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就象三毛有了荷西的那段感情,她對任何人都難於再有激情,沒有人能取代荷西的地位。可以說三毛的自殺與對荷西的深深的思念不無關係。著名的精神心理醫生恩格曾指出:人因為失去親人所承受的悲傷,其嚴重的程度相當於一個身體受到嚴重創傷或燒傷的人在生理上所承受的創痛。悲傷代表脫離健康與幸福的狀態,在精神上受到的打擊比生理上受的創傷的人更為嚴重。如同身體生病需要時間康複一樣,一個麵對悲傷的人,同樣需要一段相當的時間來為自己的悲傷哀悼,才能求得新的平衡。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對失去的親人的懷念和哀悼,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象秀秀那樣長時間都生活在對死者的思念之中,而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這就需要進行心理調適。特別是那逃避死者已死亡的現實的人,他們的危害更大。心理學證明:那些試圖逃避悲傷的人遲早會崩潰,極易患嚴重的精神疾病,最常見的是憂鬱症。所以,鈴子熱線的主持人建議秀秀首先要正視丈夫朱磊已不在人世的現實,一個在世間不存在的人是不能在精神和生活上對你有什麼影響的,日子過得好壞全在自己。同時要學會適應逝世的親人已經不存的新環境,扮演一個以前所不習慣的新角色,並發展以前不具備的生活技巧,從而邁向經過自己重新評估的世界。象秀秀就要學習放開以往對丈夫精神上的依賴及學習獨立的生活能力,並逐步加入社交圈。
最後鈴子熱線將這樣的人生感悟送給象秀秀這樣沉溺於悲痛之中的朋友:立足於宇宙的角度去看人生,它會使人同時擁有兩種態度,一是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從而以珍愛之心對待感情、事業;同時又能把眼前的事與宇宙相比,在浩瀚的宇宙中你所發生的事是多麼微不足道,因而不至於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如果能以這樣的心態對待人生,那麼在失敗與成功麵前,在生命的健康與衰落麵前,便都能心寬長空,坦然從容。
焦慮症病人的心理分析
小俞出生在漳州某縣城的一個偏僻的農村,他是村裏為數不多的大學生。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市一家科研單位。剛到單位不久,科研所就有一個適合他的專業的研究項目。由於這個項目真正對口的全所裏就隻有小俞一個人。科研所在鄭重的研究之後,還是決定讓初出茅廬的小俞承擔下來。麵對所裏領導的信任和支持,小俞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全所裏的失望。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自己出身農村,隻能靠實力來獲得未來。從此,小俞沒有了雙休,沒有了上下班的時間界限,每天隻是草草地應付一下三餐,一天隻睡四五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呆在實驗室裏。經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潛心研究,他提早兩個月完成任務。從此,所裏的人對來自農村的小俞都刮目相看,他成了單位重點培養對象。事業上蒸蒸日上的他愛情上也是春風得意。經人介紹,他認識了在市裏某中學當數學教師的女友小鄭。兩人情意相投,認識沒多久就開始談婚論嫁起來。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小俞不禁感到生活是如此美好。
但是從去年的年初起,他忽然發現自己總會有莫名的焦慮,常有一種說不出的緊張與恐懼,整日憂心忡忡。比如,上星期單位工會向每個職工分發了一雙皮鞋,小俞拿到發給自己的皮鞋一看左腳有一皺紋。他當即找到工會主席,工會主席答應過兩天到鞋廠拿一雙好的換給他。但小俞總擔心工會主席忘記這件事或鞋廠不肯換。從理智上他也知道這種可能性不大,而且不就是鞋子有點瑕疵而已,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是他的腦子裏總有這樣那樣的擔心和憂慮。類似這樣的事情還很多。嚴重的時候,小俞發現自己的心髒慢慢地在窒息,感覺都快要死了似的,要好一陣子才能恢複過來。這嚴重地困擾著小俞,不但影響到生活,也讓他不能正常地工作。平時小俞也常看一些心理學方麵的書籍,他知道自己可能有心理障礙。這樣,他便又擔心起自己會不會哪天失控而精神錯亂,成為別人所說的精神病人。所以,為此他整日情緒低落,坐立不安。上個月,他覺得自己真的難受無比,所以向單位請假,在家裏修養。雖然,單位此時剛好有一研究項目很適合他,但是他也隻能無奈地與之失之交臂。萬般無奈之時,他撥通了鈴子心理谘詢熱線。
小俞得的是焦慮性神經症。焦慮是人們社會生活環境中對於可能造成心理上的衝突或挫折的某種特殊事物或環境的反應狀態。任何一個正常的人一生中不會沒有一點焦慮,但正常人的焦慮一般不會反複出現,即使出現也因為確實存在“危險”在前麵。而焦慮性神經症往往說不出原因,不受理智支配反複出現焦慮和不安,這種心理病人的主觀感受多為:心悸、心慌、憂慮、擔心、愣神、沮喪、灰心、自卑等。
