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代表出席巴黎和會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法、美、日、意等國為了擬定對德和約,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戰後帝國主義秩序,於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派代表出席了巴黎和會。
山東問題是巴黎和會上關於中國問題的焦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北洋政府於同年8月6日發表聲明,要求美、日斡旋各交戰國,保證各國在華租借地中立。8月23日,日本政府竟背著中國政府,向駐守青島的德軍發起進攻,山東在德日之間易手。1915年1月,日本政府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亟欲稱帝的袁世凱遂於5月9日全部接受了日本的無理要求。與此同時,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中國政府參加協約國集團的動議,日本政府出於阻止中國因參戰而獲得戰後和會上的發言權的目的,也大加阻遏。而當日本於1917年2、3月間分別征得俄、英、法、意四國對其"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之權益的確實保證後,方始同意中國於同年8月14日對德宣戰。中國對德宣戰後,派出部分華工參加了歐戰後勤服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作為協約國一員,應邀出席巴黎和會。
為了在和會上爭得列強的公正待遇,中國政府於1918年12月在北京中南海總統府紫光閣專門設立了一個外交委員會,討論提案問題。由汪大燮任該委員會委員長,孫寶琦、熊希齡、陸宗輿、李盛鐸、林長民、王寵惠、沈瑞麟、陳篆為委員,葉景莘為事務員。委員會成立後,汪大燮、熊希齡即聯名提出對和會的提案大綱五條:首列破除各國在華勢力範圍(此條中即包括歸還山東的要求),餘為取消領事裁判權、關稅自主、撤退外國軍隊和停付庚子賠款等。大綱由全體委員於1919年1月6日討論議決後,經總統徐世昌和代總理錢能訓批準,於1月8日電達赴巴黎的中國代表,作為中國向和會提案的原則。1月21日,中國政府代表陸征祥(時任外長)、顧維鈞(時任駐美公使)、施肇基(時任駐英公使)、魏辰組(時任駐比公使)和王正廷(原在美國,代表南方軍政府)五人出席會議。中國代表向和會提出了七項議題:(1)廢除勢力範圍;(2)撤退外國軍隊、巡警;(3)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4)撤銷領事裁判權;(5)歸還租借地;(6)歸還租界;(7)關稅自由權。此外,中國代表團又提出取消1915年5月25日的中日協約(即二十一條)及換文的陳述書,將上述兩個文件一並提交巴黎和會最高會議。中國代表團以直接歸還山東和取消二十一條為迫切要求,其餘各款僅作為"希望條件",提請和會考慮。
但是,中國代表團的兩次提案遭到了操縱會議的美、英、法、意等國的拒絕,和會議長、法國總理克裏蒙梭複函中國代表團,認為提案內容不在和會討論之列。1月27日,由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裏蒙梭、意大利總理奧蘭多和日本代表組成的"五人會議"討論德屬殖民地歸屬問題,中國代表被指定列席。日本代表牧野在會議上提出事先準備好的日本政府宣言書,聲稱膠州灣租借地以及鐵路並德國在中國山東所有他種權利,應該無條件讓於日本。日本代表並發表了1917年初美、俄、法、意、日五國簽訂的秘密諒解,即承認日本的上述要求。中國代表當即表示,山東問題與中國關係甚大,候中國代表團提出正式意見後再行討論。1月28日,"五人會議"繼續討論山東問題。顧維鈞、王正遷將中國代表團關於山東問題的意見書共4項27條提交審議。意見書首述了"德國租借權及其他關於山東省權利之緣起及範圍",次述"日本在山東軍事占領之範圍及沿革",接著,意見書以大量篇幅列舉了"中國要求歸還膠澳之理由",指出,無論從山東的曆史、地理、文化方麵,還是從中國對於德國處於戰勝國的地位而言,膠州租借地、膠州鐵路及其他一切權利,應直接交還中國。青島為中國領土,當不容有絲毫損失。日本代表則以中日兩國間已有交換膠州灣之約及關於鐵路方麵的成約等為由,要求和會將山東交與日本,再由日本與中國交涉。中國代表據理力爭。關於山東問題的第二次討論沒有結果。2月7日,日本代表團派書記官會晤中國代表團,將其預備提交大會的四份外交文件給中國代表閱看,其中包括:1917年2、3月間日本同俄、英、法、意四國的秘密換文,1915年5月中日二十一條秘密換文,1918年9月中日關於膠濟鐵路的換文等。意在利用列強對日本繼承山東權益所做的"保證",迫使中國代表就範。與此同時,東京方麵對北京政府施加壓力,日本駐京公使小幡於2月2日親至外交部向中國方麵提出質詢。中國國內輿論由此激憤。2月15日,中國代表團將山東問題說帖送交和會,並附件多種,包括二十一條、濟順高徐鐵路合同及解決山東問題換文等。3月10日,日本代表團發表關於山東問題的宣言,聲稱日本現在享有德國在山東的各項權利,是合法的且由中國自行讓與的,將來如何辦理,由日本和中國直接解決,和會其他國家無權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