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社"同當時一般進步社團相比,有一些突出的特點,一是組織比較嚴密,規定發展新社員必須有社員三人以上介紹經全體社員討論通過。會議還通過了女社員提出的發展社員時必須男女各一,以保持社內男女平等的人數的提議。二是明確規定批評同受批評為社員的條件之一,社內經常開展嚴肅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三是組織采取委員製,社務由大家分組,無社長和幹事等職別,重大問題須由全體社員討論。四是社員之間和對外,均以抓鬮所定的號碼為代號稱呼,又以號碼的漢文諧音取代號。抽簽的辦法是50個號碼,各人抽一個,鄧文淑(即鄧穎超)抽的是1號,因此她別名"逸豪";周恩來抽的是5號,因此別名為"伍豪"。"覺悟社"成立後,因社員忙於愛國運動和印刷的延誤,原定於1919年11月編輯出版的不定期刊物《覺悟》拖延至1920年1月20日出版第一期,封麵題字上刊印著醒目的五角星。刊物為大32開,共100餘頁。這期的兩篇重要文章《覺悟》和《覺悟的宣言》,是經社員集體討論後,由周恩來執筆寫成的。《覺悟的宣言》寫道:我們中國自從去歲受歐戰媾和的影響,一般稍具普通常識的人,也隨著生了一種很深刻的"覺悟";凡是不合於現代進化的軍國主義,資產階級,黨閥,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頑固思想、舊道德、舊倫常……全認為應該鏟除應該改革的。宣言鮮明地表現了周恩來和覺悟社成員的革命精神。該刊還刊載了周恩來1919年4月所寫的《遊日本京都圓山公園》、《四次遊圓山公園》、《雨中嵐山——日本京都》、《雨後嵐山》等幾首明快、清新而又喻意深刻的新詩。《覺悟》在北京及各地引起很大反響,當時影響極大的《晨報》稱其為"天津的小明星",稱該社是"天津學界中最優秀、純潔、奮鬥、覺悟的青年結合的小團體"。為了組織社員學習和研究新思想,灌輸新思潮,討論社會改造和中國的出路問題,周恩來還建議邀請北京的進步學者到天津演講。1919年9月21日,即"覺悟社"成立後的第5天,李大釗應邀到天津,向覺悟社成員們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並對覺悟社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社員們相繼學習了《新青年》等進步報刊及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戰後的婦人問題》、《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受到了很好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社員們在學習和探討各種新思潮過程中,多數開始逐漸趨向於科學社會主義。
正文 第61章 1919年(7)(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