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好景不長,劉江廠裏做的這個產品在十幾年前全國僅此一家,但由於這幾年國家政策逐漸放開,允許個體企業加入,高利潤自然引來了眾多同行的競爭。同時,由於國企的一些製度比較僵化,自然競爭不過別人。所以單位很快就開始走下坡路,廠裏已逐漸由全市納稅大戶到負債經營,到了今年年初,廠裏基本上發不出工資來。最近上麵下達文件,由一家合資企業兼並了劉江所在的廠,於是合資廠對全廠進行大裁員,包括中層幹部。那天全廠職工大會由合資方主持,他們簡單介紹了兼並前後的情況,並宣布下崗的名單。劉江一直以為憑自己在廠裏的資曆,下崗怎麼也輪不到他。可是,這次決定下崗人員的主要權力在於合資企業。對合資企業來說,他們講究是實用,沒有多少使用價值的劉江自然也在減裁的人員之中。所以當劉江一聽到自己的名字時,猶如晴天霹靂,幾乎癱倒在位置上。無論如何,他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下崗職工,他——失業了!在這之前,他一直都很順利。從小,由於父親是個廠長,他的生活條件一直很優越。高中畢業後,他高考落榜,很快就招進父親的廠裏來。後來,他考了個電大文憑,憑著父親的關係,他不但轉了幹,而且還一步一步提到人事科長的位置。這有生以來從未有的沉重打擊使他在家裏整整躺了一個多星期。他撥通了鈴子心理谘詢熱線,對主持人說:“我無法麵對這個現實,特別是親朋好友。在廠裏的職工在麵前,我更是無地自容,幾乎抬不起頭來。過去我再怎麼也是個中層幹部,而今天……唉!兩種角色對我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劉江今年才四十有三,對他來說人生的路子還很長。他一沒學曆,二沒技術,真不知道自己後麵的路要怎麼走。

角色是一個社會心理概念,是與某一特殊位置有關聯的行為模式。比如作為一個父親的角色就是要承擔起家庭的生活責任,愛妻憐子等,每個人在角色扮演中形成自我認知,並在社會相互行為中形成角色轉換,也就是一個人在生活中扮演著許多不斷變化的角色。根據身份的變化,他們的自我認知結構也隨之調整他們的行為特點。如果一個人不知變通固守一種角色,就是患了角色固著的心理障礙了。

職工下崗是國家經濟改革必須經曆的一環,企業幹部下崗的現象也在漸漸地增多,像劉江這樣的中層幹部在以前不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都以領導的身份自居,也就是在平時的角色扮演中沒有形成正確的自認知,導致了出錯誤的行為定向,因此在下崗這個較大的人生轉折之中。他們角色固著的心理障礙便展露得一覽無遺。因此,因時調理他們的角色身份勢在必行。作為象劉江這樣的下崗中層幹部首先要認識到人的一生中要變換各種角色,學會適應各種新環境,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一成不變的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應認識到角色變化是人生正常的現象,從心底裏去接受它、認同它。其次,人事科長這個角色也成了過去式,因此應盡量改變當科長這個領導角色,拋棄那種高高在上,養尊處優,愛發號施令的角色行為,逐漸培養一種“平常心”的普通人的角色行為。最後分析自己的特長,抓住身邊的機遇,投入新的人生旅程,重新尋回人生價值。

社會不適應型人格障礙心理調適

傍晚時分,盛新又一次走在離家不遠的一個小公園裏,雖然那裏並沒有什麼好景致,但那裏卻種了不少桃花。正是陽春三月,桃花開得正豔,盛新在閑暇和心情不好時總愛一個人到那兒走走,在那呆一會兒,他覺得那裏很象陶淵明所描繪的那種“世外桃源”的意境。今天,他又跟老婆吵架了,自然又在桃花林中尋求一種心靈的慰藉。

