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身心素質:做好工作的前提和資本(2 / 3)

守信也是一種做人的品質,就是講信用,講信譽,信守諾言,忠實於自己承擔的義務,答應了別人的事一定要去做。講信譽、重信用,忠誠地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是每個職業勞動者應有的職業品質。講求信譽既是做人的準則,也是職業道德的起碼要求。信譽,既有個人的信譽,如職業勞動者在具體勞動中的誠實行為;也有集體的信譽,如依靠高素質隊伍在本行業、本部門所逐漸形成的極好的企業形象;還有國家的信譽,如政府公務人員所代表的公共需要、公共權力就是在樹立國家信譽。一個勞動者在具體職業活動中的表現,既是維護個人的,也是維護集體的信譽,更是維護國家的信譽。所以,信譽是各行業立足之根本,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信譽是一個企事業單位的生命,誰的信譽高,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一個企業單位,如果不履行合同,不重視產品質量,不注重為社會服務,隻是一味地追求利潤,那麼用不了多久,信譽就會掃地,企業就會破產。講求信譽要做到秉公辦事,在工作中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本職工作的條例、紀律,堅持原則,不以權謀私;講求信譽,要求每個職業勞動者都能夠做到實事求是、信守諾言,對工作精益求精,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同那些弄虛作假,坑害人們的行為進行堅決的鬥爭。

3.心理健康的標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誠實守信這一傳統道德規範不僅不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相背離,不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失效,反而越來越體現出它的重要性,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誠信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說,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經濟體製。市場經濟中的經濟交往和合作需要彼此信任,需要有履行契約規定的良好外部和內部環境。誠實守信在這裏不單單作為道德規範存在,而是為整個市場機製的運行所需要,作為社會信用機製中的靈魂而起作用。市場經濟是一種法製經濟,也是一種道德經濟、信用經濟。不講信用,交換就不能進行,社會勞動分工就會遭到破壞,社會生活就不能正常進行。商品交換,勞動關係、合同關係、協作關係、知識產權等都要守信。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要做到誠實守信,就要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就要按市場規則辦事,反對不正當競爭;就要樹立誠信光榮、虛假可恥的觀念,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重承諾、講信譽。

盡管市場經濟條件下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特殊的職業道德要求,但都必須遵循某些共同的職業道德。誠實守信就是古今市場的共同規則。對企業而言,就是要求企業以誠信為本。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企業,無論是公有製性質的還是非公有製性質的,其生產經營活動不隻是為了某個企業本身的興旺發達和某個人的收入增加,更主要的是肩負著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人民共同富裕的曆史任務。誠信是社會主義企業生產目的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社會性質的要求。講誠信既是興企之本,也是企業道德規範。對職工來講,就是要自覺遵守誠信的職業道德規範,以誠信為榮,虛假為恥;說話算數,說到做到;在工作崗位上,保質保量地做好本職工作,“先信而後求能”,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

4.保持健康的身體

一切從業者、特別是領導幹部,他們的領導效能是否起到作用,威望和影響力是高還是低,都與辦事是否公道直接相關。在這裏,辦事公道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利益分配要公正,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報酬與貢獻相一致;

(2)用人公道,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

(3)辦事公平,嚴格按政策辦事,不徇私情,不搞特殊照顧;

(4)公私分明,廉潔自律,不侵吞公共財物,不以權謀私。

在市場經濟中,一切以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質量為標準,遵守公平競爭的原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沒有什麼會逃過這一規律的掌握。

辦事公道的實質是要公正、公平地運用職業權力,公平、公正地實現職業的利益和職業對象的利益。職業中掌握的權利是屬於社會公共權力的一部分,不是個人的私有權力。職業中可使用、分配的資源是社會公共資源的一部分,不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私有財產。所以,從業人員在具體的工作中要正確地對待手中的權力,公正實現職業對象的利益。辦事不公,既有損職業的利益,也有損職業對象的利益;不僅會破壞職業群體的整體形象,而且會失去職業對象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