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小瓏的各方麵條件太優越、生活道路平坦。在工作上,是簡單、重複的財務統計,無須她花費太多的精力;在生活上,丈夫小徐為她承擔的一切的家庭事務,且十分關心愛護她;經濟上,有來自香港父母兄弟的支持,且自己也有一筆不低的收入,過著寬綽的生活。過於順利、優裕的生活會使人缺乏心理抗挫能力,一點小挫折就會在內心引起很大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同時,太輕鬆、舒適的生活也會帶來一種虛無感,沒有明確的寄托與追求,當生活出現一點小風浪就會特別在意,甚至誇大它。2、根據主持人的觀察,小瓏在氣質類型上屬於典型的粘液質與抑鬱質結合體。這兩種氣質類型屬內向型,其缺陷是行為和思維過於呆板,不夠靈活,多愁善感,易記住別人忽略的小節。所以,象小瓏這種氣質類型的人一遇到不順心的事,無論大小都會耿耿於懷,很難在短時間內從心裏抹去。當幾件不順心事的積累下來,就使她失眠、焦慮,甚至產生軀體化的心理障礙,即引起生理上的不舒適感。3、小瓏的生活圈子較狹小。她的生活範圍就在家裏和單位兩點,沒有與太多的人與事接觸,缺乏閱曆,所以很容易把一些瑣事看得過重,並且在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時缺乏渲泄的途徑,從而壓抑下來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主持人建議:1、為自己適當設立一些可行的目標,並計劃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使自己有一定的壓力感。如學習自己專業之外一些技能或學科。2、擴大交際範圍,培養一些有益的興趣,充實生活。3、試著改變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努力培養樂觀、開朗的個性特征。

主持人送小瓏的最後一句話是:生在福中要知福。

股市中浮燥心理透視

楊興現在某效益不錯的外資企業上班,妻子也在一家收入穩定的事業單位當秘書。在別人眼裏小日子雖不是特別富有,但也安穩寧馨。楊興有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他們有車有房,與他們相比,他總感到自己透露著寒酸,但他總找不著發大財的機會。年初,楊興到一個朋友裏做客,這個朋友告訴他,他去年在股市淨賺三萬元。楊興雖然在報刊上看到不少炒股而暴發的報道,但畢竟那些人離他很遙遠,現在這個朋友現身說法,令他心動不已。第二天,他就到股市開戶,把這些年的所有積蓄都存進了股市的資金帳戶裏。根據朋友的推存,他買入了一支科技股,沒想到出師告捷,第一次出戰,隻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他就賺了百分二十,足足有三千元。這令他非常興奮,股票的錢真的這麼好賺!他一個月的工資都還沒這個數呢。於是他蓄勢待發,按一個股友所言的內部信息,跟著全倉買進那支股票。不到十天又賺了五千元!楊興真的相信了股市可以發財。揣上借來的兩萬元再加上自己的那些股本,楊興盯上了正在狂漲的億安科技,以一百元的價位全倉買進億安科技。買後,億安科技天天上漲。直到那天走到一百二十多元。聽別人講,億安科技還會再漲,再加上楊興經過在股市幾次的經驗,他賣掉的股票總還會再往上漲一些。如果再有一個漲停版,他的資金帳戶上又有將增加幾千元的收入。沒想很快億安科技就隨著大盤直線下跌,到了後來的八十多元,他想這已經是很低的價位了,於是他又以房屋做為抵押,借了五萬元的貸款,以八十元買進。沒想這隻股票根本不如他所願,隻是一個勁地往下跌,直至四十幾元。看趨勢,還會再跌。他不敢再留這支股票,狠狠心把這它全部平倉出局。扣除他這段時間辛辛苦苦所賺的錢,楊興發現現在還負了上幾萬元的債務。原想在股市中撈一把,沒想到竟然落得如此下場。打進鈴子心理谘詢熱線的楊興告訴主持人,他現在成“太空人”了,也就是“太太空也”的意思。原來,妻子在楊興貸款炒股時一再勸阻他不要太衝動,可是利令智昏的他卻什麼話也聽不進去。如今落如此下場,妻子一怒之下,帶著小孩回娘家去了。

楊興在股市上的潰敗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帶有嚴重的浮躁心理。浮躁一般有以下的心理表現:心神不寧、焦躁不安、盲動、冒險。那麼為什麼會產生浮躁心理呢?一方麵從社會角度講,主要是社會變革對原有結構、製度的衝擊。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個人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預測,很難把握自己的未來,每個人都麵臨著一個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問題。那些象楊興那樣處於社會中遊狀態的人更是患得患失,戰戰兢兢,在上流與下遊兩個端點間做文章。另一方麵,從個人主觀方麵一看,個人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的直接原因。通過攀比,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不少人雖然為自己確立奮鬥目標,但奮鬥又缺乏恒心與務實精神,缺乏對自己的智力與發展能力的準確定位。因而使人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冒險,稍有“誘惑”就會盲從。所以浮躁是當前不少股民的一種病態心理表現,他們“炒”的特點是投機行為,而不是用投資的心理去炒股,不屑鑽研股票的技術指標,認為炒要靠運氣,缺乏理智與思考,往往是盲目跟從別人買賣。急功近利,“買漲殺跌”,看到某隻股票飆升時跟進,結果往往被高位套牢,就象楊興買億安科技一樣。看著別人的股票一個勁地漲,而手中的股票卻不動或下跌,便急忙“割肉”,更換一隻新股票,於是就象一碗水倒來倒去,倒到最後,連一滴水都不剩。由於他們大多是一種短期的行為,缺乏整體考慮,所以失敗的居多,但越虧越想收回成本,導致惡性循環,負債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