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為重要的一批玉器出自昭穆時期的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墓,共有1300餘件,種類有虎、鹿、兔、蠶、蟬、鳳鳥、璜、圭、戈、管、玦以及柄形器等。其中不少帶穿孔薄片動物玉雕,輪廓簡潔、線條洗練、特征鮮明。如薄片狀玉蹲虎,以寥寥可數的陰刻線便把老虎的肢體勾勒出來,並突出了它的性格。口、眼、腮以及前後肢上部均用一麵坡陰線勾勒,呈隱起效果。口部鑽一圓孔,似做張口狀,與尾上卷形成的圓孔相配合,在佩帶時能使蹲臥之狀的玉虎保持平衡。玉虎的眼睛已不再用臣字目,這是西周中期玉禽獸的一種新變化。薄片狀玉鹿立雕作回首顧盼狀,鹿頭頂雕出樹枝狀大角,使其外貌特征更加明顯,除了眼、口用陰線勾出外,口部鑽一圓孔,身部肢體用線更少,僅前後肢與腹、蹄的重要部位用陰線勾勒,類似後世的減筆白描。
西周晚期玉器種類有戈、鉞、戚、璜、玦、人、牛、龍佩、龍鳳佩等,與中期相比變化不大,但在造型、裝飾紋樣方麵出現了一些新氣象。此時由竊曲紋、勾連夔龍紋、蟠虯或蟠虺等構成的圖案逐漸演化成陰線或雙勾的細密紋樣,如山東蓬萊村裏集西周晚期墓出土的玉璜、玉獸麵就是這類細密紋飾的新型玉器。河南新鄭唐戶西周墓出土的以二夔龍交尾和夔鳳組合的鏤空龍鳳佩,分別用橢圓眼和圓眼,周邊用單陰線勾勒,呈現出緩緩的曲線韻律和均衡美。這種新型玉器,已開東周玉器變化之先河。
春秋時期的玉器,有些在器型、圖案和做工上仍保留著西周玉器的遺風,如河南光山寶相寺黃君孟墓出土的玉人首蛇身、玉人頭飾、玉龍等。代表春秋玉器典型風格的是隱起或陰線刻的細密裝飾型玉器,如同在黃君孟墓中出土的玉鳥獸紋璜、玉鳥紋環、玉虎形飾等。此類風格的玉器已出土不少,山東沂水春秋墓出土的2件玉獸麵,一件是粗陰線雙勾,另一件是細線雙勾的細密裝飾;江蘇六合程橋鎮春秋末期墓出土的玉具劍、青玉劍柄玉飾標首和鞘尾的玉珌,均作減地隱起的羽狀紋;安徽壽縣蔡侯墓出土的龍形玉飾,也飾以隱起的翼狀渦紋。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時期的玉器已由西周時的平麵化、簡約化向隱起化、繁複化方向演變。
戰國早期的玉器具有由春秋玉向戰國玉演進的過渡色彩,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等。河南輝縣固圍村魏王室墓出土的大玉璜、河北平山中山國王墓出土的青玉帶鉤及河南洛陽金村東周王室墓出土的玉耳杯、玉桃形杯、金龍鳳飾玉卮等,這些都是戰國中、晚期玉器的代表作,既體現了戰國玉器高超的工藝水平,也展現了戰國玉器的風格特點。
戰國時期玉器的主要特點大致可以概括為:第一,玉質優良。戰國時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仔玉,玉質細膩溫潤,光澤晶瑩,青白色較多,也有白玉。中小貴族雖用地方玉材,大多也質地精良。第二,琢玉技藝精湛。戰國玉器上的線條,包括造型的輪廓線和紋飾的陰陽線,均鋒利挺勁,準確流暢。第三,龍的形象占有突出地位。龍居戰國玉器神瑞動物圖案中的首位,其次是虎,再其次是鳳。龍的形象有兩種,一種是由虎豹等猛獸演化而來的,較多地保留了虎的形象與性格上的特征;另一種則頭長、身細、尾尖、四足,似從蟒蛇變化而成。第四,玉器使用範圍擴大。禮儀用玉、裝飾用玉、實用用玉等都有拓展,尤以玉具劍、祭玉最為突出。玉具劍於春秋晚期問世,戰國時漸趨普遍,由劍首、劍格以及劍鞘上的多種玉飾件構成。祭玉為祭祀死者的玉器,由玉簡、石圭、玉圭等組成。
二、秦漢魏晉南北時期玉器
秦漢玉器發展迅速。西漢河北滿城劉勝墓、陝西鹹陽西漢昭帝平陵、元帝渭陵、河北定縣東漢中山簡王劉焉墓、中山穆王劉.墓、廣州南越王墓等出土的玉器,代表了此時玉雕的最高水平。鏤空白玉仙人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龍螭乳丁紋玉璧、雞心玉佩、玉人以及玉具劍等,玉質瑩潤,琢製精巧,氣韻生動,姿態自如。由於漢代崇尚厚葬,陪葬的玉器還有玉枕、玉衣、玉璜等。東漢時的玉器由西漢富有動勢、立體感強的藝術手法逐漸轉變為平麵、線刻與繪畫相結合的藝術手法。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玉器基本上繼承了東漢玉器的風格,但製作更為簡單,有的不加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