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環紋:由多個略呈橢圓形的環組成的紋帶,環一側橢圓,另一側呈兩直角或銳角,有一重、兩重、三重環。除單獨裝飾於器物外,還往往配飾在其他紋飾內,盛行於西周中後期。
環帶紋:亦稱波浪(曲)紋,像一條波浪起伏的帶子,在環帶的上下凹常填以龍、鳥、鱗紋或其他簡單的線條。常飾於鼎、壺等明顯的部位,盛行於西周中後期。
鱗紋:形似魚鱗,排列方式如魚鱗相疊,常上下幾層重疊出現。始於晚商,盛行於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
竊曲紋:由兩端的同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圖案,中間常填以目形紋。盛行於西周中後期,是西周後期的主要紋飾。
(2)動物紋
動物紋是指模擬某種動物,包括傳說或幻想中的動物的正麵頭部或側身形象而創作的圖案。在商代和西周初期,動物紋是青銅器裝飾中的主要特征。動物紋中最突出的是帶有神秘色彩的動物紋,主要有獸麵紋、龍紋、鳳鳥紋、蟠螭紋等。
獸麵紋:舊稱為饕餮紋,是商周青銅紋飾中數量最多的一類。一般裝飾於器物的主要部位,常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多襯以雲雷紋。西周後期以後逐漸失去主題紋飾的突出地位。
龍紋:包括舊稱的夔紋和夔龍紋。在青銅器紋飾中,凡是蜿蜒形體軀的動物,都可歸於龍紋類。按圖形的結構,包括爬引龍紋、卷體龍紋、交體龍紋、雙身龍紋、兩頭龍紋等。
鳳鳥紋:包括鳳紋和各種鳥紋。在商代早期的青銅器上已有變化的鳥紋,但隻是居於次要和陪襯的地位。西周時期大量出現,在西周早、中期尤為流行,被稱為鳳鳥紋時代。
鳳紋:頭上有華麗的冠,長冠垂於頸後,長的可達背部,尾有長尾和寬尾下垂兩種。盛行於西周。
鳥紋:絕大部分鳥喙是閉合的彎鉤形,頭頂有角。有時因圖案結構需要,體部有作長條卷尾形的,類似鳥首龍體。
龜紋:龜是水生動物,故常施於盛水器的盤內。最早見於商代早期獸麵紋的頸部,盛行於商代,沿用至春秋時。
魚紋:多裝飾於盤、洗內,還常飾於銅鏡上,作側麵遊動狀。魚紋在商和西周時期並不多見,但它延續的時間卻很長。
蟬紋:多以略呈三角形的圖案表現蟬體,不帶蟬足,四周填以雲雷紋。多飾於獸麵紋下麵或器的圈足、提梁等次要部位。盛行於商末周初。
此外還有虎、牛、象、蛙、蠶、兔、鹿紋等。
(3)人事活動紋
人事活動紋飾以人們的宴樂、舞蹈、狩獵、采桑、攻戰等活動以及走獸、禽鳥等為題材的紋飾。它已初步擺脫了規律化的對稱圖案,而是以寫實的手法來刻畫出各種動態,為漢代的畫像磚開了先河。這種紋飾多飾於鑒、壺等器物上,大多是線刻紋,布滿器身。春秋晚期開始出現,盛行於戰國時期。如河南汲縣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鑒、故宮博物院藏的宴樂漁獵攻戰紋壺、河南輝縣出土的宴樂紋鑒、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宴樂攻戰紋壺等,這些銅器畫麵場麵宏大,人物眾多,構圖飽滿而富於變化,可以看出當時已具有駕馭複雜畫麵的能力,體現出古代匠師的高超技藝。
2.青銅器銘文
青銅器銘文,指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亦稱金文、鍾鼎文。鑄刻銘文的風氣,以商周時期為盛,所以一般所說青銅器銘文主要是指商周銅器上的銘文而言的。
有銘文的青銅器,比較常見的有鼎、簋等食器,爵、觚、尊、卣、壺等酒器,盤、匜等水器,鍾、鎛等樂器以及戈、劍等兵器。已發現有銘文的商周青銅器數逾萬件。
(1)分期
商代:現今所見的最早的銅器銘文屬於商代。有銘文的商代銅器,幾乎都作於盤庚遷殷以後。年代可能更早的,隻發現了兩三件。商代銅器上的銘文大都很簡單,一般隻有1至5、6個字。很多商代銅器僅記作器者之名(往往用族名而不用私名),正合乎《禮記·祭統》中“銘者,自名也”的古義。在記作器者之名的同時,又記所紀念的先人廟號的(如“魚、父乙”、“戈、祖己”)。僅記先人廟號的,也很常見。到商代晚期出現了一些較長的銘文,內容多數是說王或某個地位較高的人由於某事而賞賜該銅器的主人,器主因此作某先人的祭器以為紀念。已發現的商代銅器銘文,篇幅沒有超過50字的。這一時期的金文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銘文的書體近似甲骨文,以象形文字居多,字體比較長方,筆遒勁雄美,筆畫較粗,首尾出鋒,有波捺,字槽平整,字體端莊工整,行氣疏密有致,結構嚴謹。這種波捺體遒勁、嚴謹,為後世好書者所崇尚,別稱鍾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