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孫中山為反對張勳勾結北洋軍閥廢棄《臨時約法》、解散國會、複辟帝製的罪行,發起護法運動。8月,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9月1日,孫中山當選為大元帥,10日,護法軍政府成立,護法運動正式開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麵。段祺瑞依靠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力主以北洋軍的實力鎮壓南方的護法運動,以實現其武力統一全國的野心;而直係軍閥頭目、代總統馮國璋依靠英、美帝國主義支持,力圖和平解決南、北問題,以同皖係對抗。在護法戰爭爆發後,直、皖矛盾日趨尖銳,馮國璋和段祺瑞形同水火。11月22日,馮國璋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職務,段內閣第二次倒台。皖係為戰勝南方,推倒馮國璋,一方麵依靠日本大量貸款和軍火援助,組織了一支"參戰軍",軍事實力大為加強;另一方麵,從政治上下手,力圖通過新的國會選舉,將政敵馮國璋趕下台,選舉自己的領袖段祺瑞或能為皖係所用的人當總統,以全麵把持中央政府軍政大權。為達此目的,皖係軍閥和依附皖係的官僚、政客在臨時參議院召開前後,奔走聯絡,聚集力量,意在組成一個足以操縱新的國會選舉的政治派別,於是,安福俱樂部應運而生。早在1917年8月,依附於皖係的政客王揖唐、曾毓雋等人就經常在北京宣武門內的安福胡同梁式堂的住宅(以下簡稱梁宅)聚會,開始時純為俱樂部性質,下棋打牌,請宴召妓,無所不致,間或也交換政見。臨時參議院成立,特別是《修正國會組織法》公布後,皖係官僚、政客愈聚愈多,談論熱點轉向政治問題,尤以國會選舉問題為談論的中心。1918年3月6日,北京政府發布第二屆參、眾兩院議員選舉日期的命令,定於5月20日和6月10日舉行眾議院議員的初選和複選;6月20日舉行參議院議員選舉。3月7日晚,王揖唐、曾毓雋以及王印川、鄭萬瞻、劉恩格等人在梁宅開會,決定成立組織。由於袁世凱解散國民黨後,政黨為政府所忌,洪憲帝製時的籌安會又為國人所詬罵,故此不以政黨相標榜,而謂之俱樂部,即以所在胡同名稱定名。8日,安福俱樂部正式成立,對外標榜"安國福民"之宗旨。不久又在太平湖清醇親王府舊邸設立分部,故有時也稱太平湖俱樂部。安福俱樂部也稱安福係,因為它確實是一個政治派係,它有完整的組織係統:下設幹事部、評議會、政務研究會。幹事部由王揖唐任主任,下分文牘、交際、會計、庶務、遊藝五課,其中以交際、會計兩課為核心,分別由曾毓雋、王郅隆任常任幹事。評議會會長為田應璜,副會長為吳文瀚、王印川。政務研究會會長為李盛鐸,副會長為秦望瀾、克希克圖。安福俱樂部是一個為皖係軍閥謀取派係和個人私利的軍閥、官僚、政客的集合體,其前台首領為王揖唐,幕後總首領則為段祺瑞的親信徐樹錚。徐曾向他的一個心腹透露過他組織安福俱樂部的目的:"餘之設此部也,實欲置總統於餘之腋下,置總理於餘夾袋之中,將國中之大權,盡舉而有之。天下督軍從我者留,叛我者黜,惟餘之馬首是瞻,餘所願足耳。"有人問日:"此言誠壯,然能決部中人必為公用乎?"徐答日:"餘持金錢以驅策之,不患彼輩不為我用。且彼輩所希望者富貴耳,利祿耳,餘將使之盡滿其欲,又何為不餘是從耶?"恰在安福俱樂部成立後,由於北洋軍在護法戰爭中取得一些軍事上的勝利,皖係主戰派重又得誌,故馮國璋被迫於1918年3月23日重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段派立即為操縱新的國會選舉展開了緊張的活動。4月26日,曹錕、張懷芝、倪嗣衝發表聯名通電,要求迅速召集新國會。5月4日,北京政府國務院通電否認臨時參議院代行國會的一切職權。隨即安福俱樂部在段祺瑞、徐樹錚指揮下,又取得舊交通係首領梁士詒300萬元巨款的援助,派員分赴各省,以政治脅迫、金錢賄買、偽造選票等非法方式,包辦了各地的選舉。徐樹錚親自擬定參、眾兩院議員候選人名單,以發密電方式,號令各省按照所擬名單進行選舉。有的地區以每張400元、800元、1200元,甚至高達5000元的高價收買選票;有的地區以浮報選民數量來偽造選票,保證己派人物當選;有的地區令小學生停課一天,充當"選民",排隊循環投票,每個小學生競投票數次;有的地區甚至將不肯按指定名單投票的選民逮捕人獄。7月底選舉結果揭曉,除兩廣、雲、貴、川護法五省不承認新國會、未參加選舉外,參加選舉的共14省,選出參議員147名,眾議員325名,兩院合得472名,其中安福係384名,占總數的80%強,成為國會的唯一支配者。研究係一因在臨時參議院議定國會議員選舉法時與安福係有分歧,二因與馮國璋聯係密切,支持馮當選大總統,故與皖係日趨不睦,在議員選舉過程中,受到安福係的排擠。如研究係楊度用每張選票500元的高價,收買了45張選票,不料票箱打開後,許多選票上將楊度二字改寫成"楊皮"、"楊之度"、"洋豆"、"羊豆"等等,廢票占去30餘張而未能當選。結果,研究係總共僅得20餘議席,遭到慘敗。8月12日,新國會在象坊橋眾議院開會。開會期間,安福係議員每人發給津貼費300元。安福首領王揖唐、依附奉係軍閥的奉籍議員劉恩格分別當選為眾議院正、副議長,舊交通係首領梁士詒、朱啟鈐分別當選為參議院正、副議長。這一屆國會,一般被稱為新國會,而將1912年召開的第一屆國會稱為舊國會。又由於新國會是由安福係一手操辦的,並占據絕對多數的議席,因此又被稱為安福國會。安福國會是皖係軍閥權力與金錢操縱下的禦用機關,是段祺瑞假共和之名實行獨裁的裝飾品,不但與本來意義上的議會民主完全背道而馳,而且是對民主共和原則的踐踏。
正文 第53章 1918年(2)(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