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堯,安徽霍丘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號稱北洋軍閥皖係的"驍將"。1918年初,段祺瑞控製的北洋政府推行"武力統一"政策,派吳佩孚、張敬堯等統率北洋大軍進入湖南,與南方軍政府湘桂聯軍作戰。3月18日,張敬堯率第七師進占平江,宣布"三日不封刀",縱容士兵以搜索殘敵為名,肆元忌憚地搶掠百姓財物,殺戮和平居民,將平江洗劫一空。3月下旬,第七師進人長沙,再次瘋狂搶掠。3月27日,張敬堯被北洋政府任命為湖南督軍兼省長,總攬軍政大權,開始了皖係軍閥禍亂湘省的殘酷統治。張敬堯縱容士兵殺人放火,包攬詞訟,欺壓百姓,任意增收捐稅,強征壯丁,加重人民負擔,無惡不做,對教育界摧殘尤甚。他強占校舍以供軍用,以武力包圍學校,驅逐校長、教員等。當地人民對其恨之人骨,稱其為張毒。對張敬堯的殘暴統治,湖南學界首先起而反抗。何叔衡曾帶領各地學生代表發動驅張請願:各界代表組成的湖南善後協會,聯絡國內各地湘籍人士,或籌組報刊,或召開會議,掀起驅張活動;湘籍人士還在上海《大公報》以《湘民血淚》為題大登廣告,揭露張敬堯禍湘的"十大罪狀"。驅張運動逐漸發展為反對軍閥殘暴統治的鬥爭。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張敬堯為了維護北洋軍閥的統治,對湖南人民的愛國運動極盡鎮壓。先是鉗製輿論,實行嚴厲的新聞封鎖,所有北京發出的電報、新聞統統扣押,不準刊登。5月9日,長沙《大公報》衝破禁令,刊登了北京五四運動消息。長沙學生立即起而響應,衝破阻撓,開展了各種愛國活動。張敬堯大罵學生受"過激派"指使,破壞中日邦交,下令嚴加懲辦。愛國學生在長沙教育會廣場焚毀被查抄的日貨時,張派其弟張敬湯(張有兄弟4人,即敬堯、敬舜、敬禹、敬湯,民間歌謠中稱:"堂堂乎張,堯舜禹湯。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帶兵鎮壓,毆傷數十人,並朋麻繩捆綁5名學生,勒令下跪,揚言將予以槍斃。張甚至還派人暗殺了上海派來的群眾代表。張敬堯對湖南五四運動的鎮壓,進一步激起了反張運動的怒潮。湖南人民的反日愛國運動迅速發展為驅逐張敬堯出湘的運動。

年11月,被張敬堯強行解散的湖南省學聯在毛澤東和他組織的新民學會的協助下重新建立,新民學會會員彭璜任會長。12月6日,湖南學聯在長沙實行總罷課,以抗議張敬堯的血腥鎮壓。驅張運動進入高潮。在驅張運動中,毛澤東和他組織的新民學會起到了組織者和骨幹的作用。學會成員在驅張運動中多次集會協商,決定聯合各界一麵進行驅張宣傳,一麵組織驅張代表團去各地擴大影響,造成民眾的大聯合。驅張代表團分赴北京、衡陽、郴州、常德、上海、廣州等處從事請願聯絡活動。前往北京的主持人是毛澤東,前往上海的主持人是彭璜,前往衡陽的主持人是何叔衡,柳直苟則留守長沙,主持通訊聯絡。各代表團於1919年底至1920年初出發。分赴各地。毛澤東率領的驅張代表團一行40人於1919年12月底到達北京後,立即聯合湖南在京各界人士,組織旅京湖南各界委員會作為驅張機關。參加人員十分廣泛,有政界、軍界、工商界、士紳界的湘籍人士及湘籍國會議員等。毛澤東等還創辦了"平民通信社",自任社長,每日發稿分送京、津、滬、漢各報,將張敬堯禍湘的罪惡及各地驅張運動的消息加以傳布,北京成為當時湖南驅張運動的大本營。與此同時,彭璜在上海、何叔衡在衡陽分別創辦《天問》、《湘潮》雜誌,討論驅張辦法。1920年1月19日,毛澤東、彭璜、陳讚周以湖南各界公民代表名義呈文北京政府總統、國務總理,曆數張敬堯十大罪狀,要求北京政府將其撤任回京,依法懲辦。呈文指出:"張督禍湘,罪大惡極,湘民痛苦,火熱水深。張督一日不去湘,湘民一日無所托命。"1月28日,湖南公民、教職員、學生之代表團,為要求撤懲張敬堯向北京政府請願,毛澤東以湖南公民代表團團長身份參加。請願團數十人,從上午12時開始,分三路向國務院駐地進發,後又轉赴國務總理靳雲鵬私宅。毛澤東等6人被推舉為交涉代表,要求靳當眾宣布解決辦法。靳托詞不見,最後不得已承諾將湖南問題提交國務會議討論。2月5日,毛澤東等人再次到靳住宅進行請願。在這期間,長沙的驅張運動更是如火如荼。《湘江評論》、《大公報》、《湖南日報》在長沙鼓吹驅張最力。《大公報》、《湖南日報》聯合向張敬堯提出公開質問,揭露其媚外親日,維護北洋軍閥統治的醜惡嘴臉。《湘江評論》則以其更為激進的立場而被張敬堯強行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