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抱負水平心理調適

主持人語:一個人的一生快樂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地位和成就,主要取決於自我評價和自我感受。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鈴子心理谘詢熱線接到一個叫王錚的朋友打進來的電話,述說他的煩悶:我是一家企業的技術員,畢業於重點理工大學。在學校裏,我是係學生會主席,我興趣廣泛,參加過許多校團活動,且思維敏銳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專業也學得不錯,曾多次獲得獎學金。那時一與同窗談到未來,似乎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勁,特別興奮。十年前,畢業後的我分配到市裏一家規模頗大的企業,在當時效益還是相當不錯的。剛畢業那陣子,我也和許多大學生一樣滿懷信心準備大幹一番。我每天早起晚歸,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當然付出也有回報,我很快從技術組的組長升到副車間主任,象我這麼年輕就當上了主任這一級別,這在當時還是不多見的。正當我躊躇滿誌,想對車間進一番改革,把工作效率提得更高時,我這個單位的行業開始走下坡路,而且每況愈下。雖然我的專業技術過硬,但廠裏的效益不大好,再好的技術也很難派上用場,我感覺自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以前,雖然我每天都很忙,但是我覺得自己很充實,很快樂。現在我每天隻需上半天的班,而且在上班的這半天裏,我大部分時間也隻是無所事事,我覺得悶得發慌。從世俗的角度來看,我現在是一事無成。有時與同班同學一通電話,他們有的一畢業就自己創業的現在也大多是有車有房,收入頗豐。有的走仕途的現在最差也能混個副科級,聽說有一個留在省城的同學現在已升副處了。他們誰也沒有想到當時在學校那麼優秀的我現在竟然混到這般田地。唉!不瞞您說,我現在的收入還不如妻子的工資的一半高。另外,我父親是個小學教師,從小對我要求很嚴格,我的學習成績在三個兄弟中最好,我優秀的學業一直是他的驕傲,他一直期望我能為這個家爭光,可是現在的我不但不能光宗耀祖,反而老讓父親擔心,擔心我哪天會下崗。我真是個不孝之子啊!我也想過要更換工作,可是更換工作談何容易,現在這麼多大學生都沒法安排呢。在大學裏的勤學苦練都付之一炬,曾有的夢想都離我而去。這種不生不死現狀的確是令我痛苦不堪,我整日唉聲歎氣,打不起精神來,根本沒有當年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的豪邁氣慨,連脾氣也變得越來越爆躁。妻子是我的大學同學,平時我們的感情很好,她並不抱怨我的收入太低,可她卻說我的脾氣變得太壞,再也忍受不了我了。我今年已經三十出頭了,人家說三十而立。可我在事業上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根本沒立。清醒狀態下的我無時不刻地感到痛苦、焦慮、煩躁不安。這樣的日子真不知要怎麼過下去才好?

為什麼王錚會麵臨這樣的心理困境呢?原因有二:首先是在青年期的學生一般用個人的學業和同伴的價值標準來設計自己的未來,但到了“立業”之後,知識和實際能力的矛盾、主觀期望與環境條件的矛盾都在實際的生活中“曝光”。一旦“衝印出的形象”與期望的“形象”不一致,沮喪、頹廢的情緒就會發生。也就是一個人在青年求學期間各方麵表現太優秀,會使他對自己未來估計過高,一旦出現實際的偏差,欲求不滿就會愈強烈,生活的幸福感就會降低。其次與父母對子女過高的期望有關。父母望子成龍會使年輕的成年人把目標放在遠離現實、能力無法達到的標準上,一旦與期望的地位和成就相差甚遠,就會終日鬱鬱寡歡。

要改變這種心態,可以把精力轉移到另一個方向來,工作輕鬆就可以把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放在營造家庭生活上,親人的溫情和家庭的溫馨也會令人的心情輕鬆愉悅,創造幸福的家庭也是人生的一種成就。當然,現有的狀況也並非一成不變,俗話說“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未來的日子誰也預料不到,所以也不必太悲觀失望,認為一輩子會就這樣一事無成。當然在閑暇時也要有所積累,當機遇降臨時才能抓住它,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另外,在不影響工作的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在外麵進行一定的兼職,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當然,當麵臨這種現狀時最重要的是要麵對現實,經過自己的努力確實無法達到既定的目標時,就應積極地調整個人的事業的期望目標。確定合理的期望,克服“人比人氣死人”的習慣心理,用降低標準來換取生活的快樂,別讓寶貴的每一天都在怨恨中消磨。

