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北京直立人遺址與人類起源的探索(3)(3 / 3)

鄖縣直立人化石發現於湖北鄖縣龍骨洞,出土牙齒化石4枚,形態與北京直立人牙齒相似。同出的還有1件石核和許多哺乳動物化石,包括大熊貓、劍齒象等。

鄖西直立人化石發現於湖北鄖西白龍洞,出土牙齒化石7枚。同出人工打製的石片20餘件及許多動物化石。動物屬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

3.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

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20萬至5萬年,相當於地質年代的中更新世之末到晚更新世前一階段。這一時期的人類體質有了較大的進步,以金牛山人、大荔人、許家窯人、丁村人等為代表的古人類的體質特征,已介於直立人和現代人之間,屬於早期智人(古人)階段的人類。早期智人在石器製作方麵,雖然仍沿用傳統的直接打擊技術,但顯得更為熟練。其進步性表現在石器加工的規範化和類型的多樣化。

采集和狩獵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並可能有了捕魚活動和發明了人工取火方法。

(1)金牛山人

金牛山人化石1984發現於遼寧營口西南永安鄉金牛山的洞穴裂隙中,屬25~30歲的男性個體,其頭骨、脊椎、肋骨、髖骨和四肢骨保存相當完整。其特征明顯比北京直立人進步,如眉脊較低,顱骨骨壁較薄,牙齒也沒有北京直立人那樣粗壯,應屬早期智人或由猿人向智人過渡的類型,也有學者認為金牛山人應歸入晚期直立人。鈾係法測年數據為距今21萬至30萬年。

金牛山人遺址發現了兩處灰堆,其中一處由3個直徑約50~60厘米的圓形灰堆連成。在灰堆中有燒土和炭屑以及燒過的動物骨骼。在兩處灰堆之間約7平方米的範圍內發現有大量動物骨骼碎片,有些碎片有明顯的人工敲砸痕跡。伴出的動物化石有腫骨鹿、梅氏犀、三門馬、巨河狸、中國貉、變種狼等。

(2)大荔人

與金牛山人大體同時的還有1978年發現於陝西大荔甜水溝的大荔人。其化石是一個基本完整的頭骨化石,大約是屬於一個30歲以下的男性個體。頭骨粗壯厚實,屬長頭型,顴骨不高,眉脊厚重,額骨低平,額部後傾,頭頂有矢狀脊,骨壁厚度大於北京直立人的平均值,腦量約1120毫升。應屬早期智人的一種古老類型,被定名為大荔智人(Homo sap iens daliensis)。鈾係法測年數據為距今18萬至23萬年。

與大荔人化石同出的石器多以石英岩和燧石為原料,用錘擊法打製,器形主要為直刃、凹刃和凸刃的各種刮削器,個體較小,加工也較簡單。伴出的動物化石有鴕鳥、腫骨鹿、古菱齒象等10餘種。

(3)許家窯人及其文化

許家窯人1976年發現於山西陽高許家窯的黃綠色黏土層中,同出的還有大量石器、骨角器和動物化石。

人類化石有頂骨11塊以及部分枕骨、頜骨和牙齒等,約屬於10多個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的個體。其體質特征是骨壁較厚,頂骨曲度介於北京直立人與現代人之間,腦動脈分支比北京直立人複雜,後枝比前枝長。枕骨圓枕沒有北京直立人那樣寬而突出,位置也比較高。上頜骨粗壯,吻部仍然前伸,但不及北京直立人那樣顯著。牙齒粗大,嚼麵紋理比較複雜,顯示出從直立人向早期智人過渡的性質。鈾係法測年數據為距今10萬至12萬年。

許家窯的石製品非常豐富,先後發現有3萬多件。原料有脈石英、燧石、火山岩等。打製方法以錘擊法和砸擊法為主。石片大多較小。石器器形有刮削器、尖狀器、石球、雕刻器、石鑽、小型砍砸器等,其中石球發現有1000多件,成為許家窯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遺址中發現許多骨片有鋒利的刃口,刃部有的還留有加工痕跡。另有少量角製品。伴生的動物有鴕鳥、古菱齒象、披毛犀、許家窯扭角羊、馬鹿、普氏野馬、普氏原羚、原始牛等。

(4)丁村人及其文化

丁村遺址1953年發現於山西襄汾丁村附近,1954、1976、1977年進行了3次較大規模的發掘。先後在汾河兩岸10多個地點的沙礫層中發現了大量石器和哺乳動物化石,同時發現有人類頭頂骨化石1塊和牙齒化石3枚。

3枚牙齒化石發現於1954年,似屬12歲左右的兒童。頭頂骨化石發現於1976年,屬約為兩歲的幼兒。鈾係法測年數據為距今16萬至21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