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遊是指浙江、江蘇、安徽、湖北地區。這個地區的北宋墓以豎穴土坑墓為主,也有平麵長方形的磚室墓,隨葬品較中原北方地區的墓為多,都以實用器皿隨葬,有瓷器、漆器和銅鏡等裝飾品,瓷器以影青瓷器為主。南宋時期長方形磚室墓數量增多,且多兩室並列的夫婦合葬墓,即所謂“同墳而異葬”。隨葬品中出現龍泉青瓷器,時代愈晚,數量愈多。湖廣地區墓葬形製基本上與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相同。隨葬品以陶器為主,特別是形製特殊的多角罐和堆塑陶壇是這個地區宋墓中特有的明器,兩廣宋墓中出土的堆塑陶壇尤其複雜,有蟠龍龜蛇、樓閣亭塔、樂舞人物,有的還貼塑佛像。江西宋墓除磚室墓外還有石槨墓,隨葬品以陶俑為主,包括四神十二辰俑和神煞俑,福建宋墓中還有石俑,江西景德鎮附近的南宋墓中多瓷俑。江西宋墓中流行隨葬龍虎瓶,特別在南宋墓中,龍虎瓶是必備的明器。福建西北部的宋墓除隨葬龍虎瓶外,還流行隨葬多角罐。四川宋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長方形磚室墓,集中發現在以成都為中心的平原地區,多二室或三室並列。北宋時多隨葬陶器,很少發現陶俑;南宋時多火葬,墓室縮小,出現上下層之間鋪以石板的雙層墓,隨葬品以陶俑為主,淳熙元年(1174)以後俑上施釉,嘉定元年(1208)以後流行三彩俑,陶器中以雙耳罐、三足爐和蟠龍提梁罐最具特色。另一種是帶雕刻的石室墓,分布於近山區的地帶,也多是二室並列,有的有前、後二室,室內刻簡單的仿木建築,近門處刻武士,四壁刻四神,後壁刻婦人啟門狀,也有刻孝子故事的。在貴州烏江北岸也發現此類宋墓,遵義宋墓的後壁上刻墓主人坐像。
宋代墓葬一反唐代用大量陶俑等明器隨葬的習俗,僅有少數碗、罐之類。當時很多偶人明器皆用紙紮糊,於葬前焚燒,因而出現墓中陶俑等隨葬品驟然減少的現象。
北宋帝陵在河南省鞏縣,其地點的選定嚴格按堪輿術的要求。諸陵形製相同,都是以土築的墳丘為中心,用牆垣圍成方形的陵域,墳丘之前設獻殿。四麵各開一神門,門前置石獅。南麵較遠處設兩重土闕,稱鵲台與乳台。自乳台至南麵神門,神道兩側依次列象、獬豸、鞍馬﹑虎﹑羊﹑蕃使﹑文官﹑武士等石雕像。帝陵後麵別築後陵,這與漢陵有相似之處,卻為自唐以來曆代帝陵中所僅有。南宋的帝陵在浙江紹興附近。因為算是權殯,所以營造較簡,名為“攢宮”。雖然大體上是沿襲北宋的陵製,但沒有乳台、象生,也沒有陵垣及四門。獻殿之後作玄宮,屍體放置在嚴密堅固的“石藏子”中。元滅南宋後被破壞,現在地麵上已無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