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經濟大蕭條(1 / 1)

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大危機。這次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發生,並很快蔓延到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次危機使歐美各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都陷入癱瘓,社會生產倒退了20多年。經濟危機引起了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危機。失業工人紛紛舉行遊行示威,在職工人開展罷工,反對資本家,反對政府。資產階級政府如坐針氈,竭力尋找出路。

華爾街金融崩潰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紐約股票市場出售股票近1300萬股,開盤一小時內,價格就猛烈下跌,到中午時分,跌到最低穀。這種規模空前的股票市場大崩潰很快從華爾街波及到美國各地,人們將這一天稱之為“黑色星期四”。這種情況很快就蔓延到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時間長達4年的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破壞性最大的經濟大危機。這場大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造成2500億美元的損失,工業生產下降44%,失業人數達3000萬以上。自10月以來紐約股票市場的情況很不好,23日起發生客戶競相把所持股票脫手的現象。此後江河日下,到29日一天竟拋售1650萬股。災難性的經濟危機由此引發,並一直持續到1933年。由美國開始的危機不久擴大到加拿大、德國、日本、法國等國,並波及到他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其他不發達國家,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胡佛力圖戰勝蕭條

1930年10月23日,美國總統胡佛宣布他已經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製定遏製失業的計劃。他是在美國經濟日趨蕭條的危急時刻采取這一行動的。在指定內閣級小組人員製定產生就業機會的辦法時,胡佛號召各州州長和私人企業合作,共同來解決這一日益嚴重的問題。1921年,胡佛曾以失業代表大會主持人的身份成立過一個組織,這次他要以其為模式,成立一個新的組織。胡佛計劃通過擴大國家機構來增加就業機會。他請求國會撥出額外1.75億美元建設費。這個計劃刺激了工業的發展,加速了公共事業的建設。同時它也使得商業發展的步子加快,實現了經濟繁榮。

曆史趣聞

·撥款扶貧·

1933年9月30日,許諾要摒棄官僚主義作風的羅斯福總統披露了一項新的計劃,在即將來臨的冬季裏要使這個國家的貧民有飯吃有衣穿。聯邦政府的官員說,在幾個月裏聯邦政府的估計達7億美元的專款將用於這個目的。當時隻有在州政府撥出相等款項的條件下,聯邦政府才撥給救濟款,但對於那些經濟極度困難的州政府,國家將放寬撥款的條件。估計有350萬個美國家庭被列入救濟名冊。據聯邦救濟署長霍普金斯說,內容擴大以後的援助計劃意味著不會為窮人提供一份僅有“青豆燒鹹肉”的食物。他說,“我們會向他們提供一份營養平衡的飲食”。大部分救濟食物將出自於由美國農業部貯藏的剩餘產品。這項新計劃是在總統批準將價值7500萬美元的過剩食品和衣物分配給那些赤貧的人們9天之後發表的。

羅斯福新政

1933年3月4日,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他全力推行“新政”,以加強國家資本主義和克服嚴重的經濟危機。自他上任到1941年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時期內,他推行了有關政策法令共775項,並且建立了一係列機構,推行其龐大計劃,這段時期被稱為“新政時期”。由於金融體係瀕於崩潰,羅斯福上任當天就下令全國銀行暫時停業。接著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清理改組銀行,提供30億美元貸款,幫助大銀行恢複營業,采取措施禁止黃金出口,保障存款安全,放棄貨幣金本位,宣布美元貶值。同時實行溫和的通貨膨脹,刺激工業生產、投資和對外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