盛新與妻子是大學的同學,兩人也算是有感情基礎的。倆人從大一開始就談起了戀愛,畢業後不到兩年,就結婚了。兩人都分配在收入不錯的事業單位,且現在他們還沒有小孩,小兩口的日子應說過得十分舒適安逸。可盛新卻終日情緒低落,鬱鬱寡歡,有時總會長時間陷入深思之中。原來,在大學時,盛新是係裏學生會的幹部,曾組織過不少社團活動,是學校的知名人物。畢業前,盛新還自費出了本散文集,他覺得自己是個很優秀的人才,這輩子肯定會有所作為。但走入社會後,他卻發現一切與在學校迥然不同。單位的領導仿佛對他這個高材生置若罔聞,讓他幹一個高中生就能做得很好的活,而有些與他資曆相當的同事卻早已高升,對他實在是太不公平了。他對領導可以說是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現在他由原來的滿腔熱情到現在對工作破罐子破摔;同事之間的關係也十分複雜,每個人好像都在互相提防著什麼,卻又都笑臉相迎。他覺得那是笑裏藏刀,沒有一個同事值得他交往。所以平時他也基本上不與他們交往,隻有必要時與他說一兩句與工作有關的話;妻子小鳳在大學念書時是那樣清純、浪漫,那時她是多麼可愛,而他又是多麼愛她。而現在小鳳雖還不到三十歲,曾經苗條的身材已有點發福的趨向,而且原本常與他風花雪月,談詩論畫的小鳳現在更多是與他談柴米油鹽,談生活瑣事。他覺得一個女人若沾染上這些便顯得庸俗,與這樣的老婆生活一輩子,真是有說不出的難受;還有走出社會,什麼親朋好友的紅白喜事,複雜而又瑣碎的人際往來都令他感到心煩不已。不知什麼時候起,他便幻想著能和陶淵明一樣找到一個世外桃源,在那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那個理想的世界裏,他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也沒有人管得了他,而且沒有那些煩人的俗事幹擾他。他盡情地揮灑自己的才華,最後他成了眾人崇拜的偶象。於是三十歲,這個年齡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本該是為事業拚搏的大好時光,盛新卻牢騷滿腹,終日無所事事,隻是偶爾做做小詩或散文,沉緬在自己所向往的理想世界之中。小鳳看著他一天天地消沉下去,也曾勸導過他,但絲毫不能改變他的憤世嫉俗和虛幻的白日夢。到後來,麵對快成為行屍走肉的丈夫,勸阻無效的小鳳忍不住和他爭吵起來。吵架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小鳳甚至提出要與他離婚。

主持人告訴打進鈴子心理谘詢熱線的盛新,他屬於社會不適應型的人格障礙。這種人一般個性敏感,自尊心和虛榮心較強,自我評價超出實際水平,總給自己定下不切實際的目標,在無法達到時便不願尋求自身主觀原因,而是把失敗歸因於外界,並加重和突出外界的陰暗麵,與外界產生強烈的對抗情緒。在不能順應外界時,他們一般為自己尋找一個合理化的途徑,常常熱衷於幻想,滿足於幻想中虛構的完美環境和完美的自我,以逃避現實的環境和自我。社會不適應型人格障礙者首先應學會正視真實的自我,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體係。亞裏斯多德曾經感慨萬分地說:“人,這個奇怪的生靈,總是在企圖逃避自己、逃避現實。”但無論如何,事實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並不因為你的不滿和逃避而改變,幻想中的世界隻能成為你暫時逃避現實的港灣,隻有正視自己,才能真正溶入這個社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其次,學會寬容別人和周圍環境。想讓任何人和事都符合自己的意願是不可能,在某些時候需要改變自己,去順應環境,與外界取得和諧一致。第三,為自己建立一個合理、符合實際的奮鬥目標。過高的目標會使你在目標受挫後喪失信心,從而使消極憤世的心態進一步加深。建立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當你經過拚搏後達到了目標,你便建立了自信心,從而讓你更進一步地走入這個現實的社會,用真實的自我去理解和領會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