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建議王豔:首先要幫助母親進行角色轉換的適應。剛患病的病人,由於長期健康生活的定勢作用,一下了很難完成健康人到病人的角色轉換。所以要理解母親的一些與平時生活不同的心理和行為,幫助她做好角色轉換。其次可以與醫生配合,運用積極暗示的心理作用,幫助她克服多疑、焦慮的心理。如,當醫生來查房時,可以與醫生一問一答,說某某病人也做過個這個手術,結果完全恢複了;某個相同症狀的病人在動手術時說一點也不痛,一會兒就做完等等。再次,在生活給予細致、周全的照顧。親人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往往能讓患者增加治愈的信心,也是配合醫生治療的有效前提。不管意誌多麼堅強的人,一旦患病後,心理平衡都有會被打破,因而再樂觀豁達的病人也希望獲得人們的安慰和鼓勵。因此,必須通過各種形式給病人以精神上的安慰,如可以讓病人的一些親朋好友多來探望病人,與病人談心。如,也可以讓王豔的弟弟抽點時間來看望看望母親。但必須注意的是,這種安慰應是適當的,如果是無休止地與病人交談,或車輪戰式地去醫院探視,隻會適得其反。

受挫心理的表現及調適

此時的王建已是一家規模頗大的電腦公司的老總了,他還在廈門開了一家分公司。現在的他正是春風得意,家庭事業兩豐收。他一邊開著小車,一邊給鈴子心理谘詢熱線的主持人打電話:“經過三年的奮鬥,我的事業轉敗為勝。並且在工作中,我找到了知音——一個外表和內在都十分優秀的女孩。”記得那是三年前的一個冬天,電話鈴響起,電話的那端傳來了極為虛弱的聲音:“明天,我就要到北方去了,即將告別我的父母和朋友,到異鄉成為一個孤獨的異客,請你們祝我一路順風好嗎?”

打進熱線的用戶叫王建,他向主持人訴說了他的坎垓的經曆:原來,王建大學畢業後分配在一家企業,剛出社會的他躊躇滿誌,決心大幹一番。工作後的第三年,他就向單位辭職,和一個朋友合開一家電腦公司。他以為,憑著他所學的電腦專業知識以及他和朋友的年輕、充沛的精力和創業熱情,他們一定會成功的。所以,他們沒有對漳州的市場做太多的了解,就通過各種關係籌齊了十幾萬元,開了一家小型的電腦公司。公司經營了幾個月後,王建就發現要打進漳州的電腦市場,並不是他想象中那簡單。一方麵作為剛開始經營的他們,並沒有太多的市場經驗,經常吃一些不該吃的虧;另一方麵,現在電腦市場的競爭特別激烈,做為一家小電腦公司,並沒有什麼實力去和別人競爭。所以不到半年,他們的電腦公司就入不敷出了。正當他想和合作夥伴一起好好商量下一步公司要好好改變經營方式,下一步如何發展的時候,有一天早上,他到公司上班,吃驚地發現原本擁擠的公司變得空空蕩蕩的。原來是他的好朋友兼合作夥伴把公司帳戶裏的錢領走並把公司所有值錢的東西席卷一空。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與他談了三年戀愛、準備結婚的女友時,女友二話不說就離開了他。原本多少還是個小公司的老板、並且即將成為新郎的他現在什麼都沒有了,除了十幾萬元的欠債。一向沒有碰到過什麼挫折的王建頓時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痛苦之中,事業感情都失敗得一塌糊塗,覺得自己這輩子算是玩完了。父母把家裏的房子買掉,總算勉強還清了他的債務。他看著年老的父母活到這樣的年齡還要為自己承受這麼多,心裏格外難過。且看到自己如此的落魄,他自覺無顏再見親朋好友,所以此時,他想離開漳州這個令他心痛的地方,從此漂流異鄉。

主持人首先勸導王建先不要急著離開漳州,先認真、理智地分析一下失敗的原因。造成人生挫折的原因有多。對於個人來說,如目標選擇是否得當;對客觀條件的許可和存在是否估計得較為準確;時機的把握、策略的采用、方式方法的運用等是否得當;個人性格氣質方麵是否合適。主持人幫助王建分析他失敗的原因:首先,他剛從學校畢業不久,欠缺社會經驗,且出社會以來一直都呆在企業裏頭,對經商沒有太多的經驗。其次,當時的電腦行業的行情較為冷清,進入那個行業的時機不是很合適。另外在選擇合作夥伴時,對合作夥伴的挑選過於輕率,且對合作夥伴過於信任,從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他個人由於從小到大一直是比較順利,所以在麵臨挫折時無所適從,會產生頹廢、一厥不振。過重的壓力,長期的緊張狀態,有害身心健康,而如果不進行心理調整的話,可能由此而一厥不起,從此與成功無緣。因此,運用心理補償是迅速適應逆境生活,走出逆境的較好方法。主持人對王建說,要善於看到有利因素,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遇到挫折時,可以用自我暗示來減輕心理壓力,調節情緒、安慰自己。如:可以對自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種失敗的體驗隻有少數人才會體會到,而且是我下一次成功的奠基石。另外,在要善於正確認識生活目標。也就是說,既要為自己確立一個終生追求的奮鬥目標,又要懂得達到這個目標的途徑是多種多樣,具有可變通性。對於王建,就可以放棄當老板的目標,先在一家規模較大的公司當技術員開始。可以在當技術員的過程中學習一些大公司經營管理的經驗後,等到時機成熟後再開始獨立開公司。對於感情的事,主持人對王建說:“如果你的女朋友因你的事業失敗而離開你,對你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你由此可以看到她的為人和對你的態度。早些與她分開是你的幸運。

王建的經曆告訴了主持人也告訴了所有逆境中的朋友: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衝出逆境的勇氣和決心。

企業中層幹部下崗後的心理調適

劉江曾是市一家國營大企業的人事科長。在這之前的十幾年前,他也曾輝煌過一陣子。當時單位的效益在全市數一數二的,劉江是市裏第一批住上公房麵積超過一百平方的職工。十年前,對於普通職工來說,有一套五六十平方的套房就算不錯了,所以當時的劉江不知招來多少親朋好友羨慕的眼光。最讓他引以為豪的是他擔任單位的人事科科長,位置雖然僅是中層中部,但全廠上千號人的人事工作基本上是由他做的主,每年有多少畢業生和外單位的人想進他們廠,他們無論怎樣求爺爺告奶奶,通過層層關卡,但這些人與各方麵的關係處得再好最後還必須通過他這一關。所以把握著廠裏的人事大權的他,在廠裏的位置僅次於廠長和副廠長,被稱為廠裏的“第三把手”。劉江的父親曾是這個廠的老廠長,現任的廠長副廠長都是他父親當年提拔起來的,所以喝水不忘挖井人,他們對老廠長的兒子劉江自然也是相當的客氣。平時他在廠裏雖談不上呼風喚雨,卻也是個說話極有份量的人。因此,他習慣了別人對他的恭敬,他也竭力在別人麵前表現出領導特有的尊嚴。每當他走在廠區,他總有一種飄飄然。在家裏,由於他的妻子來自農村,而且收入不高,劉江每年都要拿出一些錢支持嶽父母。所以在家裏,他仗著自己賺錢多,說話也大聲,對妻子自然是呼來喚去,依舊還是個領導。雖然他隻是一家企業的科級幹部,可是在漳州這個不大的地方,他的日子也算得上是很滋潤的了。他想:就算拿個縣長、市長的職位和他換,他或許還要考慮考慮。日子也就在這樣安逸而又滿足中渡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