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法西斯主義的興起(1 / 1)

在古羅馬,“法西斯”是用來處人以死刑的一種刑具。當時,羅馬的每個執政官都有12名侍衛官,他們肩上扛著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間插著一把戰斧,象征著國家最高長官的暴力和強權,這種笞棒就叫“法西斯”。“法西斯”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權標”,權標是意大利法西斯黨的標誌。後來“法西斯”泛指資本主義國家的獨裁製度和思想體係。

墨索裏尼自封“總裁”

1921年11月7日,墨索裏尼宣布法西斯黨為民族主義法西斯黨,並自稱是這個黨的“總裁”,即領袖。這個以意大利為根據地的法西斯運動始於1919年,是對戰後革命運動的一種反動,它瘋狂地反對共產主義。墨索裏尼戰前是米蘭社會主義黨《前進報》的編輯。戰後不久,他便與意大利的實業家、地主和軍官一起組織了“戰鬥的法西斯黨”,與一切社會主義者斷絕了關係。該黨以“右翼激進主義”聞名於世。這種法西斯運動強調國家的至高無上和個人對領袖的絕對服從。嚴格的法律和命令、維護嚴格的階級結構是該黨的原則。

進軍羅馬

1922年秋,墨索裏尼要求建立法西斯政權,謊稱要從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中“挽救”國家。10月16日,墨索裏尼領導法西斯集團在米蘭舉行會議,討論向羅馬進軍問題。法西斯主義的支持者開始集中在波洛尼亞和羅馬之間,法西斯四巨頭比昂基、巴爾博、德·弗基、德·博諾組成“四人領導小組”。10月27日,法西斯四巨頭發布向羅馬進軍布告。這天夜間,3萬名法西斯行動隊員分三路向羅馬進發。這支隊伍鬆鬆垮垮,許多人沒有武器。28日,法西斯軍隊占領了從意大利北部到羅馬的交通線。國王和政府起初欲動用軍隊鎮壓這支隊伍,墨索裏尼聞訊險些逃往瑞士。但意大利統治集團寄希望於墨索裏尼,他們對國王施加了很大壓力。於是在10月29日晚上,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邀請墨索裏尼從米蘭來到羅馬。次日,墨索裏尼組成政府。“羅馬進軍”是對這一事件賦予戲劇誇張的說法。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不宣而戰,出動30萬軍隊,分三路入侵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人民奮起反抗。然而,英、法、美對意大利侵略行為實際上采取了縱容政策。1936年4月,意大利加強了對埃塞俄比亞的攻勢,並使用毒氣對付埃塞俄比亞軍民,致使27.5萬人被毒氣熏死,40餘萬人被炸死。同年5月5日,意軍攻占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5月9日,墨索裏尼宣布把埃塞俄比亞並入意大利。隨後,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裏亞和意屬索馬裏聯合為意屬東非。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為以後英意在非洲的戰爭播下了種子;而由於德國積極支持意大利的侵略戰爭,兩個法西斯國家接近並勾結起來,逐步結成軍事同盟。

曆史趣聞

·墨索裏尼遇刺·

1926年4月7日,法西斯黨魁墨索裏尼在羅馬遇刺,僅鼻部受傷。墨索裏尼在羅馬主持外科醫生世界會議開幕典禮後,步出禮堂,突然有人朝他發射4發子彈。狙擊者是一名62歲的愛爾蘭婦女凡麗特·吉卜森,她剛從精神病院出院。雖然這次狙擊事件與政治背景無關,然而法西斯黨的黨員卻乘機大力渲染,立即派人查封了反對派人士所辦的兩家報社。午後,墨索裏尼立刻宣布要“對抗世界上的民主主義”,乘機向反對派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