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北京直立人遺址與人類起源的探索(3)(2 / 3)

由於兩者的主要特征所顯示的階段性相似,故定為同一類型,稱為藍田直立人(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

藍田直立人遺址發現石製品34件。原料主要是石英岩和脈石英,類別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種類有大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單麵加工和交互加工不一,技術粗糙,器形也不規整。這表明當時的石器製作技術仍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與藍田直立人伴生的動物有三門馬、大熊貓、鼢鼠、李氏野豬、葛氏梅花鹿、中國縞鬣狗、東方劍齒象、藍田劍齒虎、中國獏、中國奈王爪獸等,它們帶有明顯的南方動物群色彩。公王嶺的地質年代屬中更新世早期,古地磁測年數據有二:一是距今約100萬年,一是距今約80萬至75萬年。陳家窩的地質年代屬中更新世早期偏晚,古地磁測年數據同樣有二:一是距今約65萬年,一是距今約50萬年。

(2)匼河文化遺存

匼河遺址1959發現於山西芮城匼河村,1960年發掘,總共在11個地點發現石製品138件,以及燒骨和許多哺乳動物化石。

石製品的原料除少數為脈石英外,絕大多數是采自河灘的石英岩礫石。石器打製采用錘擊法、碰砧法和砸擊法,有的用原礫石的平麵作台麵,有的則用已打過石片的疤痕作台麵。石片大多寬短。石器種類有砍砸器、刮削器、大三棱尖狀器、小尖狀器、石球等,多用石片加工而成,也有由石核製成者(如石球等)。砍砸器分單麵刃和雙麵刃兩種,刮削器則多為單麵加工,即從劈裂麵向背麵加工而成。匼河石器的特點是個體較大,類別比較明確,同藍田直立人石器乃至西侯度石器有不少相似之處,應是與藍田直立人一起繼承西侯度而發展起來的石器文化。在匼河發現燒骨一塊,表麵呈灰褐色,骨壁裏麵呈灰藍色或黑色。

與石器伴出的動物化石有披毛犀、三趾馬、腫骨鹿、斑鹿、劍齒象、納瑪象等,其時代應屬中更新世早期,與藍田直立人的年代接近。

(3)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存

貴州黔西觀音洞遺址是中國南方中更新世時期的典型遺址,1964年起先後經過4次發掘,發現了大量的石器和動物化石。

發現的石製品有3000多件,原料為燧石、矽質灰岩、細砂岩和火成岩。石核大部分不經修理即行打片,隻有少數修理台麵。多數使用錘擊法,也有用碰砧法製造的。石器多用石片做成,形狀不甚規則,大小相差懸殊,種類也較複雜,主要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雕刻器等,其中以刮削器數量為最多。許多器物有第二步加工痕跡,加工方法多樣,有單麵加工、錯向加工和交互加工,其中以單麵加工為多。

與石器伴出的哺乳動物化石有20餘種,其中有大熊貓、劍齒象、巨獏等,屬華南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遺址年代大致與北京直立人遺址同一時期。

(4)其他人類化石

這一時期發現的直立人化石較多,除了上述的藍田直立人、北京直立人外,還有和縣直立人、湯山直立人、沂源直立人、南召直立人、鄖縣直立人、鄖西直立人等,他們分布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由此看來,大約在中更新世,直立人在中國大地已有相當廣泛的分布。

和縣直立人化石發現於安徽和縣龍潭洞,有頭蓋骨1個,下頜骨1塊,牙齒5枚,代表3個人的個體。頭骨化石的氨基酸法測年數據為20萬至30萬年,牙齒化石的鈾係法測年數據為15萬至19萬年。與和縣直立人化石伴出的有大熊貓、東方劍齒象、劍齒虎、腫骨鹿等化石,它們屬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

湯山直立人化石發現於南京江寧湯山鎮雷公山葫蘆洞,出土頭蓋骨化石2件和牙齒化石1枚,伴出有大量哺乳動物化石。頭骨的總體性狀與北京直立人頭骨相似,腦量約為1000毫升。動物群屬中更新世晚期,經電子自旋共振和鈾係法測年,距今約30萬年。

沂源直立人化石發現於山東沂源騎子鞍山的一個石灰岩裂隙中,包括頭蓋骨1塊、眉脊骨2塊、牙齒6枚,及其部分肢骨。眉脊的粗壯程度和牙齒的形態與北京直立人相近。同出的動物化石有腫骨鹿、梅氏犀等。

南召直立人化石發現於河南南召杏花山第二階地的褐黃色砂質黏上層中,僅得右下前臼齒1枚,其特征與北京直立人牙齒相似。伴出動物既有華南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成分,又有華北腫骨鹿——劍齒虎動物群的成分,表現為南北過渡型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