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旬以後,山東的處置逐漸成為和會的中心問題。4月15日,美國國務卿藍辛在"五人會議"上提出將山東交與協約國,而由協約國議處的變通辦法。英國代表複提議將山東交國聯委任統治。美、英代表的提議均遭到日本的強烈反對。4月22日,"五人會議"約日本代表出席陳述意見,牧野即於會上聲稱:已接到本國訓令,非候山東問題解決後不得簽字於和約,同時發表了1917年日英、日法、日意秘密協定,要求各國踐約。在這次會議上,中國代表也被邀出席。美國總統威爾遜表示對中國的要求無能為力,並質問中方何以於1918年"欣然同意"與日本訂約(指山東問題換文)。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則提出兩項辦法,一為按照中日成約辦法,一為使日本繼承德國權利,由中國任擇其一。實際上,此兩項辦法無論哪一項都是犧牲中國而已。勞合·喬治與法國總理克裏蒙梭並且向中國代表表示,在目前條件下,對中國方麵的要求"殊無可如何"。4月23日,中國代表分別造訪英、法、美、意四國專門委員,提出新的四項辦法以為轉圜,表示接受將膠州灣由德國移交五強,然後由五強歸還中國的辦法;但日本應於一年內撤出山東,中國願意向日本支付進攻青島的軍費,並同意開放該城和辟出外人居地。中國代表團提出的這四項辦法遭到列強拒絕。4月25日,日本代表團利用意大利總理奧蘭多因要求阜姆港不遂而退出和會、率團回國的事件,乘機提出山東問題,並聲稱,如果得不到山東權益,絕不在和約上簽字。英、法兩國以有1917年與日本簽約所負的義務為由支持日本,英國首相甚至表示,如日本不參加國聯,英國當隨其後。急於在和會上促成成立國際聯盟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深恐五強去三而功敗垂成,乃與日本秘密達成妥協,改變原來的保留態度,支持日本取得山東。

月30日,英、法、美三國會議在沒有中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議定把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讓與日本",並將有關條款列為對德《凡爾賽和約》的第156、157、158三條。條文規定:德國根據1898年3月6日之《中德條約》,及其他關於山東省之一切協約,所獲得之一切權利特權,如膠州之領土、鐵路、礦山、海底電線等,一概讓與日本;德國所有膠濟鐵路,及其他支線權和關於此項鐵路的一切財產,一概讓與日本;自青島至上海至芝罘的海底電纜及其附屬一切財產,無報酬讓於日本;在膠州領土內之德國國有動產及不動產,並關於該領土德國因直接或間接負擔費用實施工程或改良而得以要求之一切權利,均為日本獲得,並繼續為其所有;德國於和約實行後三個月內,將關於膠州領土內之民政軍政財政司法或其他各項檔案,登記冊、地圖、證券及各種文件,移交日本。上述內容與日本提議寫入和約者完全相同,日本奪取到的山東權益被明文規定了下來。中國代表在得知此項決議後,於當天下午向三國會議提出抗議,譴責這種損害中國主權,以暴易暴的野蠻行徑。三國會議對此毫無表示。1919年5月6日,巴黎和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最終通過了長達214頁的全部對德和約,並決定於6月28日在巴黎郊區凡爾賽宮的明鏡大廳舉行正式的簽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