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良渚古玉與中國古代玉器(8)(2 / 2)

第一,在所用玉料方麵,宋、遼、金玉器相同之處在於都有為數可觀的白玉製品,這些白玉質地細膩,色澤純正,一看便知是產自和田的羊脂玉。宋、遼、金所見白玉製品,不僅工藝極佳,格調也高,表明乃出自高手,亦非一般人能使用,多數應是宮廷用玉。不同之處在白玉之外,兩宋玉器多用其他雜玉,而很少使用瑪瑙、水晶、琥珀之類的類玉石材料。所用雜玉多是中原各地出產,就近取材來生產大宗的民間世俗化玉器。遼代玉器還采用一些岫岩玉材,但大宗玉器的生產卻多為瑪瑙、水晶和琥珀等類玉的材料。金代玉器與兩宋和遼又有所不同,它不論是王室用玉,還是民間世俗化玉器絕大多數都用上好的羊脂玉或青玉、墨玉製成。

第二,在玉器的工藝方麵,宋、遼、金也各有特點。兩宋玉器最突出的表現在刻工細膩與拋光處理上。宋玉的刻工在花鳥畫的影響之下,仍以寫實為主,但講求細膩傳神,既表現真實的自然生態,濃厚的生活氣息,又使形體圖案化,從而達到了生活與藝術的高度統一。其傑出的代表作如江西上饒出土的人物紋玉帶飾,其上人物形象用減地浮雕法刻出,在其細部雖未施以密集的裝飾性陰線,但對其衣褶線條的處理上卻順其自然,剛勁柔和兼而有之,轉折合理,明暗折疊隨之而現,顯現出繪畫技巧的應用。宋玉的拋光處理已接近現代,尤其是對工藝要求十分嚴格的水晶製品,大都能做到晶瑩光潔。遼玉中晶瑩華貴的玉製器皿與精巧別致的佩飾用品是其工藝的典型。玉製容器選料考究,大多采用羊脂玉或質純色好的瑪瑙、水晶製作,常以花瓣為題材,器形規整,胎壁厚薄一致,磨製光潔。佩飾用品不僅多用羊脂白玉,工藝上也常采用浮雕、圓雕和透雕之法,有時還以陰線裝飾細部。所見玉器不但立體感強,而且表現出多層次的變化。金代玉器工藝起步雖晚,但發展卻非常之快,特別是對各種玉雕技法的掌握與應用上,既能做到運用自如,刀法嫻熟,更能推陳出新,獨創自己的風格。所見金玉的工藝尤以浮雕、透雕加以陰線裝飾最為見長,這些玉器多為扁平片狀,以花、鳥、雁、鹿為題材,圖案設計講求對稱。一般先用透雕法鏤出主體圖案,再用淺浮雕造型,陰刻細線裝飾,使整個畫麵簡潔、明快、生動。

第三,在種類造型與用途上,宋、遼、金玉器中的裝飾用品除玉帶飾存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同之處外,其他均有所不同。兩宋的裝飾用品多為頭飾,以簪、珠、墜等見常,很少人體佩玉;遼代的裝飾品常由數量不等的幾何形、花草動物形部件連綴成組佩,或掛於頸或係於腰間;金代的玉裝飾品則多為單件人體佩玉,常以花草、雁、鹿為題材。在造型上宋玉中的裝飾品形製簡單,並無一定規律。遼玉中的裝飾品雖多為組佩,卻規律性強,隻是隨使用者身份的高低數量增減而已。金玉中的裝飾品,一改遼製而成為單件佩玉,但仍可尋出承襲遼玉的蹤跡,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以反映遼、金狩獵生活為題材的玉飾。玉製容器是宋、遼、金玉器中共性較大的一類實用器皿,所不同者隻是在形製上稍有差別。在宋、遼、金玉器中還有一些藝術品,它們在造型上各有特色。

像浙江衢州宋墓出土的一件玉兔鎮紙,耳很長,身刻短陰線紋,寫實性強。內蒙古巴林右旗遼代窖藏中的一件白玉獸,細工浮雕而成,卷伏狀,隻用陰線刻出長鬃,講究神似。四川廣元宋墓的4件壽山石馬與黑龍江綏濱金墓所出一件玉馬,雖屬寫實風格,但非常注重肌肉的處理,軀幹部位肥壯豐滿,有如布袋裝西瓜,渾圓凸起,生動逼真。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拋光精細,更添幾分精神,皆為陳設品;後者光工略顯不足,卻也給人以粗獷的感覺,隻是馬背上有長方形穿孔,是安放在其他物件上的裝飾品。此外,宋代的仿古玉器頗具特色。在宋代隨著金石考據學的興起,不僅研究古器的學者日益增多,而且愛好、陳設古器之風亦十分盛行,這就孕育了仿古器的產生,而曆來為人們所珍視的上古玉器也成了競相仿效的對象。不過宋代仿古玉器的流行僅限於兩宋政權統治區內,其種類有玉璧、玉劍飾、玉耳杯、玉帶鉤、璜形佩和蟠螭紋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