔搖空
——李誌浦撰,劉藝書
淺釋:橋南江畔高聳的鳳凰塔像筆一樣,在雲邊書寫天上的文章。橋東橫臥的筆架山(韓山)三峰映落在湘橋東岸邊的江裏,借水波的晃動,撥弄萬裏晴空的水影。寓意是:讚不絕塔、橋、山之美,寫不盡韓愈治潮的功績。
西溪岸邊青龍廟原有名聯“船如梭,橫織江中錦繡;塔作筆,仰寫天上文章”之句,“雲邊作筆”由此而來。
4.登瀛(西三墩東向)
鳳台靄隔三千界鱷浦波分廿四洲
——葉寶捷撰,李鐸書
淺釋:置身於橋上,如處仙境。從鳳凰台飄來的霧靄,把橋與台隔開,宛如塵世與仙庭之間。自鱷渡湧來的波濤,被湘橋的廿四洲分開,奔流而去。
5.得月(西五墩西向)
魄到中天滿光分萬裏同
——(明)王天性句,佟韋書
淺釋:一輪滿月,當空映照,皎潔月光,把清輝遍灑萬裏,大地萬物同享皎月的光華。
6.朝仙(西五墩東向)
滄海月明吹笛去瀛洲景美賦詩來
——章群俊撰,張飆書
淺釋:朝仙,朝什麼仙?楹聯回答是:
韓湘子邀請其他七仙,集八仙之力,一同為潮州人民築造了美如仙境般的長橋(故也稱“湘子橋”)之後,吹著笛子(韓湘子手不離笛),乘皎潔的月色之夜,橫渡過浩瀚的大海往仙島去了。詩仙李白如果知道潮州(古稱“瀛洲”)的景色如此嬌美(有座湘子橋更是美上加美),一定會前來賦詩。
7.乘駟(西六墩西向)
騰露夜過峰頂月嘶風曉逐海門潮
——(明)吳仕訓句,林岫書
淺釋:馳騁於閩粵之間的生意人為生計起早摸黑。商人們昨夜借月光躍馬,飽經風霜雨露奔騰於閩粵間的峰巒之上。今早拂曉駿馬已嘶風逐浪,跨越廣濟橋,平安到達潮州府城繁華的廣濟門。
8.飛躍(西六墩東向)
鳶飛影拂東山樹魚躍波搖北閣燈
——王紀平撰,鍾明善書
淺釋:蒼鷹在空中飛翔投下的影子拂掠過東山(也稱“筆架山”、“韓山”)上的樹木,魚兒在水裏騰躍泛起的微波搖晃著北閣佛燈的水影。
東山指筆架山,是韓文公祠的所在地。北閣是指金山東麵山麓上的“北閣佛燈”,為潮州八景之一。
9.涉川(西八墩西向)
峰低山讓月舟小水親人
——(明)郭之奇句,林若書
淺釋:峰好像是為了山能讓月高掛而變低(注:置身橋上看到的是日自韓山升起,月自韓山落),舟也像是為了水能親近人而變小。
楹聯中的“讓”、“親”兩字把景物人情化了。全聯是描繪明月初升時人從橋上走向對岸的感慨。它是作者對廣濟橋這種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的造橋方式,形成我國橋梁史獨一無二的讚歎,富有人情味。
10.右通(西八墩東向)
雲裏三峰迎檻出煙中一水抱城來
——(清)陳方平句,尉天池書
淺釋:晨曦置身於湘橋上的亭榭之中,透過欄檻可觀賞到在早晨燦爛陽光照耀下的筆架山三峰迎著雲彩逐漸顯露出來。回首展望,又看到早晨江麵上如煙霧靄攬抱下的韓江西岸古城也逐漸顯露出來。
11.左達(東十三墩西向)
穴引龍湫通曲竇燈懸猊座鎮層巒
——(清)陳學典句,謝雲書
淺釋:站在東磯上向西上遊一望,看到風光旖旎的龍湫寶塔的各層窗戶如彎曲的洞穴相通(映在水中的情景更加形象),立在佛座之上懸掛的佛燈鎮住了如層巒般起伏的波濤。
12.濟川(東十三墩東向)
鷗聲帶雨隨潮去帆影連雲認塔還
——(清)陳衍虞句,吳南生書
淺釋:陣陣海鷗之聲裹著霏霏細雨隨江潮而去,片片帆影帶著悠悠白雲認著古塔而歸。
13.雲衢(東十一墩西向)
雲集瀛州,江流天外衢通蓬島,閣聳日邊
——吳誌敏撰,張海書
淺釋:煙雲繚繞潮州(潮州古稱瀛州,瀛州又與海上三仙山之一的瀛洲同音),韓江之水好像流向天外。橋上的大路通往蓬萊仙島,亭台樓閣也仿佛聳立於太陽的邊上。盛讚一水環繞的古城與廣濟橋構成的美景如仙境般。
14.冰壺(東十一墩東向)
春秋史筆收金鑒冰雪詩心在玉壺
——曾聖任撰,申萬勝書
淺釋:秉直無私的鐵筆禦史如一麵銅鏡般把世間的美醜善惡照得分分明明。詩心如冰雪,品德高尚,清明可媲玉壺。
春秋,代稱曆史。相傳孔子修《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字寓褒貶,不佞不諛,使亂臣賊子懼”。春秋史筆是指禦史直書的史筆,也稱為“鐵筆禦史”。金鑒:銅鏡;冰壺:盛冰的玉壺,喻品德清白廉潔。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中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之句。
15.小蓬萊(東九墩西向)
觸目有情皆勝景放懷無處不仙山
——吳鎮圭撰,朱關田書
淺釋:走入橋中,映入眼裏無處不是美景;敞開情懷觀賞,每個角落都像傳說中的仙山。
16.鳳麟洲(東九墩東向)
韓公舊治培麟趾湘子新橋耀鳳洲
——餘大茂撰,旭宇書
淺釋:韓文公在治理潮州時,十分注重培育有仁德、才智的賢人。新修建的湘子橋,堪與神話中的鳳麟洲同輝。
17.摘星(東七墩西向)
手攀星鬥近目接海天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