是啊!一個能力平平的人,對一份職業很容易心滿意足,歡歡喜喜地過一輩子,就他個人來說,他是個快樂幸福的人。而對一個有一定能力,有抱負的人來說,如果不能實現他的理想,他就會覺得痛苦不堪,鬱鬱寡歡。所以說,一個人一生快樂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地位和成就,更取決於自我評價和自我感受。因此,正確調整抱負心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病患者心理失衡的調適

王豔一手提著一個飯罐,一手拿著一大包生活用品,一不小心飯罐一歪,淡黃色的湯從裏頭跑了出來,王豔趕緊放下另一隻手的大包,把飯罐扶正。正是盛夏,氣溫高達三十幾度,幾滴大汗珠從王豔的額頭上滴下來,她幾沒顧上擦,就急匆匆地往醫院趕。

王豔從小沒有了父親,母親沒有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把她和弟弟養大。現在,她剛從學校畢業,已找到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正當她躊躇滿誌地想幹好工作,好補貼家用,讓母親稍為鬆一口氣時,母親卻病倒了。王豔知道母親是累得病倒的,長年累月的勞累與營養不良,她終於支撐不住住進了醫院。弟弟今年上高三,學習緊張,且年齡小。就這樣,照顧母親的所有一切都由王豔一個人承擔。又要上班,又要到醫院照顧母親的她累得瘦了一圈,她從小也吃了不少苦,這對她來說並沒有什麼,但令她最苦惱的是一向很堅強的母親卻變得特別碎弱,多疑,象小孩似的,什麼事都要依賴王豔。每天,王豔一下班就到醫院來看望她,陪伴她的時間也不算少,但每次王豔離開時她總拉著她,不讓她走,說她一個人很怕也很寂寞。前幾天聽說有個重病號不幸去逝,王豔的母親一聽這個消息就緊張得不得了,不停地問她這個病會不會很嚴重,會不會也象那個人那樣死去。今天,醫生來查房,告訴她們,檢查結果已經出來,幾個醫生會診後統一認為她母親要動手術。醫生的話剛說完,王豔的母親一把抓住醫生的手,一邊緊張地問:“我是不是得了什麼不治之症?手術有沒有危險?”醫生一再解釋這並不是什麼嚴重的症狀,但必須動手術才能解決,手術的成功率幾乎是百分百。醫生走後,她整個人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之中,連醫生叮囑要吃的藥她都不想吃,並一再說她不想動手術。

打進鈴子心理谘詢熱線的王豔焦急不已,她問主持人:“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媽媽消除緊張的情緒,配合醫生的要求,早日康複呢?”

不管何種病人,在診治和護理的過程中,其心理反應都是十分複雜的。病人的心理活動會影響治病的效果已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了,因此病人的家屬掌握一些病人的心理特點,對病人早日康複是十分有重要的。首先,精神抑鬱是病人最常見的一種心態。這種精神抑鬱不同於情感性精神障礙的抑鬱,它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精神障礙,伴有情緒低落及思維遲緩和意誌減退等基本症狀。其次是焦慮與恐懼。患者患病時心理應激引起的矛盾衝突,易產生焦慮、憤怒、束手無策、絕望、罪惡、羞愧等不愉快的情感。第三,懷疑。具有此種心理的患者對別人的言語表情有及周圍環境敏感多疑。第四是孤獨和不安全感。病人患病後擔心別人遠離自己、受到冷落或怕別人鄙視,常常希望周圍的人關心自己,常來看望自己。易受暗示也是病人的一大心理特征。這是因為患者對疾病的治愈心理非常強烈,對一切與其病情有關的刺激都非常敏感,因而也極易被暗示。另外,依賴性和被動性增加。人一旦生病,自然會受到親友們的照顧,成為被關心、幫助的對象,於是有意無意變得頹廢起來,表現為對事物無主見,什麼事也做不來,希望他人幫助,一切順從他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