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和覺悟社成員在學習研究各種新思潮著作的同時,領導天津學生積極開展了反帝愛國鬥爭。1919年9月"覺悟社"成立後僅兩天,由濟南、青島、煙台等地愛國團體推選出的代表團一行6人來到天津,請求天津學聯邀集全國各省代表到北京為山東問題再來一次大請願。天津學聯電請上海全國學聯出名約集。並派出代表和山東代表同赴上海。在他們的提議下,上海全國學聯邀集各團體代表召開聯席會議,約定全國各地代表到天津集合,討論行動計劃。9月20日。上海、南京、天津、煙台、青島、濟南、蓬萊、黃縣、河南、長辛店、通縣等地的代表共31人集結天津,隨後在法租界一個教堂的地下室召開會議,詳細討論了晉京請願的內容和具體步驟。10月1日,代表們在北京中央公園集合後,向總統府請願。為支援代表們的鬥爭,周恩來率覺悟社成員同車到京。代表們在新華門前與北京政府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當晚10時,反動軍警實行武力鎮壓。31名代表被逮捕關押,其中有覺悟社社員郭隆真、關錫斌和黃正晶等。代表們被捕後,周恩來立即和北京學聯磋商營救代表事宜。10月10日,周恩來推動和領導天津各界群眾5萬人在天津南開學校的大操場上舉行了雙十節示威大遊行,並派出代表赴省公署請願。請願遭到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的武裝鎮壓。10月13日,天津學生聯合會發表由周恩來用白話文起草的短期停課宣言。宣言要求懲辦楊以德,並表示了學界罷課的決心。在這次鬥爭中,覺悟社的社員在周恩來的領導下擔當了各項具體工作,包括印標語、寫傳單等。在覺悟社的影響下,從這次罷課後,天津女界愛國同誌會和天津學聯聯合辦公。覺悟社成為天津愛國運動的領導核心力量。1919年11月16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福州慘案"。為了聲援福建人民的鬥爭,覺悟社於2月間推動天津各界聯合會召開了3萬多人的國民大會,提出了撤換日本領事、賠罪、賠償、懲凶等項要求,並當場焚毀了搜查出來的日貨。接著,覺悟社又推動天津學生和各界群眾開展了反對中日直接交涉山東問題和抵製日貨運動。1920年1月25日,天津反動當局對群眾愛國運動進行了瘋狂的鎮壓,強行封閉了天津各界聯合會和天津學生聯合會,並逮捕了前往省公署請願的各界代表20多人。1月29日,在覺悟社周恩來、諶誌篤等骨幹分子領導下,天津各校學生3000多人走上街頭宣傳講演,散發傳單,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請願示威,堅決要求反動當局啟封天津各界聯合會和學生聯合會,釋放被捕代表。結果,周恩來、郭隆真、於方舟、張若名等四代表在示威中被捕,50多人被打傷。在獄中關押期間,周恩來和其他同學與反動當局進行了堅決頑強的鬥爭,與警察廳長楊以德當麵抗爭。周恩來還向獄中同學介紹了馬克思學說中的唯物史觀、階級鬥爭論和剩餘價值論及馬克思傳,多次組織討論會,討論國家形勢和社會改造問題,並寫下了《警廳拘留記》和《檢廳目錄》。在周恩來等代表被捕期間,全國各地掀起了強烈抗議和積極營救運動。1920年7月17日,周恩來和被捕代表全部獲釋出獄。8月初,覺悟社在天津法租界舉行了第一次年會。在會上,周恩來總結了一年多來青年學生和全國各界救國運動的經驗教訓,提出,唯有把五四運動以後在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大小進步團體聯合起來,采取共同行動,才能挽救中國於危亡,進一步創造新的聯合。並且指出,當時的團體雖多,但形形色色,思想複雜,必須加以改造,使之趨於一致,才能團結起來向著這個目標奮鬥。會後,周恩來等11位社員來到北京,於8月16日上午和少年中國學會、工讀互助團、曙光社的代表共20多人在陶然亭聚會。會議由覺悟社的劉清揚主持,鄧文淑(鄧穎超)介紹了覺悟社的組織和一年來活動的經過,周恩來作了長篇發言,把覺悟社在天津年會上議論的幾點關於"改造聯合"的意義作了說明。李大釗在會上作了總結性發言,指出各團體有標明主義之必要,惟有如此,對內才能夠團結一致,對外方可以與人聯合。其後,各團體又先後在北京大學通信圖書館和中央公園(即今中山公園)來今雨軒舉行幾次會議,決定成立"改造聯合",並通過了《改造聯合宣言》和《改造聯合約章》。宣言呼籲"集合在‘改造’赤旗下的青年同誌,……基於相愛互助的精神,組織一個打破一切界限的聯合","到民間去","切切實實的做點事"。約章規定"即須舉行之事業"為:"一、宣傳事業之聯絡;二、社會實況之調查;三、平民教育之普及;四、農工組織之運動;五、婦女獨立之促進。""改造聯合"會議之後,覺悟社和其他團體一起,在李大釗領導下,興起了到民間去,到工農群眾中去,進行社會調查,從事實際運動的熱潮。為了尋求探索救中國的道路,1920年11月7日,周恩來、郭隆真、張若名、劉清揚等覺悟社的骨幹分子赴法勤工儉學,國內社員繼續求學、就業,分散各地。此後,覺悟社逐漸停止了活動,但分散的社員之間仍保持著密切的聯係。1923年春,鄧文淑(鄧穎超)和其他覺悟社社員在天津《新民意報》創刊不定期副刊《覺郵》,第一期即發表了周恩來給她的信《德法問題與革命》及其他幾封信。第二期又發表了周恩來的兩封來信《西歐的赤況》和《伍的誓詞》。在此前後,覺悟社的成員有半數以上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或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中國革命的骨幹力量。覺悟社的發展曆程成為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投身中國革命運動洪流的典型。
正文 第62章 1919年(8)(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