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宋代官窯與中國古代陶瓷(2)(3 / 3)

由於傳世哥窯瓷器的生產窯場長期未能被確定,和哥窯相關的問題遂成了古陶瓷研究中最具爭議的內容之一,並形成了維護傳統的宋代名窯說和否定其為宋代說兩種看法。至於生產的窯口則說法更多,有認為是南宋末郊壇下官窯生產的,有認為是宋末元初龍泉仿官窯產品的,有認為是宋元吉州窯生產的,有認為是明代景德鎮等地所仿的等。

近年杭州老虎洞窯址元代地層的發現,為人們尋找哥窯窯址提供了新資料。

2002年,北京大學中國考古研究中心、杭州市園林文物局聯合舉辦了“2002年中國杭州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於2004年出版的《南宋官窯與哥窯——杭州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共收錄與會專家學者的研究文章36篇。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建館10周年的紀念文集——《南宋官窯文集》也於同年出版,收錄論文26篇。在文集中,許多專家認為老虎洞窯址的元代層與燒造傳世哥窯瓷器的窯場有關。如照那斯圖對元代地層出土支釘上的八思巴文字銘進行了譯釋,認為文字皆為姓氏,其中兩種的第一個字相同,為“張”或“章”字,可能與傳說中燒造哥窯瓷器的章氏兄弟有關。汪慶正認為哥窯的釉色有灰青釉和米黃釉兩類,其中灰青釉為老虎洞窯元代時期生產。李家治通過對老虎洞窯元代地層出土瓷片和傳世哥窯器及元大都墓葬出土的哥窯器的胎釉進行化學組成分析,認為傳世哥窯的窯址有可能就是元代時的老虎洞窯,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有一部分傳世哥窯瓷是在這裏燒製的。王光堯也考定傳世的哥窯瓷器當是元代設在杭州老虎洞、宋修內司窯址故地的官府窯場的產品。另有一些專家持謹慎態度,認為現在肯定這些瓷片一定就是與傳世哥窯完全一樣的產品似乎還為時過早,目前還是把它們稱為類哥窯產品更妥當,傳世哥窯窯址問題還有待於今後的考古發掘。

謎底尚未完全揭開,爭議仍在繼續,對兩宋官窯的研究還將依賴於窯址考古工作的深入和對文獻資料的進一步發掘。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考古與文獻材料的發現及新技術的應用,這一係列懸案終會水落石出。

第二節 陶器的產生與瓷器的發明

遠古先民凝土為陶,文火細煙中,開始與茹毛飲血的蠻荒之世揖別,進入定居生活的新石器時代。早在1萬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即已生產和使用陶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作陶器的文明古國之一。瓷器則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發明創造。自漢代窯工燒造成功成熟青瓷,迄今已曆2000餘年曆史。故而,中國向以“瓷國”聞名世界。

一、史前時期陶器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手工業部門,它與人們日常生活聯係極為密切。在陶器發明以前,人們為了取得熟食,或以篝火燒烤食物;或用石頭砌成坑穴,把獵物去皮,放進坑內,上蓋熱灰,直到燜熟取食;或用灼熱的石塊將獸肉燙熟;或把獸肉放入網中,泡入高溫的泉水中,泡熟後食用。長期以來,人們為取得熟食,在努力創造一種良好的生活用具,用以煮熟、儲存、飲食之用。那麼,中國的陶器是何時出現,又是如何製作的呢?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出現了“陶”字。在先秦的一些文化典籍和後來的神話故事中,也有不少關於發明陶器的記載。這些記載和傳說保留著遠古時期陶器發明和製作的曆史影子。而80多年來的考古發現,使遠古先民凝土為陶的曆史漸漸清晰起來。

1.陶器的發明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曆史上繼發明用火以來的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這是人類最早通過化學變化將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的創造性活動,是人類發明史上的一大重要成果。陶器的使用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增強了人類的體質及適應與改造自然的能力。

我們在第二講中已經提到,新石器時代農業和畜牧業已有了初步的發展,人們能夠比較有把握地控製和擴大食物的來源,從而改變了過去那種饑則求食、飽則棄餘的生活狀態。農業的出現有利於人們定居生活,定居生活又有利於生產的發展,而定居的人們對煮熟和儲存食物的用具產生了強烈的需求。