究其小俞患焦慮症的原因,經主持人與他交談,幫助他找出發病的原因。小俞從小性格內向,家中的成員也都不是很開朗,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的他自然也不是很樂觀,總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思考著什麼。以前在家中,他都是終日捧著書苦讀,根本沒有養成其它的興趣和愛好,他的生活很單一。這些都是造成他產生焦慮症的潛在原因。另個,當時初出毛廬的小俞就因在某個科研項目上獲得巨大的成功,可謂少年得誌。但很快,這些由成功所帶來的光環很快就消失了。而且,由於他剛走上工作崗位,也沒有太多的工作經驗,想在事業上所有建樹,光有拚勁是不夠的。所以,後麵的幾個項目他都有參與,但做得並是很理想。從此,小俞的心裏就特別焦慮不安,他很希望能再有以前的成功,直到現在,再也無法超越那一次的水平了。這種渴望成功的焦慮困擾著小俞,而且還慢慢波及到他生活的其它方麵。所以到後來,連一些極小的事也成了他焦慮的對象了,他成了一個嚴重的焦慮性神經症患者。
對於焦慮性神經症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在心理治療上,主持人向小俞建議采用認知療法。也就是用解釋和說理的方法讓小俞認識到自己種種顧慮是不必要的,就算真有什麼危險,人本身就有一種臨場應變的能力,這樣便能“逢危化吉”,要有一種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觀念。其次,等出現焦慮時可采用驗證保證的方法,堅信某個事物對自己無害,如關於那雙皮鞋的事,小俞就要堅信工會主席一定能妥善解決好這個問題。要告訴自己,工會主席如果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到,那他怎麼擔當得了這個職位呢。也可把焦慮的事件及原因列在紙上,然後逐一否定。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充實生活,培養豁達,樂觀的個性,從而提高抗焦慮能力。對於小俞,他發病的主要根源是對成功的焦慮。在這方麵,主持人告訴他:成功除了努力,也需要平時經驗的積累和機遇。不要太急於求成,相信憑他的實力,隻要機遇一到,他還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打工者初到異地的心理調適
明天就要簽下期合同了,今晚是最後決定是否留在漳州的時刻。彭敏一個人躺在單身宿舍的床上,心亂如麻:我該何去何從?“也許鈴子心理谘詢熱線能幫我出出主意。”他心裏想著,便撥打了熱線電話。
彭敏是去年年底到漳州的。他的老家在東北的一個偏僻的山村,家鄉很貧窮,大部分年青人都遠離家鄉,到外地打工。於是彭敏中專一畢業,就告別父母,背上行李,到閩南打工。彭敏是獨子,父母很是疼愛他,臨行前一再叮囑:“如果在外麵太辛苦,就馬上回來。”一到漳州,他就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幹個人模人樣來,讓父老鄉親看看。”他很幸運地找到一家能發揮他的專長的電子合資廠。彭敏所在的這家工廠的員工大部分來自附近縣市,他們對來自外省、不會講閩南話的工友很是排斥,稱他為“北貢”,平時沒有欺負他就很不錯了,更可不能和這群外鄉人有什麼來往。所以彭敏在下班時間也隻能和為數很少的幾個外省的工友在一起。平時,那些外省的工友都很愛喝酒,打牌,一玩起來就亂七八糟的,一直鬧到三更半夜,而生性好靜的彭敏很不習慣。所以一到晚上沒上班時,彭敏就隻能一個人呆在外來工的公寓裏,形支影單的特別孤單。而每當這時,他就特別想家,想在家裏的溫暖,想父母以前對他的好。還有一群同齡的朋友一起開心地談心玩耍。特別是生病時,一個人躺在床上,大腦裏總是浮現父母慈祥的麵孔,真希望能回到他們的身邊。這種時候,彭敏總會在心中不斷地鬥爭著,要回老家還是留下來。可是,他一想起自己初到漳州的雄心壯誌,有一番作為,攢足一筆錢,然後回鄉成家。這時,他也就強迫自己拋開了想家的念頭。有一次,老板到車間檢查工作時,發現彭敏的技術比別人嫻熟得多,且經了解,經他手的產品質量百分百合格,這讓老板很欣賞,在全體員工大會上表揚了他,老板還讓車間主任提拔他當技術組長。車間主任表麵上是同意了,但是私下裏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壓根就瞧不起他這個東北佬。這還是彭敏幾天前才知道的。前幾天,彭敏聽一個老鄉講,他偶然路過辦公室,在辦公室的門外聽到車間主任向老板說彭敏的壞話,於是老板打消了提拔他的念頭。彭敏在中專學的是電子專業,但是至今,無論怎麼努力,他也隻得在車間裏和一些沒有技術的甚至小學未畢業的打工者一起在幹流線做簡單而又機械的流水工。這個老鄉對他說:“咱們是外鄉人,在這裏是永遠不會得到重用的。”難道這裏真的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彭敏又一次動了打道回府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