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就是個典型的“A型性格”。“A型性格”有以下的行為表現:在越來越短的時間裏,打算進行越來越多的活動;對周圍環境或美好的事物不加注意,或者不感興趣;不能耐心地聽別人講話;自認為要做好某件事,非得親自動手不可;講話常粗聲粗氣甚至謾罵;不看具體情況,把嚴守時間看成絕對不能變的信條;難得坐下來,總是坐立不安;玩任何遊戲都非贏不可,即使與孩童玩耍時也是如此;總是以數量來衡量自己和別人的成績;看到別人幹一些他認為自己可以幹得又快又好的工作時,就變得急不可耐。概括起來,“A型性格”有許多不良的性格因素:個人承受著時間緊迫感的壓力,精神上長期處於超負荷的緊張狀態。並常常把生活從某個自我限定的領域中,匆匆地轉移到下一個領域。奮鬥與成就並不使他滿足,所以有時欲速而不達。常常在人際相處中不寬容人,太精明強幹。不會休息,給個人帶來危害,產生較多的心理障礙,不注意心理保護,形成一些固執特征。
如何調適“A型性格”呢?首先多一些人情味。他們大多對別人要求嚴格,人際關係不夠協調,所以要學會與親人朋友拉拉家常,談談見聞等。其次,要做到認真而不固執。工作中拿得起放得下,不要以為缺了自己天就會塌下來。要學會解脫自己,不必在工作中包辦代替,對細微末節的瑣事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第三,交幾個知心朋友。交友是改造性格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提高人際的寬容能力,也使焦慮的情緒找到安定的場所,適當地抽出一些時間與好朋友交流心得、見聞,這對改造A型性格是有利的。最後,可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工作之餘進行一些娛樂活動,都能使緊張的思想和肌肉得到休息,獲得身心的陶冶。
成功人士的心理不適及調整
隻知工作不知休息的人,有如沒有車刹的汽車,極其危險!
——美國·福特
隨著社會的發展,都市現代人都不可避免地麵臨強烈的危機、憂患、競爭和緊迫感,同時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也強烈地困擾著人們。因而擺在現代都市人麵前除了如何更好地體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麵臨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有效地適應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提高應變能力,減輕心理負荷,給心靈一個駐足的空間。
心理谘詢者一:周海天(化名)
職業:市政府副處級幹部學曆:研究生
年齡:38歲谘詢時間:04年5月8日
“請問漳州有交響樂團嗎?”一個聲音低沉,語氣中似乎有些焦燥不安的中年男子打進鈴子心理谘詢熱線,問了一個好象有些與心理谘詢不搭邊的話題。
“能否告訴我,您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我曾出差至上海,在那裏聽過一次交響樂,感覺心裏特別放鬆。現在,我總覺得整天神經繃得緊緊的,很難找到什麼有效的方式來放鬆自己。”
“您能說說總令您覺得心裏緊張不能放鬆的原因嗎?”
“行。我叫周海天,在市政府某部門工作……”他很幹脆地介紹自己的姓名和身份之後,便開始切入正題。
“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家境很貧寒。父母為了讓我念書,有朝一日能離開這個貧窮的山溝溝,他們早出晚歸,麵朝黃土背朝天地拚命幹活。我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經過十年寒窗的苦讀,我成了村裏第一個大學生。進了大學後,我如饑似渴,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裝進大腦裏,為的是以後走上社會能有所作為,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畢業後,我分配到現在這個對人對事握有重權的機關單位。我從小吃苦耐勞,不服輸的性格使我象拚命三郎一般。有不少人說機關單位是最清閑不過的地方,可我並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應該學應該做的事很多。以前在學校裏所學的專業理論在工作上並沒有用到多少,而是似乎更注重實際操作,特別是人際關係學,在我所學的專業書上並沒有出現過。在從事這個職業之前,我恰恰是個個性較內向,不擅長於交際之人。我這個部門除了要與同事相處,還要與不少外來單位的人往來。於是我努力改變自己,竭力讓自己與他們融洽在一起。在酒桌上,我學會了喝酒應酬;在本單位裏,我學會了如何應對、迎合領導,擺平與下級的關係;在對外來單位的人員,我學會如何應付他們,就算事情無法解決,他們也仍然對我感恩戴德。日子長了,我養成了對人際關係格外敏感,說得不好聽點是“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的習慣。在場麵上講這些並非出自內心的話,並不是我的本性,可我又不得不這樣做,在機關單位這個地方,稍有一句話說錯,可能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所以在單位,我一直謹小慎微,不隨便說一句話。回到家中的我便覺得心裏疲憊不堪,不能與家人很好地相處。由於我工作勤勉,好學上進,加上人際關係處理得體,被領導提拔為一個重要部門的副處長。現在,在我們這個不大的城市,我是本係統最年輕的處級幹部。別人眼裏我仕途得意,青雲直上。但我深深知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雖然比同齡人早一些向前邁進了一步,但也比他們承擔更大的壓力。加之我一向就有的好勝心理,不容許自己放棄任何上進的機會。現在有主任的位置擺在麵前,競爭的人不少。雖然我比他們年輕,但我的工作成績和業務能力並不比他們差。在辦公室裏,大夥笑臉相迎,禮讓三先,可彼此之間的心裏防備都是心照不宣的,誰都不願講太多的“過頭話”,可幾個競爭對手都在暗中較勁。既然都在同一條河裏劃船,我會爭取搶先到達目的地的。回到家中,我除了簡單幫妻子做點家務外,我又把業餘時間投入到學習一些知識,給自己充電。我學習電腦,還報考了MPA在職碩士研究生的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補充點營養,怎麼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立足呢?有時覺得自己就象陀螺一般轉個沒停,真覺得很累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