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曆史未解之謎(3)(2 / 3)

阿提拉一死,帝國便無法維持下去。匈奴人既不能駕馭統治下人民,又養不起龐大的軍隊,迫得向東遷移,逐漸回複原來的部落狀態,最後更潰散至不成獨立的民族。

北歐海盜創建的城市

從公元八世紀開始,北歐海盜維京人憑嫻熟的航海技術,縱橫內陸水道和海洋,沿德國漢堡到法國波爾多的弧形地帶,邊殺人搶劫邊做買賣,在長期的掠奪中建立了自己的貿易通道,積下了大量財富。他們用土產換阿拉伯銀器和中國絲綢等奢侈品。他們也到處殖民,不少僻遠的殖民區要依賴定期的物資供應來維持。因此,這些北歐蠻人經常駕著淺淺的翹著赤龍為記長舟的船頭,溯河流疾駛而上,繞岬角揚帆快航,深人歐洲內陸奸淫擄掠,殺人放火。上千座教堂,大寺院和修道院,傳出了祈求的喊聲:“主啊,求您息怒,拯救我們脫離海盜的殺掠吧”。

伊本.法爾丹奉委為阿拉伯大使,在公元922年代表巴格達哈裏統治區出使“東方維京人”殖民地。他跟維京人一起生活,據觀察所得寫成第一手報道,為我們描述了他眼中的維京人:“我從來沒有見過體格更好的人,他們高得像椰樹,膚色紅潤。”這些記錄出自較客觀公正的第三者,所以彌足珍貴。伊本.法爾丹發現,維京人身體強壯,但是肮髒極了。

“他們是神的最肮髒的兒女,吃飯後,大小便後從不洗手,就像是迷途的驢子……10個或20個可能同住在一所房子裏,每個男人有自己的臥榻供坐臥;有時候也會演變為集體縱欲狂歡。一天之內他們用同一盆水洗臉洗手,一女奴端一大盆水給主人用,又用這盆水洗頭發,利用水中倒影梳理頭發,然後往水裏擤鼻涕吐唾沫。女奴把同一盆水端給坐在他旁邊的另一人,如此一個依樣盥洗,全屋的人就是輪流用這一盆水!”

這些俄羅斯的維京人都非常粗野,但是也有細膩的一麵,以酋長的火葬禮為例:把屍體放在用緞子覆蓋的船裏,由一個叫做死之天使的老婦主持祭禮,一個自願陪葬的女奴進入特設的帳篷,被主持祭禮的老婦刺死;男人在帳篷外敲打盾啤以蓋過女奴的喊叫。最後放火燒船,女奴和酋長片刻之間就進天堂了。

伊本.法爾丹之後二三十年,阿拉伯地理學家伊本.羅斯特筆下,對維京人有較正麵的描寫:“他們穿得非常考究,既好客,對阿陌生人也殷勤,可是有人挑戰他們其中一分子,他們就會團結一致地抗敵人,不勝不休。”伊本.羅斯特也批評維京人:“他們彼此相處時毫無安全感,且常常猜忌,必要時就是兄弟朋友,也惜殺戮劫掠”這兩位阿拉伯人都說這些北歐人性喜爭吵,還說他們常向附近斯拉夫人村莊勒索財物。

這些北歐海盜還竟然懂得遠交近攻。公元793年,英國東北海岸外聖島上的林迪斯法恩修道院遭洗劫,僧侶慘死。兩年後,他們在都柏林附近愛爾蘭海岸出沒,公元799年則蹂躪法國海岸。法國北部盧昂附近聖伯丁大寺院誌記載841年“丹麥海盜四處搶掠、放火、屠殺”。一個法國僧人記敘885年丹麥人圍攻巴黎的史實。稱北歐海盜為“漫山遍野騎馬及徒步奔來的猛獸……殘殺嬰兒、孩童、青年、老漢……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換句話說,北歐海盜凶殘成性,使人退避三舍!

有一點卻不能忽略,就是大部分記述全出於受害者,也正是統統出自教會人士之手,在當時的歐洲,亦唯有教會人士才懂得讀書寫字。當然,談到教會財物被劫掠,就任何痛毀極底的詞句都可以用出來。那麼,要探究曆史的真麵目,難道我們不應該查看一下北歐海盜遺留的記載嗎?可惜今天並無發現此種記載,因為北歐海盜都是文盲。於是我們得靠考古所得資料或由第三者即阿拉伯人的記載,尋求較公正的記述,這麼一來,事情就看似不那麼一麵倒了。

羅希爾·凡·德·韋登的《下十字架》,木板畫。

到了十世紀,維京人大致不用再搶劫,而成為開拓殖民地的人。例如911年,他們獲授法國一大片土地,後來此地稱為諾曼第,移居諾曼第的維京人迅速受到同化,不僅采用鄰近地區的語言,同時改信法國人的宗教。諾曼第大公後來成為歐洲勢力最大的統治者之一。大公的基督大軍曾於1066年征服整個英國,幾年後又征服整個意大利南部和西西裏島,至於仍在北方的挪威人也比過去的航海者航行得更遠,那些早期航海者因為不敢航人深海大洋,唯有沿海岸往來。但維京人既無羅盤,也無航海地圖,竟敢乘長16米至23米的單桅船,航遍沒有人到過的茫茫大海,勇氣實在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